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做花农半做儒



1997年在西安为父母守孝,我拥有一方小院。喜得三五种花种,春天里随手洒下,竟然出土发芽,继而茁壮成长,随之花开满院,竟致招来蜂蝶,翩翩起舞,上下采蕊。由于我闲时精心护理,各种花开茂盛。其中我栽种的月季花,品种繁多,颜色各异,计有红,黄,粉,白等颜色。仅红色就有深红,玫红,桃红,紫红数种。且有好几种红黄镶边,白黄镶边,黑红镶边的稀有品种,花开碗口大小,直逼牡丹。和月季比较起来,更让人们赞不绝口的是那些沿着东篱笆墙盛开的九月菊,花开碗口大小,颜色有黄,白,紫等色。竞相开放,满院生香,煞是好看。其它的如一顶红,美人蕉,蝴蝶兰,石榴,爬墙虎等竞相开放,各展风采。五月花季,满园风景,娇媚多姿,艳丽非常。慕名前来赏花的村民络绎不绝。刚开始时,我家的一只京巴狗狗——妞,还吠叫几声,以显示其对看家护院的恪尽职守。后来人们来得多了,又见我热情接待,善解人意的狗狗就懒得再吠叫了。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院中的南墙一隅,开着一种新奇罕见的花卉,单辩丛心,五色俱备,姿态葱秀,常因风飞舞,俨然蝶翅煽动,后来请教名家,知其名曰虞美人。( )

查了花典,始知此花因项羽爱妾虞姬得名。虞姬,一位姿质俱佳的绝色女子,她追随项羽辗转在刀光剑影之中,形影不离,项羽兵败,被刘邦困于垓下。虞姬审时度势,眼见得大势已去,为给项羽保全自己洁身如玉,以免被刘邦俘获后遭到蹂躏,便拔剑为霸王起舞助酒唱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气已尽,贱妾何聊生”。一曲悲歌尽,自刎夫君前。一个美丽悲壮的故事,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两千多年里,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让多少男士英雄气短。杜牧诗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同时也让无数的闺阁才女泪洒诗笺。李清照一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后人读后无不沧然涕下。然而和刘邦相比,项羽也得到了很大的精神慰籍,算是落魄中的最大补偿。想想自古到今,有多少如刘邦的权势男人,拥有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的帝王权杖,然而却难以得到能够生死相依的美人之心,虽然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嫔妃们却热衷于相互争斗,只顾各自争宠,有谁如虞姬般会甘心情愿陪伴皇帝老儿行走在那黄泉路上。

爱花痴花是人的天性,然而把女人比花更是痴情者的独出心裁。一次唐明皇李隆基兴之所至,诗仙李白奉旨进宫。在沉香亭上,为乐师李龟年演唱贵妃填写新词。就在他背着手潇洒如仙地望着沉香亭外构思新诗时,无意中看到沉香亭畔开放的牡丹,鲜艳无比,香气氤氲,便灵犀一点地把杨玉环比作牡丹。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沉香亭三绝》:“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这些赞美的诗句,把个杨玉环吹捧的浑身酥麻。让唐明皇李隆基高兴得手舞足蹈,分不清东西南北。这三首赞诗由于是李白奉旨而作,皇帝欣赏,贵妃钟爱,因而得以流传后世,为世人历代所传诵。从此谪仙李白也成了史上第一个把女人比花的风流男士。

无独有偶,也是在唐朝时,一个落第秀才——崔护。一次郊游到桃花山庄,因口渴借水竟无意中和农家女桃红一见钟情。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与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情诗。演绎了一齪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杨玉环和崔护的这些风流韵事被后人编成了《沉香亭》和《桃园借水》等戏曲,千百年来久演不衰。从此以后,把女人比花的诗词和文章便层出不穷,争相斗艳,使骚坛更加繁荣。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还在工作时,就常想着将来退休后,要回到农村安度晚年。就在我刚刚办完退休手续不长时间,先是久病在床的母亲仙逝了,接着第二年在母亲离世的同月同日,父亲也扔下我们毅然去寻找母亲。父母去世时,虽然我也年近花甲,但是失亲之痛没有年龄的区别。每每想起,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愧对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愧疚良深,终日以泪洗面,不能自已。新丧期间,我的心情很是沉闷,几乎每天夜里,在静谧的夜晚,我都要点起一柱高香,燃起一对大蜡,恭敬在灵堂之上。并以沉痛地心情,虔诚地用二胡奏上一曲《江河水》。那凄婉得如泣如诉的琴韵寄托着我对亲人的哀哀思念。低沉优雅的琴声也往往引来邻居的老太和妇女一旁聆听。

在村居期间,侍弄花草也仅是醉翁之意,也不过是我对失去亲人的一种寄托。闲时也时不时的邀请亲友聚会,趁着和表兄妹小酌之际,一起回忆过去那些童年的往事。难忘那苜蓿地里网套蝴蝶,芝麻花里巧捉蜜蜂的游戏。这些童年的乐趣让人如数家珍,它像是一副兴奋剂,顿时就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居家消闲,读书看报是我一生的嗜好。即使心情再怎么不好,也要随意翻几页书的,或浏览或细读,总是会开卷有益。同时几十年来也养成了涂鸦的习惯,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回忆录,也作几首歪诗。把那些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经历通过笔墨记录在纸,为岁月留痕。

入乡随俗,我常常和村民打成一片,时不时的脱去西装,穿上父亲的农民衣裳,腰带缠身,拉近和村民的距离,特别是和那些开裆裤的发小感情深厚,无话不说,彼此谦恭礼让,我热情好客,助人为乐,因此人缘很不错。2008年,我盖房上楼板时,捧场的乡邻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人,我备下的十二桌酒席,相比较其他人家已经多出去将近一半,结果还是不够应酬,只好给桌子上加塞,虽然场面上有些尴尬,但心理却很热乎,足见大家厚我,乡友苏长安在大庭广众之中高声向着我道:“爷,难得您有这样好的人缘”!为我的尴尬局面寻找台阶。

平时,人们有大小事情都来找我。例如:红白喜庆之事必请我参加议事,婚嫁庆典挑选吉日良辰,撰写红白楹联,主管账房钱款,客串礼宾先生,调解矛盾,平息争议,息事宁人,非我莫属。

特别是客串礼宾先生,那可是丧事之中的主角,整个丧事的进程,节奏,气氛,都掌握在礼宾先生手中。来不得半点含糊,庄严肃穆的丧葬大事,绝对不能出些许的差错。何况当礼宾先生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每当报鼓行献饭礼时,即到了葬礼的高潮,多有乡党围观,一篇能不能打动人心的祭文,才是检验一个礼宾先生是否称职的试金石。我从不高低看人,也绝不厚此薄彼。每次我都是尽力而为,每当读文读到伤心之处,子女个个嚎啕大哭,生前友好也会陪泪抽泣,斯时斯景,常使气氛哀婉悲催,这种情景将永远定影在丧属对其亲人的怀念之中,永久难忘。

我深有体会的是丧事中,为死者撰写挽联,也很有讲究,要因人而异。根据死者的生平高度概括,不能千篇一律,最忌用《楹联大全》等工具书胡乱套用。我见过一回,邻村丧事,先生为一位没有念过书的憨厚老农,却套用了,”才高八斗比李贺,学富五车赛王勃“的挽联,让人啼笑皆非。2000年,我的一位远房兄长——-石英去世,解放前他在西安东大街”万国大药房“当学徒。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后,成了公司终身职工。他死后,我按照他的生平,为他撰写了:《万国大药房普救众生;孙思邈复生菩萨心肠》的挽联。使逝者的亲友,乡邻以及单位领导都很满意。

亲不亲故乡人,别看平时人们点头哈腰,相安无事,彰显出人不亲土还亲。但是乡邻中间有时也会因为利益被侵占,而发生诉讼矛盾,当事双方往往都来找我。我常常为原告写了状词,又要给被告写辩词。状词和辩词,如同小学课本里寓言中的《矛和盾》一样。到底谁更厉害,我对两造说:谁的官司能赢,不在我的文笔好坏,而要看法官认为两造的官司谁更占理。

现时,别把农事只当成是耙犁播收,婚丧嫁娶那么单纯,现在的农村也和社会上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想在农村被村民们放在十六两秤盘星上,要是个半瓶醋,还真的是会捉襟见肘。例如,想不到那些只在城市里的科研单位,机关科室,为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所必不可少的论文,在农村也会找上门来。因为他们人虽然在城里工作,父母却在农村,有此近水楼台能不先得月么?因此我还要为这些人撰写论文,别的人姑且不说,亲情如天,我为我的侄子和外甥女,都操刀撰写过论文,这关乎他们的晋升提拔,岂能偷懒,因为催要甚急,这些论文我都是通宵达旦,一气呵成。老伴说我:你这是要亲情,不要老命!但当我看到他们拿着论文稿本喜笑颜开时,一夜的疲劳顿时化作轻松愉快,睡意全消。

几年的村居生活,给我带来许多愉悦和欢快。喜庆嫁娶,邀坐宾位,吃香喝辣,天南海北;终老丧葬,客串礼宾,人称先生,备受尊重。既为乡亲帮了忙,也使自己离乡四十年后,过足了乡愁之瘾。这正是:

沏得新茶香溢壶,闲看屋檐燕哺雏。

掩卷歇读拿花剪,半做花农半做儒
半做花农半做儒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