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血战观后感13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湘江血战观后感13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湘江血战观后感 篇1

11月30日,能科达党支部组织观看了红色影片《血战湘江》,讲述的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强渡湘江以保存我军实力,红五军第34师牺牲了绝大多数兵力以掩护党中央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

依稀记得高中时学过遵义会议的意义,一是结束了王明左的错误,二是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三是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我当时无法从文字中真正感受到这次会议的迫切需要,这次观影也是抱着困扰多年的疑问,来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的危急关头。

假如你知道这次上阵必死无疑,你还会拿起枪吗?

为保证党中央顺利撤离,红五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临危受命,带领全体将士奔赴枫树脚,与较之十倍兵力的国民党追剿军战斗。明知此去有死无生,全军将士从上至下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还争相报名加入守军,来掩护兄弟们的撤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对党忠诚啊!他们没有亲人吗?没有爱人没有子女吗?人都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怎能无情?但他们在面对自己生命和国仇家恨之间的决择时,都义无反顾地选了后者,说明他们的思想已上升至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血性男儿的英雄气概。34师将士倒在血坑里,溅起的血花化作一朵朵生命之花,仿佛穿越了时空,时隔84年再次映在中华儿女的心间,这叫牺牲。

假如你的三个儿子都为革命牺牲了,你还会把最后一个儿子交给红军吗?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将父子排为五伦之首,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告诫自己的后代:“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无不彰显父子人伦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影片中,一名年轻团长牺牲后留下了一顶灰色的军帽,这顶军帽被送到了毛主席身边的老裁缝手上,老裁缝掏出怀里的另一顶军帽,比了比后,将两顶军帽都收入了怀中,什么也没说,加紧脚步继续赶路。其实,老裁缝怀中的那顶军帽是他大儿子牺牲时留下的,这次牺牲的那名团长是他的二儿子,三儿子与自己同军,四儿子刚成年,也在军队中跟着一起走,还未被红军编入。一父四子共参军,如同当代杨家将,就连毛主席都在苦口婆心地劝老裁缝别让四儿子参军,为他们家留后,可老裁缝还是坚定让第四个儿子随军打仗。在湘江边上,离胜利仅一步之遥,老三架着机枪在向如飞蝗一般的飞机扫射,立争为党中央过江赢得时间,抬机枪的士兵已经中弹,口吐鲜血,情况危急。老裁缝见状立刻奔上去换下奄奄一息的战士,他虽然被机枪的后座力震得浑身骨骼欲碎,却依旧咬牙坚持。最后,一轮轰炸过来,硝烟四起,尘埃落定后,老裁缝已倒在了地上,老三在弥留之际爬到父亲身边,将他的军帽戴正后也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起来。最后随着34师征战枫树脚的老四在遵义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将老裁缝为老四早已做好的一套军装亲手交给了他,老四眼含热泪,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父子五人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这叫信仰。

假如你支持的政党一路惨败,你还会支持他吗?

片中毛主席率领的二纵在路过一个村子时,村民们家家户户站在门口送粮食,战士们饿着肚子却捂紧口袋,快速前进。直到毛主席发话,可以用银元买下乡亲们的粮食,大家才纷纷掏出银元换粮食。当时苏区外流通的银元价值不菲,战士们却毫不计较,一把银元换一个地瓜。离开时,毛主席一边赶路一边背对着乡亲们说了一句:“乡亲们,我们打了败仗要离开了,真对不住大家。”一位老人坚定的回答道:“没关系,我们等你们回来过大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团聚节日,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也为百姓所期盼。而过年之时,团聚在一起的人必须是自己最亲近之人,老人的回答中并没有特指某一位红军战士,所指的乃是全体红军指战员,这又从侧面说明了军民的鱼水之情。当时红军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连吃败仗,百姓并没有因此而心生疑虑,反而是掏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糊口粮食来支援如同儿女般的红军战士,路过的村庄仅有几位老人的景象也说明了成人乃至儿童都已参加了红军,这叫民心所向。

回过头来看,我们是否将这些革命精神、这些可贵的品质传承了下来?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有牺牲的觉悟,那我们势必无畏险阻,自愿奋战于第一线,如同第34师只求党中央尽快过江一般,只为更好地完成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在工作中遵循我们基于租赁公司的信仰,我们就一定会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整理心情,再启征程,哪怕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同老裁缝的前仆后继一般,全心投入以求博得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统一思想,如拳头般将十指紧握,如同村民夹道送粮般全员出力,就不会有什么困难能够阻碍我们。

加油吧,租赁人!

湘江血战观后感 篇2

我仍难以忘怀那个场景:轰炸机呼啸着凌空而过,漆黑的炮弹尖锐地狞笑着撞向地面,绽出死亡的火光,却磨不灭战土前进的意志,那对胜利的渴望。

枪炮声,鬼神泣,杀喊声,苍生粟,黑云压,壮士志,永不摧。战场的喧嚣过后,山坡上陷入死的沉默中,墨云早已铺天盖地地将山坡包围,唰唰的雨将地面砸出一朵朵血花,绽开在战士尸骨上的血,鲜艳又残酷。一位战士无力地躺于略温热的地上,另一位挪到他身前看着满面叉血的坚毅脸庞,眼神似是在诉求着什么,他从怀中捧出一顶军帽,长满茧子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红溪,无声的流着;鲜血,滋润着土地;雨水,冲刷着万物。终于,毛泽东,共产党员们,红军战士们,化为这场雨,唤醒了将堕入悬崖的中国革命,拯救了党,拯救了中国。

剧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实出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精神,塑造了一个爱兵如子,视民如父的光辉形象。

电影在紧张的节奏中播放,一纵大部队将到达江边,并不断发出错误甚至愚蠢的指示,负有大量辎重的二纵队离大部队几十公里远,身后是神出鬼没接踵而至的轰炸机。各个大团抵抗着包围而来的大量截兵,实是危亡之秋也,其中毛主席所在的二纵队,辎重不仅压迫着红军们的身体,还摧残着他们的精神,疟蚊,伤口,无一不考验着他们的意志。主席着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上快马去找李德博古理论,可一意孤行的两人全然不顾战士们的感受。认为要用生命去堂堂正正战斗的左倾极端冒险主义,但毛主席不同,他用尽一切办法去保护战士们的性命:走小路,卸辎重,把自己的药给病人,背起伤者等等。身体是革今的本钱,生命更是大前提,固然李德博古是好意为中国革命,但用错了方法。真正的胜利,是以最小的代价去取得最辉煌的胜利,而不是用尸山血海堆叠出来的。

以人为本,是毛泽东运位领袖最为光辉的品质,正是在这种领导气质下

中国革命才会胜利看着那一个个鲜明生物的人物形象在荧屏上展现,我感到熟悉而陌生。掌心的汗握至滚烫,直到剧终二字的浮现,高高悬起的心才如释重负。我扪心自问,如果让我用生命去为同伴争取时间,我会吗?带着歉意来说,我不行。可,虽我无法舍已为人,但,我可以助人为乐。我会永远敬仰战士们高尚耀眼的伟大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体贴精神,关心他人。同时对于

上级,要向那些红军战士们看齐,任劳任怨,能吃苦,为团队着想,毫无怨言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

伟大英勇的战士们不会因为死亡而被遗忘在长河中,我们理应铭记他们。是他们的鲜血,绘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绚丽。

人固有一死,每位战士的逝去,都足以顶天立地!

湘江血战观后感 篇3

饱含热泪看完《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思绪久久停留在雷口关血战、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战役的烽火连天中。影片中,无论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随处可见滚滚硝烟和枪林弹雨的画面,为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人们真实再现出血战湘江那段悲壮的历史,让吾辈真切体会到今天现世安稳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军战士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的英勇无畏,正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艰苦卓绝精神的集中体现。

影片中,红军战士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光辉形象,还有34师年轻的师长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铿锵誓言,数度让我沉浸在愤慨、哽咽的情绪中。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间鱼水情深的一幕幕。

电影中有一幕是这样的:当沿途百姓自发给赶路的战士捧出馍馍、摘下辣椒相送时,红军战士刚开始用手捂住衣兜一概拒绝。毛主席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要求营以上干部拿出银元换一点乡亲们的东西。毛主席痛心地说:“乡亲们,我们打了败仗了,我们对不住你们,对不住你们把孩子送给我们。”一位乡亲高声回应:“等你们回来过大年。”通过这质朴真诚的话语,我听到了苏区老百姓的真实心声,感受到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战士的风采。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赢得了民心,从而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时闽西苏区3万多人(占中央红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参加长征,仅湘江战役就牺牲了6000余人,只有2000余人到达陕北。电影中林裁缝的4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我又想起《八子参军》中杨荣显老人的故事。杨荣显老人亲手把8个儿子全部送到参军报名处,结果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儿子牺牲的噩耗。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的故事,只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战争的一个缩影,当时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的情况很多。无数像杨荣显、林裁缝一样深明大义的苏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看到此处,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百姓拥护红军,是因为红军关爱百姓。老百姓知道红军是保护穷人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影片中,毛主席将自己的疟药金鸡纳霜一次次分给红军战士,还有主席和林裁缝的对话,把领导人对战士的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无数战士在血红的湘水中奋勇前行,高呼“打过湘江去,跟随毛委员。”这也让我想起发生在我的家乡照金“习仲勋受伤结深情”的故事,中了敌人埋伏受伤后的习仲勋得到了“干妈”陈秀贞一家的悉心照顾,这才能很快病伤痊愈,这也正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通过观影,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述有了更加理性和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立足本职,在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和无数心怀梦想逐梦前行的人们一起,携手并肩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湘江血战观后感 篇4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近日在京首映。

该片讲述了82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不畏艰险以必胜信念保卫党中央的悲壮故事,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过去以血战湘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较少,这部影片使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

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女导演陈力,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而《血战湘江》是她首次执导战争片。陈力表示,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较少,电影《血战湘江》则是对我国战争题材影片的一次题材突破。在战争场面拍摄上,《血战湘江》无一3D镜头,演员们全部真实拍摄。为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史上的壮烈一幕,剧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该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血战湘江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精选3篇,仅供参考。

湘江血战观后感 篇12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一战,七天七夜的不间断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企图扼杀我党于湘江边的阴谋,5万多烈士的英魂长眠湘江两岸,护住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开启了燎原之势。这惨烈的一战,至今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中国革命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在其中我们可见一斑。

坚持正确的革命道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主义,摒弃了毛主席倡导的人民战争和游击战思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被迫长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见道路走错,方法用错,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多少战士牺牲在转移的征程中。然而在转移的途中,战士们还要负重前行,被要求带上所有的财产,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所幸在毛主席的坚持下,负重被卸下,大部队得以加快速度,尽早跳出了包围圈。可见只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引导革命胜利前行。

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面对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的人数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不惧,他们不畏困难,以一当十,用螳螂的力量挡住了大车,他们向一颗颗钉子牢牢钉在阻击阵地上,哪怕剩下最后一个战士,也坚守在阵地上。红一军团的18团坚守在阵地上,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以全团阵亡的代价挡住了敌人,为党中央的安全过江争取了时间,这就是我们的钢铁战士,有这样的战士在,任何困难都会被打败。

永远保持人民血肉联系。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地生活,这是我党的宗旨,党和人民好比鱼水之情,没有群众的支持,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在战略转移的途中,人民群众将仅有的粮食拿出来送到红军手中,期盼他们早日凯旋,面对老百姓的盛情,我们的战士含泪接下,将身上仅有的银元交到老乡手中,整个场面令人动容。一切依靠群众,有群众的支持,有群众的帮助,这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之所以多次围剿,我党仍保持生机活力的秘诀。

一曲悲歌,千秋壮烈,湘江两岸,有着中国革命不灭的火种,它散发着光芒,引导我们永葆革命本色,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向着正确的革命方向大步前行。

湘江血战观后感 篇13

我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电影,心潮像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的是1934年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国民党可恶之极,连村里的一个人都不放过,把一位快临产的孕妇,用刀刺死,还把房子烧了。我看得血脉贲张,国民党简直是魔鬼。

电影中的战士们很英勇。红一军团长李天佑,为了等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大军来支援,全力把国民党部队引至枫树脚。当敌人距离我军不到1000米时,队长李天佑下令:“必须给我把敌人堵截在枫树脚之外”。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血流成河,但毫不退缩。这让我想起《战狼》里的冷锋和红巾军打仗的情景。他身受重伤,但坚持战斗。在他休息时刻,红巾军突然进攻。冷锋机智地把钩子钩在坦克底下,当坦克往前开时,就起来被倒钩。最后展开决战,冷锋用胸前的子弹刺中敌人的太阳穴,一命呜呼。

我想:以前不知道爱国,现在,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必须得努力学习,学到真本领,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造得更加强大。

湘江血战观后感13篇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