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乘法课件十篇

【#范文大全# #整式的乘法课件十篇#】今天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与“整式的乘法课件”相关的优秀文章,请您密切关注本页所呈现的精彩内容,切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通常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教师自己花费一些时间来编写。教案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将单项式乘法安排在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之后,单项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方的乘法的混合运算等,内容较为充实、完整。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得以提高。在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算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是学好整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乘法的基础。同时,书上例题引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也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为整式乘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并会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学生在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中,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并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适当的探究、合作讨论、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的规律,享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及其应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难点: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四、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复习回顾,奠定基础

知识回顾:

探究新知

1.问题: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即ac5?bc2,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教法说明】把两个引例当做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勇气.师生共同总结法则,使学生对单项式乘法的运算从肤浅认识到形成一般的规律性认识.

例1计算: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互阅,最后由教师点评。

例2计算以下各题:

师生共同完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叙述过程,教师板书。

小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教法说明】例1紧扣法则,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所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例2中(l)小题涉及运算顺序问题.(2)小题要注意几个负数的书写形式,讲解例2要注意教师的“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

尝试反馈,解决疑难

练习:(1)计算:①?③?②

(2)计算:①??②?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②?

③?④?

【教法说明】对于法则的应用,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回答时,教师应特别指出错误的根源,避免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回顾与小结

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相互交流,谈谈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有什么体验。

学生交流讨论后,再次指名部分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五、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再次体会到: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是一名参与者。一堂好课,师生一定会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中,各知识点均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的,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没有将重点盯在大量的练习上,而是定位在知识形成的过程的探索,这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2】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

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中,体会利用乘法分配律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

单项式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

(系数×系数)×(同字母幂相乘)×单独的幂

计算:(2a2b3c)(-3ab)=-6a3b4c

2.应用运算律来计算:6×(+-)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为了扩大绿地的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m米,宽b米的长方形绿地,向两边分别加宽a米和c米,求扩大后绿地的面积?

m(a+b+c)=ma+mb+mc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面的运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成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公式表示上面的运算过程:m(a+b+c)=ma+mb+mc

通过乘法分配律,把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单项式乘单项式问题,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典例剖析

例1.计算:

(-4x2)·(3x+1)注意:多项式中“1”这项不要漏乘.

(2) ( ab2-2ab) ·ab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并点评,注意强调: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要特别重视转化的过程,初学时这一步不要省略,以后熟练了可以逐步省略。

点评:

(1)多项式每一项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2)单项式必须与多项式中每一项相乘,结果的项数与原多项式项数一致(1不要漏乘);

单项式系数为负时,改变多项式每项的符号。

巩固法则

练习1下列计算对吗?若不对,应该怎样改?

(1) 3a(a-1)=3a2;

(2) 2x2(x-y)=2x3-2x2;

(3) (-3x2)(x-y)=-3x3-3x2y;

(4) (-5a)(a2-b)=-5a3+5ab.

练习2.填空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

(2) 4(a-b+1)= ___________________。

(3) -3x(2x-5y+6z)=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a2)2(-a-2b+c)=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计算

(1) (-3x)(2x-3y) (2) 5x(2x2-3x+1) (3) am(am-a2+1)

例2.计算

x(x2-xy+y2)-y(x2+xy+y2)

练习1:计算

x(x2-1)+2x2(x+1)-3x(2x-5)

练习2:化简求值

Yn(yn+9y-12)-3(3yn+1-4yn)其中y=-3,n=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让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教师展示示范,共同总结出方法:

计算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是先化简,再求值。

四、课堂小结

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2.一种思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实质是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法。

3.注意点:

(1)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时,要注意积的各项符号的确定;

(2)不要出现漏乘现象;

(3)运算要有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一般先去括号(小→大);

(4)结果要合并同类项。

五、布置作业

书上习题14.1第4、7题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体会其运算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推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3班级总人数46人,从分数情况可以看出,这个班学生数学成绩差,优生人数少,全班分数在40分以下的占了一半以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普遍运算能力较弱,准确率较低,数感较差,多数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监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少数同学能够配合老师开展教学工作,能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上课必须讲得慢一点和详细一些。

3重点难点

1.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2.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

3.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而后再应用已学过的运算法则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6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过程

【温习旧知】:

1、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①把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②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①不能漏乘:即单项式要乘遍多项式的每一项

②注意符号的确定.

【讨论探究】:

(a+b)X= ?答案是:(a+b)X=aX+bX

当X=p+q时, (a+b)X=? (a+b)X=(a+b)(p+q)

问题: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有一块原长a米,宽为p米的长方形林区增长了b米,加宽了q米,请你表示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

你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示所拼图的面积吗?

这块林区现在长为(a+b)米,宽为(p+q)米。因而面积(a+b)(p+q)米由于(a+b) (p+q)和(ap+aq+bp+bq)表示同一块地的面积,故有:(a+b) (p+q) = ap+aq+bp+bq

如何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实际上,把(p+q)看成一个整体,有:

(a+b) (p+q) = a (p+q)+b (p+q) = ap+aq+bp+bq

⊕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范例讲析】

例1计算:

解(1)(x+2)(x3) (2)(3x -1)(2x+1)

(1)原式=x﹒x3x+2x-2×3

=x-x-6

(2)原式=3x2x+3x 1-12 x-1╳1

=6x+3x-2 x1

=6x +x1.

例2计算:

(1)(x3y)(x+7y) (2)(2x - 5y)(3x 2y)

(1)原式=x+7xy3yx-21y

=x+4xy-21y

(2)原式=2x3x2x 2y-5 y 3x5y(-2y)

=6x4xy-15xy+10y

=6x-21xy+10y

例3计算:(x+y)(x-xy+y)

原式=x3-xy+xy+xy-xy+y3

=x3+y3

【随堂练习】

1、计算:

(1)(2x+1 )(x+3) (2) (m+2n)(3n m)

(3)(a1) (4) (a+3b)(a 4b)

(5)(2x 1 )(x 4) (6)(x+2x+1 )(2x 5)

2.活动&探索

填空:

(1) (x+2)(x+3) = (2) (x–4)(x+1) =

(3) (y+4)(y–2) = (4) (y–5)(y–3) =

观察上面四个等式并观察右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x+p)(x+q)=( )+( )x+( )

3.挑战极限:

如果(x+bx+8)(x–3x+c)的乘积中不含x和x3的项,求b、c的值。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记忆最深刻的(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自述)提醒易错点:1.两项相乘时,先定符号。2.不要漏乘。

3.最后的结果要合并同类项.

【课后作业】:

1、课本P105复习巩固第5、7题。

2、附加能力拓展题

1.若(x-a)(x-b)的计算结果不含x的一次项,则a与b的关系是什么?

2.若(x+a)(x+2)=x2-5x+b,则a,b的值为多少?

3.解方程:3x(7+x)=6+x(3x-5)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5】

1、几何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者直线AB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如射线l,射线AB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线段AB

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角的表示: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①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等于90°,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α+∠β=90°,那么∠α与∠β互余;反过来,如果∠α与∠β互余,那么∠α+∠β=90°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等于180°,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α+∠β=180°,那么∠α与∠β互补;反过来如果∠α与∠β互补,那么∠α+∠β=180°

③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① 一对角,如果它们的顶点重合,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对顶角。

注意: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有公共的顶点;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形成对顶角。

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6】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

(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_200__km.

(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km.

(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_100t_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_・__或__省略不写__.

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展示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

【小组讨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

【展示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一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

【小组讨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

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式子要用“”;

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判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7】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7、垂线段最短。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10、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一)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8】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2)红外线遥感。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初二刚刚学习物理,是从头开始的好机会,拿到课本以后,像看图书一样,先翻一翻,感受一下,找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这里有许多生活中我们不知道的理论,首先建立兴趣。

接下来,认真看物理书,课前预习,记录不懂不会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周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在你预习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下课后要复习,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实在不行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有精力可以做些课外习题,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循序渐进,一定会学好物理,基础打好了,将来上高中就更上一层楼了,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如果自己确实没有办法跟上学校进度,可以考虑请一对一的家教(网上也行),一定针对性的补课,如果同一本书,靠讲4~5遍获得的高分,最后也会被甩在后面,许多事情不会给你几次机会,孩子越早懂得道理,知道学习为自己长本事,就会越努力,成绩就越好,家长是榜样。

想学好物理一定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每次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的预习,这样才可以知道哪里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等到课堂中老师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一部分。

课堂中一定要聚精会神的听课,可能你的稍微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物理知识点是一个套着一个的,所以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听讲。

课后的复习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听懂是一回事,如果不及时复习会很快遗忘,最好把老师上课教的例题自己给做一遍,这样才是掌握了上课老师所教的知识点。

大量的习题是快速提高物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可以买一两本有用的习题讲解,平时多做这些题,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参考讲解,然后自己再做一便。大量的做题会使我们碰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认真掌握他们吧。

要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这是学好每门课都必须要做的,物理也不例外。错题肯定是我们没有学好的地方,常把错题拿出来看看,在错题中多总结思考,这有助于我们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物理的主要是自然界的现象,大家平时也可以多去想想身边的物理现象,这样会使得我们对物理更加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必须要提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9】

《整式的乘法》教案

学习目标: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学习重点: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

一、课前训练:

(1)-3a2b+2b2+3a2b-14b2=,(2)-=;

(3)3a2b2ab3=,(4)=;

(5)-=,(6)=。

二、探索练习:

(1)如图1大长方形,其面积用四个小长方形面积

表示为:;

(2)大长方形的长为,宽为,要

计算其面积就是,其中包含的

运算为。

由上面的问题可发现:()()=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

三.运用法则规范解题。

四.巩固练习:

3.计算:①,

4.计算:

五.提高拓展练习:

5.若求m,n的值.

6.已知的结果中不含项和项,求m,n的值.

7.计算(a+b+c)(c+d+e),你有什么发现?

六.晚间训练:

(7)2a2(-a)4+2a45a2(8)

3、(1)观察:46=24

1416=224

2426=624

3436=1224

你发现其中的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一规律吗?

(2)利用(1)中的规律计算124126。

4、如图,AB=,P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P,BP为边作正方形。

(1)设AP=,求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S;

(2)当AP分别时,比较S的大小。

整式的乘法课件【篇10】

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乘法公式: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数学知识点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初二数学知识点解析:二次函数的应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2.有一个抛物线形桥拱,其最大高度为16米,跨度为40米,现在它的示意图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右图),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某公司的生产利润原来是a元,经过连续两年的增长达到了y万元,如果每年增长的百分数都是x,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是()

4.把一段长1.6米的铁丝围长方形ABCD,设宽为x,面积为y.则当y最大时,x所取的值是()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一般式:();(2)顶点式:();(3)交点式:().

2.顶点式的几种特殊形式.

线()对称,顶点坐标为(,).

⑴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有最()(填“高”或“低”)点,当X=()时,有最()(“大”或“小”)值是();

⑵当a

一、例1橘子洲头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并在水池中央垂直安装一个柱子OP,柱子顶端P处装上喷头,由P处向外喷出的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图所示).若已知OP=3米,喷出的水流的最高点A距水平面的高度是4米,离柱子OP的距离为1米.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不计其它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至于落在池外?

(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

(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公式,定理,原理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基本技能指的是计算技巧,绘图技巧以及使用公式解决问题。技能等等。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数学知识是初中的基础。学生可以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初中的初三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学习新知识。新知识的学习通常是通过旧知识或以前学习知识的延续来引入的。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接触新旧知识,巩固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想在初三把数学学好的话,我们在学习之后,对于重点内容,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和整理,不断的强化记忆一下重点知识点。

要想在初三把数学学好的话,要想把书写学会的话,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不会的题型整理下来,日积月累。

学生在校学习时有着许多自习的时间,如能坚持自学,学起来就速度快、印象深、质量高。自学并不仅限于课内,还包括阅览课外书籍,使课内外知识互补。只有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节拍。

整式的乘法课件十篇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