最新地理中国观后感范文8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最新地理中国观后感范文8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1

《海洋》——我们的摇篮

你知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吗?你知道雨是怎样来的吗?你知道海洋里有火山吗?……这些疑问,我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百科系列——海洋》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它是我暑假里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

书中有大量令人惊叹的照片和短小精悍的解说,图文并茂。它们用来说明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书中还包含了气候变化、污染、自然资源、台风、海啸、遭受威胁的海洋生物以及海洋保护等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许多知识。例如,雨水的形成。首先海水蒸发形成水蒸汽,凝结成云,然后气流将云推送至内陆,以雨、雪、雾的形式降落,滋润着万物。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雨水,地球像火星一样荒凉,人类就无法生存。

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大约在6500万年前,海洋中生存着一种单细胞物种,它们叫“藻青菌”,可以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为自己提供养分。经过漫长的进化,演变成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体,其中就包含人类。今天,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鲨鱼湾,仍然存活着地球上唯一一处藻青菌的叠层石。

可是,现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毫无节制地攫取海洋中的资源:渔业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同时又肆无忌惮地向海洋排放各种各样的有毒物质。海洋污染在加重,海洋环境在恶化,物种在消失,怎么办呢?

来吧,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共同地去探究海洋的奥秘。利用知识来保护我们的摇篮——海洋。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国家地理》主要介绍了中华名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岛屿半岛等自然保护区,非常美丽,那么瑰丽的景色是大自然献给我们的,让我们不用行万里路,也能领略到山川之雄秀壮美,原来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赋予的。

人和大自然应该要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我们要保护大自然,让大家欣赏。我们要实行低碳生活,从节约水电开始,不能浪费地球的资源。让爸爸妈妈在红灯等候时要熄掉引擎,减少废气污染,不能随便扔垃圾,如果看见其他人随地扔垃圾,我们要提醒他们不能这样做,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的家,我们利用星期天到公园里组织清洁活动,让人人都认识到大自然的保护性,我们和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水受到了污染,将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可见,大自然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3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整理生物地理数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对中国地图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对于我这种地理渣来说,这简直是个惊喜。当时正好看到这本书,就决定读一读,也算是工作和业余的一个补充。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是以中国地理区划的形式来编写的,这本书作为套书系列中的第一本,介绍了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两大区。

看每一章内容都会有一种“哦,这个景点原来在这里啊?”或者“啊,原来古诗中描写的是这里啊!”的感叹,将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联系在一起,找到共通之处,还是很有意思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收获颇丰。

不过本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内容空泛。大概由于中国地大物博,随便拿出一个省份来,都可以轻松介绍几万字,但本书却要用200多页介绍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八个省三个市,这就使得内容大而空,每个省只能捡主要的写,介绍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比较浮于表面,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缺少必要的地理图片。在我最开始看书的时候,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至少有中国行政地图、七大地理分区地图、中国地形图,这样看起来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对全国各地有了解的人大概不会看这种书,所以这套书的受众人群应该是儿童或者我这种地理小白,考虑到读者地理知识的匮乏,编者应该配备这些基础图形,让读者先有大概念,再根据每章内容,给里面一点点填补细化。排版不合理。大概是由于从纸质版转化到电子版的缘故,图片有时候不能和内容及时对应上,同时也会出现一页只有一个图片标注,其余什么都没有的情况,这让一个常写论文的人看着极其不舒适啊。细节处理有待提高。比如有一节标题是“汾河,汾河盆地,汾酒”,结果内容中只介绍了前两项,完全没涉及到汾酒。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这种情况还是有一定用处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鸡肋,希望可以不断完善。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4

亚洲的东方有一个文明的国度。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的中国,这里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17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居住了。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有963.4643万平方公里,大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亚洲的1/4。这些祖国母亲的数据,都是《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这册书告诉我的,我倍感自豪地记住了它们。

中国的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在本册书的第二册中有完整的阐述。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每一个来北京的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天安门广场领略首都的风采。如果你去北京,记得一定要早起,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带给你的光荣和自豪。

《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第二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看完其他几册,我最感兴趣的是油田、火山、草原和高原。在众多的油田当中,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玉门油田让人印象深刻:克拉玛依油田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挖掘出来的、大庆油田是在沼泽地里探寻出来的、玉门油田是在戈壁腹地被建设者们发现,它们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最为奇妙的休眠活火山,它为我国东北地区创造了神奇的“火口湖”、奇异的“长白温泉”和气势恢宏的“长白瀑布”。草原中最让我神往的是内蒙古大草原,那里有118。3万平方公里,草原上牛羊点点、水草丰茂,是祖国的`天然牧场。高原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描写的黄土高原,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河西走廊,还有河谷、盆地、丘陵交错的“陇上江南”和“西出长安第一城”的丝路重镇。

《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旅游景点、重大工程都做了一一介绍。看完了《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以后,我非常想再详细地了解那些关于地理、自然与科普的知识,希望长大以后自己能当一名像刘兴诗爷爷一样的科普学家。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5

在世界东方的一片辽阔土地上,屹立着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她是谁?她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五星红旗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呀!

这是一本能带我们一起遨游中国大好河山的地理书。本书一共分为六大地区,分别是: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地区。它带我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色、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带我们认识了地理地貌和它形成的原因。书中介绍了地形、山地、土壤分布、珍稀动植物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和各地的简称等许多知识。

在本书当中,刘兴诗爷爷用最自然、和谐、流畅和真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奇闻异事,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使人仿佛身历其境跟着刘爷爷一起,走遍了中国,看遍了江山。我好像看见了北京的三山五园,辉煌壮丽的大庆油田,像湖又像海的青海湖,巍峨耸立的珠穆朗玛峰,古色古香的老徽州,铁十字架上的郑州等城市。

这本书还有更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去追寻,它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各地美景和美食,我很推荐你读这本书。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6

今年暑假,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看《地理中国》。一开始认为老师布置看的东西都没什么好看的,只是与学习有关而已。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看了一次。不过,事实并不如此。它并不像我想得那么死板而很有趣。一次便让我爱上了这个节目在科考队员的带领下,我领略了神秘的幻彩奇湖;欣赏了美丽的沙漠的绿洲;了解了奇幻的湖底森林;神游了神奇的天神南北,一处处胜景都让我难以忘怀,这不只是地理的解说,它更是一本百科全书,有许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最令我难忘的是《地理中国——武陵源之“幽潭魅影”》了,它一共分为两集。其实,所谓的“幽潭魅影”,就是指生活在溶洞中的大鲵——娃娃鱼,又名人鱼、孩儿鱼、狗鱼、啼鱼、腊狗等,它和恐龙同时繁盛于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盘纪时期,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是世界级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上集中,我跟随着科考队员,了解了王国兴的大鲵养殖基地,王国兴被尊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他进行了人工养殖,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400多条。科考队员对养殖基地进行了检查,包括水中矿物质含量、温度、光照。随后,科考队员对泉河进行了科学考察,这可是大鲵野外生存基地。在下集中,王国兴突然告诉记者,说珍藏有一条完整的长达3.5米的娃娃鱼化石,科考队员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么长的娃娃鱼。他们走进大鲵生物科技馆,想要探求问题的真相。在这里,他们了解了无脊椎两栖动物的知识,并查到大鲵和蝾螈中的其它动物生活习性及骨骼化石的区别。蝾螈类的动物,骨骼并不是完全相接,可是,王国兴的这尊化石骨骼是相连接的,而且,颧骨有细微的不同,所以判定,这并不是娃娃鱼的化石。在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大鲵生物馆里,还听见了导游介绍说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和娃娃相似,而并不是因为娃娃鱼长得像娃娃而得名的。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引起了科考队员的疑问,这真的是娃娃鱼的叫声吗?它和婴儿的叫声区别?通过娃娃鱼叫声和婴儿哭声的频谱图对比,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看似柔弱,行动迟缓,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动物,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是什么使大鲵不受伤害?是什么使大鲵停滞变异的呢?科学家又对此展开了系列

的调查,在确保大鲵不受伤害的情况下,科学家找到了一块塑料当武器,戳了几下大鲵的背,发现大鲵背上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粘液,来导致袭击者行动变慢!大鲵的保护色与它生活的环境色融为一体,也为大鲵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经过第第四世纪冰川时,因为大鲵的新陈代谢十分慢,可以两到三年不进食,这也对大鲵的生存非常有利!

看完这集后,我感触很深,大鲵这种和恐龙同时代的繁盛的动物,能延续至今,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对大鲵的伤害,导致大鲵数量锐减,被列为濒危动物。多么希望世间的人能够有意识地环保一些,节约一些,为这些珍稀的动物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存环境!

我对科考队员的求真意识与求真精神也十分钦佩!对他们那种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的做法非常欣赏,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已科考为证据的实事求是。特别是在科考的途中,还差点发生意外,我们要向科考人员学习。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努力一点就可以让世界跟美好!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7

偶尔的一次逛街,让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中国国家地理》,准确地说它是杂志类的书籍。在我们忙碌的工作里,倘若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完一整本厚厚的名著,那么选择翻阅杂志将是最好的读书方式。我今天所介绍的这本杂志为全彩图。人们在翻阅它时,既节约时间,又能够扩大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就拿2005年10月刊的为例,它向我们推荐了中国最美的地方的排行榜。你知道中国最美的五大湖吗?首当其冲的是青海湖,那是个咸水湖,当我在杂志上瞄上那张照片的一瞬间,那时的我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惊奇,一整片一整片菊黄菊黄的油菜花,碧蓝碧蓝的天空中镶着几朵洁白的云朵,那湖水也是碧蓝碧蓝的,也许我的描写还不能完全体现它的美丽,但是我的心灵已经随着那幅画飘到了遥远的青海湖。

如果你没有到过沙漠,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没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无法真正领会到茫茫瀚海的雄浑与壮美。当你翻过巴丹吉林的沙山,走过塔克拉玛干的沙海,穿越古尔班通古特的梭梭林,你会不可救药地爱上沙漠,你的梦里,会响起驼铃的声音。多美的描写啊,如果你能够和图片一起配着阅读,那么你真的会有股立马买机票去沙漠的冲动。

想了解、看看“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吗?想知道到底是哪里能有晴朗的天空般蔚蓝的颜色吗?有人会往海里去想,但并不是所有的海都如天空班蔚蓝的,只有海南三亚亚龙湾才会让人体会如此的意境。拥有中国最迷人的海湾、沙滩,而且在其附近海域拥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软珊瑚族群以及丰富多彩的硬珊瑚、热带鱼类等海洋生物。山地岬角环抱细沙海滩,整洁幽静,滩坡平缓,冲流宽广,伴以椰树,结构优美。真是美好。

拿到这本杂志,我会情不自禁的一页一页地翻下去,久久没有停止,因为有彩图为伴,我再也不认为读书时间累人的事,反而觉得那是种享受,在本杂志中列举了好多美景,多数是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想要去了解的,有些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现在的条件无法允许我前去,但是这本书能让先过把瘾,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它的美丽。同时也让我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充满感情,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读了此书受益匪浅。

地理中国观后感 篇8

今天的地质科学考察,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峡谷——贵州赤水。传说这里没有不在下雨的时候,这引起了地质专家邱小平教授的好奇,他带领科学考察队,准备到那里一探究竟。

来到峡谷底部,一股强烈的气流出现,科考队艰难前进,几十分钟后,一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赫然出现在科考队的眼前。它的高度是78米,宽约80米,经过计算,这个瀑布的水流量为6m/s,为何如此大?

来到上游,科考队却发现这里的水量连1m/s都不到,就在科考队绝望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那股强烈的气流的秘密:气流随瀑布的水下降,遭到了对面岩壁的阻碍,只能上升。而科考队是与气流相反的方向前进,于是,他们就感觉到了气流。

随着秘密不断被发现,谜团满满被科考队与邱教授解开:气流上升后温度骤降,所以凝成水滴落下,造成终年降雨的现象,而瀑布下方有一个岩石断层,说明亿万年前两块演示相互挤压,导致其中一块断裂,雨水汇集在断层里,为瀑布提供了如此大的水量。

赤水还有一条神奇的瀑布,叫神女瀑布。但这条瀑布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它呈现“S”状,并且以标准的45度角流水。这又一次吸引了邱教授,他带领科考队从赤水大瀑布所在的十丈洞来到神女瀑布所在的白龙潭。从下面看,45度角变成了90度角,邱教授认为,只有到瀑布拐弯最急的地方,到湍急的水流中间,才可以解开谜题。

在当地消防官兵的帮助下,邱教授艰难地踩着长满苔藓的岩石,来到瀑布中央,邱教授终于发现了秘密:这不是瀑布,而是瀑布群,在水底下隐藏着无数个小瀑布,这些瀑布连在一起,有些稍稍偏斜,于是,造成了“S”形。

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勘探,最后结论为:这里本是湖泊的边缘,因为水底的流沙堆积形成了台阶型上升,经过高温高压作用,成了现在的样子。

赤水峡谷可真神奇,这种完全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的天然奇观让人特别向往,好想去那里看看呀!

最新地理中国观后感范文8篇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