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粽叶飘香时



篇一:又到粽叶飘香时
又到粽叶飘香时,街上大大小小的食品店里摆满了风味独特、形状各异的粽子。下班时,我信步走进了一家超市,买了袋特色粽子回来品尝。解开彩线,剥开粽叶,糯粽油光闪闪,可我没有闻到那股沁入心肺的清香,那股外婆和妈妈包的粽子的味道……望着窗外渐渐明朗的月色,思绪飞到了多年前的儿时。
小时候,我就爱吃粽子,第一次吃到粽子时只有四岁,记得那是个周六的晚上,爸爸破天荒地来幼儿园接我,我诧异地问:妈妈呢?开车的小林叔叔说:你妈妈在家给你做好吃的,快上车,我们一起去吃。刚进家门,满屋都飘着苇叶的糯香,我高兴地边跑边喊:妈妈,烧了什么好吃的呀!外婆乐呵呵地从厨房里端出了还冒着热气的粽子,用软糯糯的苏州话说:囡囡,快去洗手,吃粽子。一边又忙着摆碗筷,招呼爸爸和小林叔叔。
妈妈从厨房中出来,边搓手边说:快尝尝吧,姆妈从老家带了点糯米和苇叶,只包了十个,味道很好。爸爸给我剥开了一个粽子,我用筷子叉着,咬了一口,那软糯油滑的米香一下子就沁入了心肺,三下五除二,两只粽子一会儿就进了肚子,我还想要,妈妈说:不能多吃,糯米不消化,要撑坏的。爸爸说:傻丫头,吃多了,小肚子要爆炸的,你喜欢吃,以后我们回江南老家时再吃。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老家在江南,我想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老家一定很好很好。
晚上睡觉时,我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爸爸说:你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楚国、泊罗江,我听得云里雾里。妈妈说:你讲得太复杂啦,囡囡太小,搞不明白的,你只要告诉她,那是古代一个很好很好的人,被坏人逼得跳泊罗江死了,老百姓包粽子,是喂给江里的鱼吃,不让鱼儿伤害他。古代,我好象突然明白了,幼儿园的阿姨给我讲过小仙女,小仙女好漂亮,就是穿着古代的衣服给魔鬼害死的!那么屈原也一定好漂亮好漂亮,想着,想着,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梦中,小仙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裳,衣服上的彩带随风飘呀飘,手臂上挽着个花篮,里面装着满满的粽子……
67年,正是文革期间,我在南昌迎来了第二个端午节,可是我一点也不快乐,爸爸被关进了牛棚,妈妈在接受审查,年迈的外婆病了,躺在床上。我和弟弟望着窗外的细雨,心里一阵阵地难过。弟弟说:姐姐,我们包粽子吧,烧好后,我们给爸爸妈妈送去。外婆听到了,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说:囡囡,我托五香姆妈买了三斤糯米和粽叶、棕绳,你洗洗,我来包。我按住了外婆说:您别动了,我十二岁啦,你在床上教我怎么做。外婆点了点头。我和弟弟将米淘干净,粽叶和棕绳用热水泡着,外婆叫我们往米里放了点碱,拌了点菜油,就手忙脚乱地开始包了,可是,我怎么也包不成形,小手握不住装满了米的粽叶,一扎就散了,情急之下,我突然心生一计,将锅在炉上坐好,在蒸架上铺满粽叶,然后把米放上,再盖上粽叶,烧大火,蒸了一锅糯米饭,等饭凉下来时,再用粽叶卷上扎好,做成了一个个叫不出形状的粽子,外婆见了,眼里含着泪花说:囡囡真乖,会做事了。我不知道弟弟把粽子送给爸爸妈妈时的感受,只听弟弟说,爸爸妈妈说的这是他们吃到的最好吃的粽子。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知道了端午节在古时被视为恶日。所以,在这一日有了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以避疫的风俗。也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不光是纪念屈原,还有纪念孝女曹娥,迎涛神(被吴王夫差逼死的忠臣伍子胥)的传说。
我会扎粽子了,而且包出来的粽子味道和妈妈、外婆的一样,只是形状既不象妈妈包的三角粽,也不象外婆扎的小脚粽,更不似街上买的枕头粽,它有四个角,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扎出四个角来,爱人说我专会旁门左道,独树一帜。大概是心的缘故吧。
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包粽子只选择苇叶和竹叶,不光是因为它们清香吧?!我们常说:“疾风知劲草”,苇叶,就有这种风范,在寒风中,即使枯黄了,其叶也不失形态!“岁寒知高洁”,那竹叶在冰天雪地中,迎着凛烈的寒风,仍然保持着生命的青翠!正是因为这种高尚的品质,所以,中国人才会选择它们来作为表达心愿的精神寄托。
又是一年端午了,小孙女也四岁了,她肯定也喜欢吃粽子,我想好了,这个端午节,我要把爸爸妈妈给我讲过的故事讲给她听,还有,我那个小仙女的故事……。
又到粽叶飘香时,插菖蔳,挂艾蒿。街上,灯火繁华,路上,行人如织,家家卷层层脆绿的粽叶,户户飘缕缕清悠的粽香,别忘了汩罗江上的屈子魂,别忘了革尸入江的子胥忠,也别忘了抱尸出江的曹娥孝,这是一个民族的端午,划五彩龙舟,溅起一江千年生动滚烫的浪花,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篇二:又到粽叶飘香时
当四月的春风拂遍大地,窗前的杜鹃花透出第一抹娇羞的粉红时,我便殷切的期盼着河塘边那细长的苇叶快快长大……
喜欢吃粽子,也就自然而然的爱上了端午节。
端午节远没有春节热闹,也没有中秋甜美,更没有七夕节的浪漫,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它显得这样的朴素和自然,有的只是一抹淡淡的清香和悠悠的思绪。( )
农历五月初五,又到粽叶飘香时,此刻,这一抹淡淡的清香就像是一双灵巧的手,撩拨着我记忆深处最柔软最温情的心弦,牵出一段尘封的思绪,拨弄一丝难忘的情愫,悠远绵长……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粘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耳边响起了这首熟悉的童谣。孩提时代的我,对“节”的记忆,恐怕只是停留在对吃的记忆上了,而那与众不同的粽香,更让我对端午节的来临欢呼雀跃,至于对那个忧国忧民屈原投江的故事,粽子的诱惑力明显要强得太多,香喷喷的粽子使我孩提时代的端午节更显得生机盎然了。
记忆中,仿佛又飘来熟悉的粽香……
从小到大吃粽子,总是妈妈自己动手包好的。每逢端午来临,妈妈总是准备好一大堆的材料,从苇叶的清洗到糯米的浸泡,旁人均是插不得手的,说是怕旁人做坏了品相和味道。青绿的苇叶,白胖的糯米,被妈妈娴熟的巧手包裹在一起,用棉线绳扎好,有鲜肉的、红枣的、绿豆的,花生的,三角形的粽子就像一串串吉祥的灯笼,满含着妈妈浓郁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系红线的是鲜肉的,系白线的是红枣的,系绿线的是绿豆的,系彩线的是花生的,层层粽叶下包裹着家的温馨和甜蜜,系上的是对儿女的希冀和嘱托。每当热腾腾的锅盖掀开的刹那,一股粽叶的清香伴着肉香枣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儿时的我,特别喜欢这种香糯可口的味道,或粘糖,或蘸调上蒜泥、酸萝卜丁、辣酱等,常常一天能吃下好几个。看着袅袅娜娜升腾的蒸气里,浮现出妈妈忙碌着却依然泛红的笑脸,嘴里大快朵颐的享受着美味,这时的端午于我,恐怕是一年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刻了。
妈妈的本事,只是遗憾做女儿的我竟学不会。还记得学包粽子的情形,细长的粽叶在我的手里就像是一湾迷失方向的扁舟,软软长长的叶片,任凭我怎么努力,就是不能让它听从意愿,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天,米还是米,叶还是叶,自己倒是忙出了一身大汗,妈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笑说我的手简直笨得像在捉鱼。而后又尝试了好几次,但不知何故,且均以失败告终,学包粽子的事情于是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妈妈年事已高,近几年来已经很少包粽子了。端午将至,也想聊表孝心,顺便怀念一下儿时的味道,自己依葫芦画瓢的摸索着包了些许粽子,一半碱水肉粽,一半红枣素粽,蒸将出来,别说味道,就连品相却也不及妈妈做的十分之一了。
现在的市场里,粽子已经随处可见了。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品牌,让人们的饮食和餐桌变得丰富多彩,也不一定非要挑着端午节才吃粽子了,只是相较儿时,粽子却再也吃不出那唇齿留香的味道,更少了些许别样的浓情和温情了吧。

篇三:又到粽叶飘香时
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大街小巷就已飘飞着粽子的清香。每当看到乡下少妇和老大娘挑着竹篮叫卖粽子时,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就会在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这不仅仅是我喜欢吃那种“美人脚”的粽子,而是更喜欢包粽子的过程。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村里的人就开始三五成群到离家十多里地的柴山去打粽叶,那时没有粽叶卖,也没有钱去买。而去打粽叶大人是不好意思去的,因为柴山毕竟是集体的,所以都是半大不小的小孩和姑娘媳妇去,我那时只有七八岁,母亲就让十五岁的姐姐去。母亲则去沟沟坎坎的地方割一种扎粽子的吊拌子草,这种草约两尺长,晒干后有韧性。粽叶打回来后要放在锅里煮,我们姐弟几人围着灶台看着母亲熟练地翻动粽叶,翻得满屋子一股清香。
把粽叶和吊拌子草都准备好,母亲又拿出去年攒下的糯米洗净沥干后就开始包粽子。母亲左手拿两回片粽叶,右手拿着粽叶的底端逆时针转两圈,粽叶就形成一个圆锥形的空间,抓两把糯米放进去后再用筷子捣几下,右手将粽叶的上端往里折,使粽子的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最后用吊拌子草扎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母亲对我们说:“这就是美人脚。”我们姐弟四人便跃跃欲试,母亲怕我们浪费了粽叶和弄洒了糯米,只让姐姐学着包。粽子全部包好之后就放到锅里煮熟。我们将“美人脚”蘸着用鸡蛋换来的红糖吃,觉得甜滋滋、香喷喷,“美人脚”就是天下最好的美食。
包粽子是有讲究的,普通的粽子短而粗,用的米多,不易煮透。“美人脚”细而长,好看又进香味。不论什么样的粽子都不能太大和太小,太大了人多不够吃,太小了送人拿不出手。还要包得前面不露“脚趾”,中间不能“开口笑”。谁家的粽子先几天包,都要往左右邻里送几个,这样大家就会在没事的时候说说谁家的粽子包的好,被别人恭维包的好的人就感到比较荣耀。最重要的是农村还有送端阳的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已经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老丈人家和老丈人的亲戚送粽子,粽子送得多,说明婆家比较富足,送的粽子又多又好,说明婆婆心灵手巧。更有趣的是,有的准新郎为了显得气派,自己不亲自挑粽子,而是请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家庭的小男童当“挑夫”,我在十五岁的时候“有幸”为别人当过一次“挑夫”。
母亲是文盲,她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更不知道“美人脚”是封建社会时期对妇女的迫害,妇女裹脚以“三寸金莲”为美,以至现在吃粽子都是“美人脚”好吃。母亲只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去学,所以我们姐弟几人现在都会包粽子。
结婚生子以后,儿子四岁时吵着要吃粽子。我上街买来粽叶和糯米,按照母亲教的方法“如法炮制”,包完后,妻子说:“包的蛮好,跟奶奶包的差不多。”我暗自得意。煮熟后儿子最先吃了一个后说:“你包的粽子没有奶奶包的好吃。”我不相信,就也吃一个,吃起来竟索然无味。我只好对儿子说:“过几天我们还是到奶奶那儿去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就想起母亲为我们包的“美人脚”。

篇四:又到粽叶飘香时
剥开粽子,就好像剥开了历史、剥开了屈原的故事,剥开了屈原《离骚》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叶的香气、粽子的拥抱,加上雄黄酒的诱惑力,再加绿豆糕的香飘飘,招回来了亲情的眷念和拥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悦浓缩到了团圆里,形成粽子那质有的味道——端午节。
翻开历史的写照,屈原的《离骚》曾经激励了多少豪气冲天的斗士,陶醉了我们几千年的传承和祈祷,五月初五的汨罗江,屈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千古悲歌,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饶的先驱精神,这份精神,像财富一样,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渗入到了国人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我赞叹屈原的爱国精神,更赞叹《离骚》中的英雄气概,如屈原的诗:【“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译)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译)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屈原用性命捍卫尊严,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份英雄气概,曾经激励了历朝历代,多少能人壮士,这份崇高精神,曾经勉励过多少爱国将领,为国捐躯,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劳!
屈原没有吃过粽子,也没能享用过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叶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们的哀思,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这样一位爱国之士,无疑不是在告诫后人,鞭策后人,激励后人,让子子孙孙牢记屈原,谨记《离骚》。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放鞭炮,从原来单一的纪念屈原活动,发展至今,已演变为集纪念、团圆、热闹为一体的民俗节日,这个节日不但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成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日,人们利用这个喜庆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悦精神,也借此表达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交流与厚望,这本是体现端午节的历史发展,在继承中不断地发扬和光大,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气氛演变,都脱系不了屈原与《离骚》的味道,这是永恒的实质,因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
粽叶、菖蒲草(艾草),糯米、红枣、绿豆糕,是端午节的象征,而雄黄酒则是端午节,赛龙舟勇士们借以豪威的壮士酒。
在赛龙舟的故乡,勇士们凭借雄黄酒,壮意气、斗奋发、斗精神,不论在秦淮河上,还是在大运河旁,或是在美丽的江南水乡,每逢端午,总有龙舟赛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华丽的景,把个端午节折腾的沸沸扬扬,那份欢悦,那份喜庆,那份场景,不言而喻,即在诠释着浓浓的民俗风味。
锣鼓喧天,鸣炮齐响,你看,水域里,龙腾虎跃,岸边上,如歌如潮,龙舟,一艘比一艘靓丽,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竞技,一轮比一轮威武,景致,一个比一个娇娆,再看那闲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鲤鱼戏水,也狂凑热闹。
粽子的味道,伴着《离骚》的味道,一并带入到了端午节的氛围中,成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倾情,她心印,我情操。
我借端午也寄一份深情:
又到粽叶飘香时,
思念的欲望更加浓烈,
我把思念拌入到糯米里,
裹成精致的粽子,
里面还掺了些爱的乳汁
寄给我思念的远方,
当你剥开粽子,
闻到粽叶清香的那一刻,
你可嗅到了思念的味道?
和我的味道?
希望这枚香气的粽子,
能撩起昔日你我的暖意,
让爱的味道,把你重重熏倒,
好让我乘机把你拥入怀抱,
……
希望,再现,
昔日那纷纷扰扰的情锁,
将你我缠绕成一个纠缠不清,
像粽叶与糯米一样的粽子,
紧紧的裹在一起,
拥抱爱情,可好?
……

篇五:又逢粽叶飘香时
连日来阴雨绵绵,阴沉沉的天气破坏了长久以来的好心情,莫名的忧伤和郁闷。
翻着一页页的日历,突然发现端午将至。走在潮湿的街道小巷,粽子的叫卖声不断传入耳畔。又逢粽叶飘香时,思绪也被伴着棕香缓缓流淌……
记得小时候,身为北方人的父母对包粽子一窍不通,但总是无一例外的在端午节那天,端出冒着香甜热气的八宝饭,那份温暖,那份香甜至今让我难忘。但幼小的我,总是固执的认为只有用青青粽叶包裹出的粽子才是最可口的甜饭。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妈妈和爸爸从市场买来粽叶,泡好糯米、红枣、葡萄干、红豆等等五颜六色的馅料,我们坐在厨房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家庭包棕总动员。不听话的馅料不是太少就是太多,线绳的缠绕不是太紧就是太松,爸爸额头开始出现晶晶亮的汗珠,妈妈因手忙脚乱双颊而越发潮红,调皮的米粒不知何时跑到了我的脸上、头发上嬉戏。最终我家的粽子以各种几何形状出现,其中几个露馅伤兵还占据其中。伴着热腾腾的水蒸汽,粽叶的清香围绕满屋,品尝着奇形怪状的粽子,心里却格外的满足和甜美。现在和妈妈聊起,她还会笑呵呵的说:“还不是因为你嘴馋,劳累全家。”忘不了儿时记忆中的棕香,更难忘家中的慈爱与温馨。
又是一年端午到,超市货架上码放着琳琅满目的香棕,不知为什么,看着青青的粽子,脑海中总能浮现出团圆、温暖、给予等幸福的词汇。如今,依然没有学会包棕的我,却无时不被爱所包围。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送上一份香甜的礼物吧,感谢他们给予我的爱和温暖,祝愿他们平安健康。
带上香棕,携裹祝福,轻快的走在清新的回家路,让雨后七彩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我的身上,为什么有路人侧目注视?是我手中青青香棕,还是我满脸幸福的微笑……
又到粽叶飘香时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谏逐客书------李斯
下一篇:杯酒过汨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