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菊-关于品菊的文章

篇一:深秋品菊
一到深秋,在寒风冷霜的侵袭下,那些本来嫩绿的树叶变得萎蔫枯黄,在地上漫无边际地流浪起来,那些鲜艳绚丽的花朵也凋谢得没了影迹,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肃杀萧条之中。而菊花,却在吐艳怒放,呈现着勃勃生机。只要走进菊园,一股股清香便会迎面扑来,放眼望去,遍地都是菊花的身影。那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粉的,一排排,一簇簇,在阳光下随风摇曳,展现艳美婀娜的风姿。观赏之时,稍一恍惚便会顿生出犹如置身春天美景中之感。
菊花开得太逢时了。丹桂的馨香刚刚散去,梅花的傲雪绽放还有一段时日。天地之间,唯我独放,任我独秀。既无相形见绌的自卑之负,也无艳丽抢眼遭妒的麻烦。而且,还博得了傲霜斗寒,不与群芳争艳的赞誉。显然,深秋是菊花盛开的最佳背景,菊花是深秋不可或缺的一幕最亮丽的风景。没有菊花,一个季节将变得索然无味。
菊花点缀的秋色美丽如画。有人描摹:“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有人吟唱:“一种浓华别样妆,流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一抹金黄,散淡去了寒蝉切切的悲哀,枯藤老树的苍凉,簇拥一个不老的季节。
人们喜欢菊花可谓历史悠久。喜欢自有喜欢的道理。除了有惹人喜爱的外貌,还有许多因素。比如,菊花中有黄色的,而黄色恰是我们这个民族最高贵的颜色。比如,在南方口语中菊与足谐韵,由此引申出的诸如“知足长寿”、“知足多喜”、“知足是福”等民间彩头,饱含着浓重的吉祥之意。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古人除了登高饮酒外,还喜欢采撷菊花插于鬓上,直插得满头皆花才算尽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也许真是这种情景的写照。既可养眼惬意,玩乐舒心,还可沾上点贵气吉气,此等美意,岂能使人不钟爱之?
与想起端午,就会想到粽子和屈原一样,想起重阳,就必然会想到菊花和陶渊明。粽子因屈原而存在,多少带有一些凄清悲凉的色彩。菊花仿佛为诗歌而存在,蕴含着太多的灵慧和韵致。在托物言志的情感发酵中,菊花被搓揉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意象,平铺在平仄的文字里璀璨生辉。陶渊明是咏菊的泰斗,自然成了菊花的代名词。他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吟诵着《归去来兮》的辞赋,辞官归隐,过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寻觅桃花源的美景。他是用田园牧歌的情调来咏菊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在他心间的菊花是返璞归真,物我无间的超然情怀的象征,始终散发着悠然之醇香。因此,菊花便有了“花中隐士”之誉。在咏菊诗的作者中,名气大的要数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了。他是以雄壮战歌的情调来咏菊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豪气冲天,霸气十足,呈现出一种豪迈粗狂,激越高亢的威武之美。尽管他的豪情壮志最终留在了狼虎谷的荒草间,如火如荼的起义也灰飞烟灭,但却给菊花留下了“花中斗士”之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因为在三首词中用了“瘦”字,被人称作“李三瘦”,其中的一“瘦”与菊花有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散发着婉约情歌的风味,成了盛开在伊甸园中的奇葩。( )
菊花不仅有诗情,也有画意。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徐渭老年时画过一幅中国画《菊花图》。画面上,在青青的细竹旁,茂密的杂草间,一株孤独的菊花突兀而起,略弯的枝干上绿叶错落层叠,枝头七八朵花吐艳怒放,迎风摇曳。画面的右上方题有七言绝句“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散发着翰墨香的菊花,蕴含着品格和志向。徐渭才气横溢,文学、戏剧、书画,无所不精,却命运多舛,应试八次不中,坐牢七年,自杀九次,孤寂凄凉伴随着他的一生。然而,他心中的菊花却始终生机盎然,扎根在丛草乱竹之中,不肯从俗,盛开在秋岁之末,傲霜凌寒,可谓“澹极名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画中之花,何止是花?
在古代,菊花的最早实用功能是食用,其次才是入药、欣赏。屈原曾在《离骚》里吟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至少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饮食菊花。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即可直接充饥,又可做成菜肴,还可与其他食物混合制成糕点,深得人们的青睐。据说唐代诗人陆龟蒙特别喜欢食菊花,在房前屋后宽敞的空地上,种了许多杞菊。春天,嫩苗恣肥,就采来当下酒菜;夏天,枝叶老梗,气味苦涩,他却仍督促儿孙去采摘,照样吃,几乎到了食而上瘾的程度。后来,他为此事专门写了一篇《杞菊赋》。菊花还可以酿酒,菊花初开的时候,古人将花与茎叶一同采下,混杂黍米酿造,等到来年九月九就成了酒,称作菊花酒。其香淡雅清幽,味清凉甜美。陶渊明喝过,留下了“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烧鹤发,”的诗句,对菊花酒大加赞美。唐代诗人李白喝过,写了一首《九日登山》诗,追慕陶渊明,抒发自己的志向。宋代诗人陆游喝过,而且还因喝而康复了身体,所以他不仅对菊花酒竭力赞赏,还呼吁“今朝唤父老,采菊陈酒壶。”在古代和现代都时兴的,可数菊花入茶这一项了。闲暇之时,往茶杯里放几朵晒干的白菊,开水一冲,不多会便有股股清香飘溢起来,顿觉心逸神怡。如果用玻璃杯,再加上几颗枸杞,那就多了份欣赏的情趣。那些花一旦有了水的滋润,便渐渐舒展开来,伸出花瓣,露出花蕊,像是在演绎怒放的情景。而那些在菊花下的深红色的枸杞,会慢慢往上浮动,活像游戈于睡莲下的小金鱼,使人遐思连连。待水已有些微黄,悠悠品饮,清凉甘甜,余味无穷。因此,古人始终视饮菊花茶为高人雅士的兴致。
秋天的菊花,凭一片片花瓣,一缕缕馨香,丰满了一个季节的风景,牵动着无数人的情愫,充盈着文化的内涵。面对菊花,除了褒扬、赞叹,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篇二:独品菊花香
这是一个安静的午后,明媚的秋阳从窗外照射到书桌台上,感受到深秋的温暖。一个人坐在桌前,捧起喜爱的书本,细细感受着这上天赐予的阳光与铅铅文字的魅力,独享着这难得的安静的惬意时光。
不一会儿,觉得口干。拿来玻璃杯,放入几朵小白菊,倒入开水。那干枯的菊花瓣随着开水的渗入如伸懒腰般快速的舒展开来,贪婪的吸收着水分,不一会儿,那花瓣晶莹,透亮,层层叠叠,漂浮在瓶口,显得栩栩如生起来。仔细端详着这杯里一朵朵如鲜活般盛开的菊花,香气也随之沁入鼻腔,醉在心田。发现开水随着菊花的滋润慢慢变成淡黄色,迫不及待地品尝一口,清苦,随之甘甜的滋味溢满口齿唇间,久久回味。
自古才人多爱菊。宋朝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唐朝的白居易也有一首《咏菊》至今广为传唱。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还有陆游的《九十二日折菊》,朱淑贞的《菊花》等等等等。
菊花没有牡丹花的倾城之色,没有玫瑰花的艳丽夺目,没有茉莉花的清香悠远,没有桂花的浓香甜蜜,为何古人偏爱菊花?古人欣赏的是菊花凌寒的品格,清秀的神韵,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与高尚坚强的情操,更赞美她心底无私的坦荡与不畏艰苦的韧性。
我也爱菊花,因为她在春天明媚,百花争艳的时候不浮躁,不争宠,在天气严寒,众芳萎逝的时候不消沉,不颓废。有人说她标孤傲世,似有偏见,我觉得她只是不媚流俗,坚持做自己而已。这样一种品性,在世俗的今天,被物质所浊化的社会,恰恰是难能可贵。
一个人独自品着这菊花香,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西下,阳光也慢慢褪去,菊花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已经慢慢沉落在杯子的底部。菊花的浮浮沉沉不禁让我联想起这起伏的人生。今生,我愿做一个如菊花般的女子,站在高处,沉稳,内敛,不张扬。站在低处,隐忍,坚持,不放弃。做勇敢的自己,做独特的自己,做美丽的个性自己,坚强地走完人生。
品菊-关于品菊的文章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关于火锅的文章
下一篇:糍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