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中秋月

中秋月



篇一: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底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月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独立的情感。皎洁的月就像一面感情的镜子,想想心中思念的人会不会也正抬头仰望着明月一解相思呢?月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神物,她高挂在浩瀚的夜空,是人们的一种感情寄托。
如果问月什么时候最美,我认为是在中秋的夜晚。按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有月的中秋才是完美的中秋。月对古人来说便是一种对故乡和对亲人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漂流的人只有把无尽的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月能把自己的思念带回故乡。李白独自一人被皎洁的月光扰醒,其实真正让他无眠的是对故乡无尽的思念。月好象是专门为中秋这晚而产生的。我想月是多愁善感的,因为她寄托了太多人们的情感,承载了太多的悠愁。古往今来多少离家游子的目光,多少红尘的泪珠都撒在了那皎洁的月上。
中秋对于我来说有着太多的情感来不及抒发和释放。这些年的中秋都是在异乡度过的,很久没有感受到小时候过中秋的那份温馨。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叫《落花生》,其中有一个场景是他们一家子一边吃花生一边看月闲聊。那时虽然没有现在的灯红酒绿,但我觉得他们很幸福很温馨。小时候过中秋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那个时候月饼很便宜,但买的也不多。拿一个月饼都不舍得吃,跑出去和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看月亮。慢悠悠地舔着,吃的津津有味。杜甫的“月是故乡明”不管是从感情上讲还是从现在的环境上讲,家乡的月亮总是特别大、特别亮。城市的月好象被蒙上了一层迷失的面纱,总是模模糊糊。真正的月是挂在故乡夜空的那份皎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秋的到来不仅仅带来了金黄的收获,也带来了金黄的喜悦。中秋是快乐的。不管身处何方,内心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份感动和惊奇。有可能独自一人孤孤单单,但想起远方的亲人却不会寂寞。明月当空,人们都在忙碌着、喜悦着、充实着。不要怕自己在中秋会孤零,不会的,天下所有的人都会默默地为远方的人祈悼,其中有一份祝福是给你的。
在我的记忆里中秋总是有那么一股淡淡的稻草的清香。它是记忆的底片,是童年的呐喊。我总觉的我那么一缕故乡的月光幽幽地打在我的身上,带着故乡泥土的气息和乡情。中秋的月亮是节日里最美的礼物。我一直把月当成是一块美玉,温润在我的梦乡。嫦娥仙子也许有那么一点后悔离开了充满爱的人间。有时得到是要付出代价的。想想也是守着一个充满情愁的月宫是有些凄凉。
皎洁的月在空中为人们守候着中秋佳节的温馨。梦里宁静的夜空,月儿挂在树梢,身边多了一片遮寒的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篇二:中秋月
季节在不停的变换着颜色,不知不觉又一个中秋如期而至。中秋之夜,风清云淡,一轮明月,高悬碧空,华光如水,让人感到妩媚而不失婉约,清新而透出高雅。那诗情画意般的中秋月,一片皎洁、一抹清冷、一缕相思浸润着我的岁月,感染着我的心灵,拂去我心中的失落与惆怅。是她,见证了我甜蜜的回忆,诉说了我不尽的相思,传递了我深切的眷恋,带给了我温馨的祝福!
记得童年时,中秋节常常漫步在碎石泥土铺就的小路上,仰望着天空的明月,在清辉里跨步心情格外高远,懵懂的我,在月光下独自尽情挥意。多少年过去,不经意间消失了坎坷不平的岁月,终不见了当初的夜晚。往昔恍然,又漫步于月光下,仰望一轮圆月,月儿历千古不改行色,亘古不变地朗照,令我欣悦的情愫蔓延于夜空,一丝颤动震过心灵。不同的岁月,不同的心境,对月抒怀,感触截然不同。
每当沐浴着中秋月光,我便想起母亲讲述的吴刚、嫦娥、桂树和玉兔千年不老的故事。想到月儿,是那样哀伤,那样凄迷,那样的动人,让我充满了神秘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萦绕耳际的是嫦娥奔月,渴望自己是那温顺可人的玉兔。这时我总是站在窗前,双手托着下巴,眼睁睁的盼着月亮快快出来。后来才知道,人们仰望那轮遥不可及的神秘皓月,更多的是,寄托心中的美好向往,祈望家人的幸福安康。( )
打开历史的钩沉,发现咏月诵月的文人墨客浩若烟海。古人爱风流,风、花、雪、月皆可抒情,而对月的赞美却是最多的。饮酒赏月、品茶观月、默默对月、吟唱赞月,都是发自内心情感的流露。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人人皆知的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秋月,无欲无求,不与太阳比光芒,不与星星比闪烁,在天边出现第一缕霞光的时候,悄然消失在空阔的天际,在夕阳收尽最后一丝晚霞的时候,又出现在寂静的夜空。品读月色,如饮一杯清茶,袅袅四溢,沁人心脾;又似一泓清泉,低吟浅唱,流入心田。年年岁岁旧时月,岁岁年年不同人。身置此境,独赏明月,让我疲惫的心得到一份安抚和慰藉。掬一捧月光,放在手里,收进心里,吸进肺腑,感觉那一丝丝清凉溢满全身!穿过岁月的烟尘,明月它年依然美丽。放下烦恼,去掉忧虑,怀着释然的心态,静守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人生的美丽,珍惜亲情的温暖,享受美好的时光。

篇三:中秋月
中秋夜。北京。月坛。
今夜,我,独自在这里,祭月……
这里,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月的圣地,今夜,却被我这一介布衣冒冒失失地私自闯了进来。私自闯入,当然就冒犯了龙威、触怒了圣上,我该被砍头吗?我该被流放吗?或者要被株连九族?
要砍要杀,都随便了呵,因为,如我者历来就是菜板上的肉。但是,在此刻,请给我一张古琴,让我像嵇康那样,再临风弹一曲《广陵散》,然后抬起头,再望一望那轮照彻了古今的圆月。是的,再望一望圆月,在今夜,只有在今夜,这圆月才是中国人的,我也是中国人呵,我亦应该再望一望它。多少年了,在中秋,这圆月,是我的民族悬天的魂魄。我要看看我的民族魂,在茫茫云天之上,是怎样的一种浑圆,又是怎样的一种洁白。
但是,我望见的月亮,它已经不再浑圆,不再洁白。
它残缺得太多了——是一种永远也无法修补的残缺……
它染了太多的血——是一种永远也愈合不了的伤痛……
是的,月坛,在今夜,最该来祭月的人们,他们一个也没来,最该来团圆的那些人,他们一个都不能回来。他们死了,死在流放之地,死是归隐之处,死在浪迹之地,死在了那些告密、那些诬陷、那些栽赃、那些嫉妒、那些排挤等等血淋淋的史册里面了。他们不能再来祭月,一个都不能来,他们已经腐烂成泥,剩一截骨头,早就不知道被野狗叼到了哪里。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样的夜晚,我格外怀念着他们——他们是竹林七闲,是建安七子,是初唐四杰,是大宋五子,是唐宋八家,是大明六君,是江南四才,是戊戌六臣,是春秋五霸,是战国七雄,是燕赵豪杰,是齐鲁英雄,是四大美人,是江淮八艳……他们,就是整整一部中国古代史了,可是他们不能够再来,不能在为我们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不能再看见他们气吞山河的才智。如果在当年,他们全都报国有门,仕途有路,甚至有家有口,家族兴旺,那么,中国的历史,又该是一种什么模样?中国的中秋月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圆?在这样的夜晚,面对着这样的月亮,没有了他们,我们的中秋还叫做什么中秋?我们的团圆还像是团圆么?这样的中秋和团圆,我不要呵,中国!
是的,他们全都死了,他们死得很难看、很无奈、很凄凉,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死,就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他们退得不能再退的时候,死,就是他们仅有的退路。他们没有死在异国他乡,又没有死于寿终正寝,他们死在自己同胞的手里,是中国人杀死了中国人,而且杀出了经验,杀出了智慧,杀出了理论。一部杀人史和一部文明史,就这样浇铸出了中国。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尊严就这样被杀掉了,所有的膝盖就这样被杀得永远下跪。一个自己人杀死自己人的民族,一个看见血就异常兴奋的王朝,在中秋之夜,在大年三十,还有什么资格大言团圆?!中秋月呵,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今夜,北京,月坛,寂静得实在离奇,没有风声,没有虫鸣,连房檐上的风铃也静静地悬挂在那里。天上的月,也很安静。水中的月,静静地在涟漪里摇晃。在这样的静里,我怕,怕得想哭。在这样的死寂里,我是多么希望那些冤死的大魂们能够复活,能够在这中秋的月坛,狂歌的狂歌,长啸的长啸,豪饮的豪饮,即便是抚琴,纵然是舞袖,也弄它个壮怀激越,歌舞升平……但是,没有这些了,没有了,一点也没有了,若大的一个皇家月坛,空空荡荡,寂寂寥寥,冷冷清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我独自茫然地徘徊,任月亮把我的身影拉得老长又老长。是的,太寂静了,太空旷了,明清两代那么多帝王那么多妃子那么多大臣,一个也不见了,连影子也没留下。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月坛?他们为什么啥也没留下呵,我的中秋月?!
离开月坛,已近深夜。在月坛的门外,我看见几个孩子在争抢一张小小的凳子。争着争着,孩子们就打起来。打得很天真,也很烂漫。但是,面对他们的争抢,我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凳子,凳子不就是位置吗?为了位置,小小的心灵,就知到争抢,就知道打架……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几句古词来: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人焚王衷。
中秋月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中秋的月朦胧
下一篇:冬至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