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白乳泉榴火

白乳泉榴火

白乳泉榴火

一、涂荆两山相对峙。

在淮河与涡河的交汇之处,有两座山相对而峙,一座涂山,一座荆山。

涂山。古汉语中,涂通途字,其意大概是人们南来北往,东贯西冲,都能见到她。山名虽土了点儿,道家高人说,此山有帝王之气。商夏之时,涂山脚下,有全国声名显赫的商阜;而春秋期间,站在涂山之巅,可一揽宋楚吴三国烟雨。令涂山声名远播的不止于此,夏之祖禹在这里治水,娶妻涂山氏生启,并会诸侯。《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由此可见当时恢弘气势。涂山实为夏商文化发祥地。

说起文化,必须提及一人,秦始皇仲父、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说:“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一语而定南方诗歌之源头。

再往下即是刘邦。汉高祖十二年(公元195年),刘邦统军镇压淮南王英布叛乱,旋师之日,路经涂山,怀大禹治水功德,想自己一统四海之经历,感慨万千,命立启王庙,以镇荆山;立禹王庙,以镇涂山。( 文章阅读网: )

与流淌于涂山荆山之间的淮水辉映的是一条璀璨的星河,历史上许多巨腕晋谒涂山,著文、题字、歌咏涂山,其中文以唐柳宗元《涂山铭并序》和明宋濂《游涂荆二山记》最为著名。柳宗元写到:“后代朝诸侯,制天下者,仰则于此”;而宋濂《游涂荆二山记》,则是大禹在这里治水,娶妻涂山氏生启,并会诸侯的盖棺之论。

综观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不论其成就何等伟业,帝王能够留下精神者仅大禹一人。历代统治者尊崇大禹,有尊崇其功厚德茂,统一宪度,克明克威的意味,对于百姓而言,大禹精神即为民、敬业精神。

荆山。春秋时期,楚国被称为荆,楚人被称为荆人,荆山意为楚地之山,一是此山确在楚地;二是“楚之先王熊绛,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至成王始盛”《游涂荆二山记》。荆山比涂山矮一些,虽然山势逶迤,别有一番柔媚,却无涂山之恢弘气势,刘邦登涂山而未游荆山,就是例证。刘邦未游荆山,也许是健康原因,因为第二年刘邦就死了。后人们游涂山大多游荆山,如胡曾、梅尧臣、苏轼、苏辙、宋濂等,不一一枚举。写荆山之景最著名的应该数唐代诗人胡曾,一首《荆山》流传千古:“报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中国名胜词典》记载:怀远县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岩壁有摩崖书刻“青螺石帐”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俗称:“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涧”,传为卞和濯璞于此,故名;右有阁,曰“青山”,又名“梓潼”,其内旧有唐人胡曾《荆山诗碑》,上刻其诗。荆人哭未休,出典于韩非《和氏》,讲的是楚人卞和向楚王献玉的故事,识才用人应该是故事的内涵。几千年烟云掠过,时至今日,每逢中秋,依旧满城桂花飘香,碧溪寒水流不尽,空山落日在,猿声无处寻;既然猿声无处寻了,荆人哭未哭也就不可知了。

涂山、淮河、荆山风景区,有许多名胜:禹王宫,启母石,启王殿,凤凰池,卞和洞,夹山口,入淮口等等,这些名胜,不仅有其相对应的美丽传说,还可以星见大家手笔。仅山间淮河及涡河入淮口景色,就有曹丕、王粲《浮淮赋》,王安石《望淮口》,欧阳修《涡水龙潭》,范仲淹《淮上遇风》,梅尧臣《涡口》《过荆涂二山遇暗石》等。清代有一怀远知事,在诗歌中将一些景色名称文化了一把,如淮心夜月,洪口归舟,楚岫朝云,梅谷雪晴,文峰夕照等,也别有韵味。

涂荆二山政治、地理相承一脉,滨淮突起,旁无附丽,却山性相悖。涂山如龙刚健雄浑,荆山似凤婉约凄美,两山夫妻兮?情人兮?相对到何年?

二、白乳泉-牛乳石池漫

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生十余次途经涂荆二山,并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一次,苏轼携两子苏迨苏过,上午九时许出发,兴游涂山荆山,“归时蝙蝠飞,炬火记远岸”,苏轼还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其中有“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之句,苏轼在诗后自注:"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白乳泉以此得名。

白乳泉位于荆山北麓,梅涧南崖,原名白龟泉,相传唐贞元年间,泉内曾流出白龟,清内阁中书林介弼借此传说,在《乳泉》中吟道:“水洁泉名乳,相传号白龟。砥平清见底,煮茗合催诗”。岁月匆匆如白马过隙,白龟如黄鹤早已渺无踪迹,白乳泉却像一面镜子,静静地躺在荆山的峰峦叠翠之中,任凭历史与自然的风云变幻,波澜不惊。

1924年,人们在白乳泉与参天古树的旁边,面对滔滔东逝的淮河,修建一楼取名望淮楼。为楼题联者众。一廖姓岭南人将涂山、荆山、淮河、白乳泉、望淮楼和在一起,题一联:“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此联虽有借句之嫌,确实实在在写出了望淮楼的胸襟。1965年,一代文豪郭沫若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字,后来,世纪书法家林散之遵苏轼之意题白乳泉为“天下第七泉”。

三、五月榴花照眼明

凡怀远人邀客来游,喜欢选两个时间段:初夏初晴日,仲秋月明时。

在白乳泉之北,山峦环抱一湾由淮河多年冲击而形成的蜿蜒起伏的黄土坡,数百公顷云云蔼蔼生长着一色的石榴树。怀远石榴见诸文字记载的,从现有资料看,可追溯到明代。明嘉靖年间,上蔡人张惟恕,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据传,涂山禹王宫道长李慎羽于唐代武后天授三年从长安引入石榴,到了清代则见诸正史。怀远县志中记载:“榴,邑中以此果为最,曹州贡榴所不及也。红花红实,白花白实,玉籽榴尤佳”。可见怀远石榴在数百年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诗仙李白有诗《咏石榴》:“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宋朝哲学家朱熹有诗《题石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可是,诗歌写的再好,也难以描绘初夏初晴榴红似火榴白似雪游人如织的景色。仲秋月明时,月儿圆了,菊花开了,石榴熟了,漫山遍野的果实像灯笼,像酒坛,橙红,黄白浑染,布着红晕,并有青翠光泽,如玉琢脂凝,惹的游人都醉了,东坡老翁啊,你醉卧何处呢?

有人告诉我,在这一方山水之中,积淀着三种文化:大禹文化,淮河文化和宗(道)教文化。是吗?

我独喜爱白乳泉榴火。山水之间,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春风吹而发,逢夏开花,秋来果熟,临冬叶落;随缘而生,随缘而息,代代不竭;快乐处繁花枝头舞,痛苦时溪水吟长歌;伤痕累累的躯干,尽写世间沧桑;甘冽的果实,既是她们对于社会的奉献,也是她们对于未来的希冀!要说文化,白乳泉榴火和发源于此的东方芭蕾-花鼓灯都是属于百姓文化吧,这可是诸多文化之根。

莫问王道与官道,涂山荆山就在眼前,几千年来,云遮雾罩,甜酸苦辣、喜乐哀怒,整一副面孔,有什么好,若是没有道,还会被百姓们活生生踩出一条道来,是啊,大道通天,却在老百姓的脚下;也不要去学严子陵,做隐士,像白乳泉一样,花开花落波澜不惊,被别人煮茗合催诗;劝君更进一杯酒,且歌且舞,还其本色,就做百姓,做榴火一样敢爱敢恨、大俗大雅的百姓!

白乳泉榴火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仙人掌花开
下一篇:萤火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