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篇一: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应该是属于大家闺秀的哪种。兄妹九个,母亲排行老五,两个舅舅,七个姐妹。外公是方圆百里的先生。曾经被人家聘为私塾先生,四书五经,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应该都懂的。我没有见过姥爷,但我见过大舅,他见我们来了总是和蔼的微微笑着,然后找点什么东西给我吃,外婆的家我印象蛮深刻的,三间主房,三间前房。门前有三棵合抱的大榆树,高高的,我总喜欢仰头看上面有没有知了。现在这一幕有时还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外婆家总是儿时的乐园,让人不时的想起,难以忘怀,我舅舅住在前房的西厢房里。床前有一个书橱。里面全是古本的线装书。在我十七八的哪年我随大舅到他的房里。他就问我学的怎样。并随手拿出一本书来向我讲解,谈出一番道理来,这道理旁引博证气势如宏如滔滔巨浪。让你产生敬畏,后来在读《白鹿原》关中大儒朱先生时才知道舅舅就是个大儒,哪大儒不是你识几个字就可以叫儒的。而是哪深邃博大的学识和孔孟无所不包的中庸思想,完全可以通过一次谈话就可以让你觉得自己渺茫并产生敬仰的。听说舅舅也只是能继承姥爷的一部分,而姥爷因为母亲身材强壮。就拿她当男的使唤。赶集上店到哪里总喜欢叫她随身跟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自然然就学到了不少东西。家教总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亲很早就嫁过来了。我们兄妹五个。间隔也就是二三岁。还没联产承包时大姐就要出嫁了。哪个年代提亲没有彩礼。反而是女方做嫁妆要花不少钱,生个闺女是个赔钱货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大姐二姐赶着出嫁。当时连温饱都解决不掉,哪里有钱呢?可愁坏了父亲。父亲在我印象中总是愁容满面。相比父亲。母亲就坦然的多。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母亲识字不多,文化不高。说出来的话却含意深刻,这些大都是在娘家熏陶出来的,并且她还明白其中的含义,用的也极其恰当。什么鸭子难办鸡上架。癩蛤蟆难办蹩爬着。呵呵。是说人和人不能比。一人一个本事的意思。多作反驳时用的。老婆挺佩服她。说娘哪来哪些古怪词。说出来一套一套的又好听又有道理。她哪知道姥爷儒家的思想相当深厚。姥爷的为人之道。持家之法。哪是身体力行。其作风其思想其言语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全家。有一次,我有个姨到我三姨家借钱。三姨不但没借还嘲讽说借给对方不如买点什么孝敬爹娘了。这事让姥爷知道了。把三姨狠狠的骂了一顿。说你买什么给我吃。不稀罕,我吃也不香。你借钱帮你的兄弟姐妹。就是帮我。我不吃也高兴。把三姨凶的眼泪丝丝的,这事虽小可是影响蛮大的。让家人知道了事情该如何做法。提高了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正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家庭氛围。拆拆借借大家都很尽心。用不着委婉客套,再加上姊妹众多。办法总是有的。所以我们家借钱的事全是母亲张罗。
虽然钱也能借到。事也办了。可压力也有了。得想办法弄钱,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想挣点钱真不容易。没分地时卖鸡蛋是主要收入。一个八分钱。分地后除了种地还可以喂喂猪,年底可以卖点钱零花。哪时都是散养放养,一年才养一个。有的二年才养成一个。现在应该叫生态猪了。家庭人口多的地多粮食多可以养老母猪。留卖猪崽。一年可以卖几窝。上钱快些。我们家也不大。但是为了还钱。父母还是养起来母猪。为了省粮食就做起了豆腐。做豆腐赚不了多少钱。块把二块的。不过可以赚豆腐渣喂猪。这是主要的。做豆腐是很辛苦的。要头天晚上煤油下捡豆子。泡豆子。早上四更天全家起来推磨。我最怕推磨。早上睡的正香,被喊起来。眼睛都不想挣开,我才十一二岁,闭着眼睛跟着瞎走,要是后面走快了。你磨棍就掉了。你推个空就吓的睁开眼。磨好后我们继续回屋睡觉。母亲父亲就忙的挤渣烧火。做好的时候父亲会问我们吃不吃豆腐。睡的朦朦胧胧的哪个想吃呀
觉是如此的好睡。谁都知道。可想想母亲,晚上捡豆子要捡到九十点钟。早上三四点就要起来准备准备。准备好了才舍得叫我们起床。我说的是按现在的钟点。哪时哪有表。主要靠看星星看月亮,听鸡叫几遍了。一夜母亲都要起来好几遍。看三星到哪里了。哪里敢踏踏实实的睡觉,经常连身歪,糟糕的是下雨天也要做的。你不做猪就没什么吃。后来有驴了。我们是解放了。可母亲还是一样的辛苦、这一做就是十多年。直到我结婚。这多少年风里雨里。扁担压弯了父亲的腰梁。岁月吹绉了母亲的额头。再可怜的字眼也只能是一笔代过。脑子里却代不过哪几千个日日夜夜,父亲在泥泞的雨路上吆喝着热豆腐。母亲冬天手裂的口子横七竖八。血血乎乎,想到这段日子我就掉眼泪。父亲母亲你们辛苦了
母亲不光为这个家辛辛苦苦的忙碌着。支撑着这个家。她老人家有思想,有主见。有眼光。我一直拿母亲当我们家的邓小平。到现在我们兄妹几个还都不如她。她老人家看问题有战略高度,她能很快找到问题重心所在。几句话就给你指明了方向。哪年侄子大了。也好到说亲的年龄了。哥哥要盖房。可东西都涨钱。钱也不够。犹豫徘徊。母亲说。盖是的。到哪山砍哪柴,走什么路穿什么鞋。你知道它后来是涨是掉,只要年头不变。还是涨的时候多。钱不够大家想办法。有了母亲的话哥吃了定心丸。一马二糊的就盖了。现在哥哥一提这事就说母亲太厉害了。要是拖到现在麻烦了。哪时花几万现在都要花几十万的。还有哪年大队承包村西养殖地。我很清楚记得母亲说过。这谁要买了可就是老祖业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她老人家的高度。只抱着人有咱有的心态买了一小块。哪地现在都涨几十倍了。很多人肠子都悔青了。再如这儿子沉迷游戏这事我很苦恼。说他不听还老和我来劲一味的胡搅蛮缠。我气的一点心劲都没有了,自己在哪里纠结。一直不能释怀,老婆把事情告诉母亲。母亲要通了我的电话,告诫说。孩子这个时候你要慢慢喂(慢慢渗透心痛教化)他。现在的孩子不是每年了。自由性大了。越管越跟你来劲。你哄哄他帮你挣钱。别走下道就行。下班了你不让他玩让他干什么。你管严了后来是个仇。不亲近你,现在还小。到大就行了。树大自直,我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是要我慢慢教育,依靠亲情来软化他感化他,时间长了不仅会悔改还会感你的恩,硬压一头会越来越对立。时间长了互不信任就成仇毒了。母亲的话让我心里亮堂了许多。于是我给他买好吃的。在他玩够的时候动情的说上哪么几句。儿子有时都感动的不好意思了。这么现在好的多了
母亲不光有主见还有宽广的胸怀。我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三姐有个手扶拖拉机,农忙会来给我家刨地。有时本家邻居过来求帮忙刨一刨。你人工挖可能要一天二天。拖拉机刨却只要一二个小时。省力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这帮忙费油费时又费钱。我们心里都不痛快。嘴上不说。脸上却不好看。母亲看到了教导我们说,你们大量点,沾光沾光。你得让人沾这个光。人家觉得能沾上这个光才沾的。沾这个光也是咱的面子。话不多却拨云见日。对呀。如此浅显的道理我们却化解不开,在哪里自寻烦恼。听母亲这么一说。我们解脱了自己也和谐了邻里关系,还有一次。哪年邻居来我家买鸡。我提着称对邻居说四斤八两低了。算四斤七两吧。邻居走后母亲把我叫来,喊着我的乳名。说价格不管怎样。称你要高些。你称低了就是让钱人家也不舒服。想想可不就是哪个理吗,母亲就是这样随时随地的教导着我们。也身体力行的用榜样熏陶着我们。有一次我喝醉的一开哥晃着头对我说。永远忘不了小时候俺五婶子给我一块煎饼吃。哪时一块煎饼就可以救命,不象现在。哪时应该是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的时候,饿死人的年代,就是这样的岁月。母亲对人对邻居也一样舍得帮助,借来借去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有没二话,所以母亲的邻里邻居想当好。威望也高。小一辈的官称五奶奶
把邻居处好这不算个难事。与人友善就行了。但能把自己的子女谐调几十年的和睦,还象当年的一家人就不容易了。能与儿媳妇处的象亲生亲养的一家人就更不容易了,很多家庭要么妯娌不合适。要么姑嫂不合睦,也有很多人辛辛苦苦一辈子的为子女出了力。挣了钱。结了婚。成了家,但却没有收获天伦之乐。不但没有得到孝顺。反而闹的鸡飞狗跳,儿子帮着媳妇打老子。天天不这事就哪事。横竖看你不顺眼。这时候哪里还有晚年幸福可言,心里很失落甚至懊悔。感觉为他们出的牛马力太不值了。其实付出容易收获难。收获亲情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仅仅是稍稍有点省悟,可母亲己将这做到极致了。母亲与别人伟大的不同之处恰恰就在这里。兄妹五个我最小都结婚近二十年了。可感觉兄弟姐妹在一起还是和小时候哪样亲近。没有一点隔阂。虽然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功劳。也实在是不明白这么松散的事情母亲会做的哪么好。哪么完美,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就什么问题都没有。老婆和嫂子和姐姐处的象亲姐妹。我们和几个姐夫也象亲兄弟,甚至老婆和我这边的姐姐比她的亲姐妹走的还近些。姐夫们也有这样的感觉,这就奇了怪了。这难道仅仅是忍让恩惠,沟通尊重,有点这个因素,但绝不是全部。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和传统气氛有关,和母亲的人格魅力有关,和母亲追求的姥爷家庭模式有关,当然这只是我的学习揣摩,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谐调家庭的道路也是她老人家自己成功走出来的。我们学不好。也无法复制,在她老人家的凝聚力下。我们全家攥成了一个拳头。能集中力量办好大家庭任何一个小家庭的事。遇事不躲不怕。各个小家互相沟通。都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尽心尽力,,年年的家庭聚会,热热闹闹,熙熙攘攘,都祝贺她老人家长命百岁,万寿无疆,我羡慕父母。感恩父母,羡慕父母成功的人生,感恩父母给我们带来的亲情
某天在空间里看到这样一条说说:问什么样的感情会一直陪伴你。一辈子都不会输给时间。我思索良久。认真回答:哪只有父母的亲情,才会与时同行与你同在。永远不会输给时间。当然这可能是青年男女们谈爱情的。被我歪打正着的改到父母身上了。我想这父母的亲情虽然没有爱情来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但它却如春风如丝雨直沁心脾。点点滴滴润你一生绵绵久久陪你度过人生的春夏秋冬。在这母亲节的时候,祝福母亲也祝福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篇二:我的母亲
夜深人静之时,想起漂泊新疆十余年而碌碌无为,想起远方白发苍苍的母亲,我不仅黯然神伤。离开家门之时,看着躺在床上的母亲像小孩一样哭泣,我也跟着伤心掉泪。提笔欲写作之时,眼前浮现着饮食起居十分困难的母亲,我不知该从何写起。这么多年来,我只顾自己为生存而奔波,有愧对于母亲,不孝于母亲,伤痛于母亲。
母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人,她忠诚勤劳,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代表。她没有显赫的身世,只是一位贫寒之家的农妇;她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她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没有钢筋铁骨般的身体,但她却用柔弱的身躯支撑起了整个家。我的家在四川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家有六口人:奶奶、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哥哥只比我大两岁,我俩都在上学;姐姐初中毕业后就帮母亲干农活,奶奶年老多病。父亲是一位伐木工人,工资很低,过年时才在家呆上短暂的一个月。家庭重担便落在母亲的肩头上,田间地头、锅碗灶台她都得忙碌。母亲就是一座山。在我记忆中,为了供养我们,太阳还没出来就下地劳作,月亮升起之时还在鸡圈猪舍喂食,星星进入梦乡之时尚在灯下纳鞋补衣,一天里除睡觉外母亲没有休息过一刻半时。
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村里有着极好的人缘。无论过年还是平时,无论远亲还是近邻,无论富人还是穷人,只要有人登门,母亲都要拿出平时家人舍不得吃的美食好好款待一番,客人离去时母亲还要给身边的小孩打发零用钱。母亲就是一尊菩萨,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家里经济虽不宽裕,为了供我兄弟俩上学,母亲平时节衣缩食,穿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盖的被子和用的脸盆都是母亲的嫁妆(现在都还在用)。但母亲只要听说别人生活困难,都会想方设法拿出财物周济。有一次母亲得知邻村的周大叔得了重病,便把周大婶请到我们家,给她拿了一些鸡蛋和几十元钱(当时很值钱)。母亲还向村中的残疾人、车祸身亡的家属捐献财物。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积善积德。母亲姓李,因此,村里村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母亲为“李嬢”(方言:阿姨)。小时候虽然家里没有男劳动力,但我基本没有下地干过活。农忙时,亲邻好友都主动帮我们家收割、耕地、灌水和播种,这都是母亲善良的回报。
母亲是一个苦命的人,从没享受过清福。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劳累了一生。自己舍不得吃穿,为了儿女宁愿做牛做马。1999年好不容易熬到我大学毕业,以为日子有了盼头。而我在“分配末班车”中被挤下了车,母亲对我没有丝毫怨言,每一次父亲责怪我后总安慰我要振作起来。为了和父亲赌气,为了生存,我背井离乡游离于陌生的大西北。哥哥的修理摊并不景气,姐姐这时也从单位下了岗,母亲依然在家里操劳作,有时还要受父亲莫名的气。也许是太劳累,2003年的一天,母亲在赶集时突然倒在了大街上。这一倒,她再也没能正常行走过,那时她刚满六十岁。从此,母亲变得右半身无法活动,口角发生了变形,说话也不清楚,走路要扶着墙根和板凳。母亲吃饭跟两三岁的小孩差不多,嘴巴成了“漏斗”,左边进右边出,一顿饭下来三分之一不是在桌子下面,就是在下巴、颈上、衣服上。我们四处求医问药,都没使母亲的病情好转。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她与病魔抗战直到现在。我的父亲是一个脾气很怪异执拗的人,只要一点小事就要埋怨别人。母亲偏瘫后,亲戚村人都来探望过母亲,却遭到父亲的数落,渐渐地就没有人来我们家的院子了。做为儿女的我们又不经常在身边,照料母亲就自然而然成了父亲的事了。母亲健康之时,父亲没有下过厨房。父亲照看母亲久了,心里就有了怨气,不给母亲倒尿桶,有时责骂母亲,甚至不管母亲吃饭。母亲说不出话,但心里清楚,要取东西就只有自己扶着墙根和板凳;母亲甚至还能做饭:先用小塑料袋装米放入衣袋中,再把米从衣袋拿出倒入锅里,然后用左手从缸里一点一点舀水,最后很艰难地点燃柴火。一顿饭下来,母亲手上、衣服上都把灶上的黑灰磨净了。母亲在没人帮助下走路经常会摔倒,甚至于跌得头破血流。但只要我们一回到家里,她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母亲,你在儿女心中永远是伟大的。母亲,感谢你生养了我们,感谢你用无私的爱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我们从你的身上学会了淳朴、正直、善良和坚强的传统美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你的付出,我今生都难以回报您。我会努力工作,用最好的成就回到你身边,陪你渡过余生。

篇三: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一辈子辛勤劳作、省吃俭用。母亲没上过什么学,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她用她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们兄妹三人。
记得小时候,最农忙的季节,父亲因在外养蜂,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记得那时候虽然放学回家也知道帮母亲干点活,但母亲还是很忙,记得每年的采茶季节是最忙的。采小茶时,母亲每天总是天一亮就上山采茶了,一直要采到晚上天黑才回家,中午都是将就吃点就又去了,晚上九点多帮母亲在锅里杀好青后,母亲就叫我们早点去睡觉了,但母亲一个人,却还要忙这忙那的,一直要等到下半夜全部茶叶烘干后才上楼休息;采大茶时,又要去邻村的茶厂加工,经常是下半夜再从邻村打着个电筒走三里山路回家,早上呢,天还没亮就又要起床,忙碌新的一天。母亲每一天都是忙碌的。晴天有晴天的活,雨天有雨天的活;白天有白天的活,晚上有晚上的活;记得那时就连最热的夏天中午,母亲总也有忙不完的活,身上的衣服总是汗湿的。( )
父亲因小时候受过伤,身体不是很好。在农村,挑担总的家里的男人,但在我家,所有挑担的重活都是我母亲,而且还没一句怨言。家里有点好吃的,母亲也总是省给父亲吃。村里的老人都说,我父亲这样身体的人,找到我母亲这样的人,真的有福!
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自己能做到的事,决不求人。母亲总说,只要身体吃得消,做得苦点累点没关系。
没有谁能挡得住岁月的脚步,母亲的头发已经白了好多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了,身体由于长年累月的透支,也已不再象以前一样总有使不完的劲了。我们每次回家,总是叫母亲少种些地,但是母亲依旧还是整天的忙忙碌碌的,总也闲不住;带回去的东西,也总是省给我父亲吃,她总对我们说:回来不用买什么东西了。在一辈子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的母亲面前,我们做子女说得话,带回去的东西似乎真不能表达她所需要的那份孝心,也许我们做子女的需要做的就是能记得常回家看看,并一心一意地好好经营着自己的家,儿女幸福了,似乎就是做母亲最大的幸福!

篇四:我的母亲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可是拿起笔却感到非常沉重,不知从何写起。每次都想着为母亲写一些文字,来怀念她对我的好,怀念她给我的那些温暖以及那些刻骨铭心的感动。而每次下笔之前,那蓄积在笔尖的千言万语,却总是在一瞬间沉默了。或许,在太深刻的感情面前,文字多少会显得苍白无力。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尊敬。因为工作,我远离父母;因为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离家时母亲的腰还未曾佝偻,如今母亲腰弯了,背驼了,眼睛里已经全然没有了神采,母亲让我深深地惦记和牵挂,远隔千山万水,我却能听见母亲的心跳,知道母亲的心绪,感知母亲对我的想念。
我十九岁离开母亲,到离家几百里的陌生的地方一个人去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前些年娶了媳妇,有了儿子,又忙家,但是忙的也很失败。这些年因为工作,离家是越来越远了,所以离家贰十多年了,除了春节,回家的机会是很少的。真是应验了母亲说的那句话:“儿子长大了便不是娘的了。”刚结婚那阵,我执意要母亲到我这来住,可是住了一段时间,因种种原因和家里的琐事,终究还是回去了。后来有了儿子,我又想过把母亲接过来,母亲带孙子我放心。可是,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血压又高,而且我妻子的脾气一向不好,和母亲处的也不好,母亲最终没能到我这来住。但母亲这些年如何地用心爱我,做儿子的又怎么能不知道?
母亲是一个平凡、质朴的人,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都是在母亲的唠叨中长大的。孩提时,母亲喜欢牵着我和妹妹的手漫步,那时父亲老是出差,我们在母亲的牵引下慢慢成长,母亲就像是我们童年生活中的一堵严实的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少年的时候,很少再让母亲牵我的手了,只是当母亲每每从我的成长里获得一份新奇和惊喜时,她会习惯地用手拍拍我的头,但我分明能意识到母亲细腻的亲昵和淡淡的爱抚;待我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反感母亲的唠叨,和母亲在一起时,往往是很长时间都默默无语,待到分别时,我能从母亲忧伤的眼神里看到所包含的关怀;我成家了,有了儿子,随着儿子的长大,也慢慢体会到做父母的心情,真是不养儿不知道娘辛苦,我开始渐渐怀念母亲的唠叨,想念母亲的唠叨,开始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一直用心爱戴我的母亲,倒不是她的关爱超越了与我生命有缘相融的任何人,只是我的母亲最了解我。
真的无法忘记母亲每年盼我回家过年的情景,老远老远就看见母亲站在家门口盼着我回来。冬日的风吹着母亲的头发,有些乱,走近了看,我的又年迈一岁的母亲又增添了几多白发。这时我没有任何言语,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的母亲,心里酸酸的真不是滋味。想起平时母亲病的时候,家里忙的时候,母亲总是担心影响我的工作,从不向我提起。那一刻,我真想拜倒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要走了,我们像鸟一只只要飞了,母亲自言自语的唠叨着,把平日做好的、我喜欢的东西满满地塞进行囊。母亲送我到路口,说一声不送了,眼睛终于红了,母亲还是不放心她的儿子在她的视野之外一个人行路啊!离别了,母亲的眼睛里沒有酸楚的泪水,凝结着的却是期望和担心。当我频频回首,看见母亲一直屹立在冬日的寒风中,久久地注视着我远去的身影。无论我走多远,母亲总是希望她能呵护我的一生!母亲从来不苛求我的爱,我也回报不了母亲永远的爱······母亲已经老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在电话里,母亲的咳嗽,声音的沙哑、动作的迟缓,都会让我惊恐万分;我怕再也听不到母亲在电话里头的唠叨,我怕母亲生病在床,我怕……母亲在,我永远是孩子,母亲在,我永远有一片港湾,母亲在,我永远有一份殷殷的关爱,我要我的母亲长命百岁,所以我经常会打电话给母亲,我只是想听听母亲轻轻地一声“喂”,这一声轻轻地“喂”,会让我如释重负。我不想母亲日夜将我牵挂。母亲朴实、善良、慈祥,母亲与我血脉相连,我日日牵挂于心,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这辈子没做够!
一想起我的母亲,我的心里真是思绪万千。唉,我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在这妇女节到来的日子,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希望母亲身体健康,幸福平安。并献给所有的母亲;祝福我的母亲,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

篇五: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我眼里,她很严厉,小时候不懂事,常常和母亲发生冷战。
我在夜里,常常哭泣,因为我想,妈妈一定抛弃我了。泪珠一滴滴落在枕头上。我也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懂事,常常诅咒妈妈,也是这样,让我有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在新闻里,每一次都会有小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他们的父母登报找人,看到这些,我就想,这样的新闻像是妈妈专门弄来给我看的,每一次看新闻,我都回转频道。
冷战,这样足足3个月,每天都像度日如年,吃饭时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妈妈夹菜给妹妹,我只是当做没看见,因为我会妒忌,因为我会哭泣。看她们的“演技”真好,这样就是专门演给我看的。我当时就是这么想。
我万万没想到,战争居然也有结束的一天。
这天,我爸爸商量去东莞,我也想去,一是不用上学,二是不用面对妈妈。我商量和爸爸去的时候,我也在收拾衣服了,“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开心得唱起了歌曲。妈妈回来了,她拎着个大袋子,见我在收拾东西,就说:“小艺,这些衣服是给你的,去东莞了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母亲第一次和我说话,冷战也打破了,周围的东西,似乎也不动了,我眼睛红了,鼻子也红了,我不敢相信,三个月的煎熬终于过去了,但是我也没能叫一声“妈妈”。我心里很是激动,一晚都睡不着,并不是因为去东莞,而是……
第二天,我就要走了,临走前,妈妈叮嘱我:“小心点。”我倍感温暖,这件事我永远不会忘,“妈妈,再见。”最后我说了一句,匆匆的上车,我看着妈妈远去的身影,心里倍感温暖。

篇六: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68岁了,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退休后,母亲参加了县里的老年门球队,母亲几乎风雨不误,天天去打门球。母亲说,打门球即找乐,又健身,何乐而不为呢?母亲虽然年纪大了,由于坚持锻炼的原因,身体还好,没有什么啥毛病。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初中还没上完。在我小时候的印象当中,感觉年轻时的母亲是一个爱唠叨、爱管事、小气的女人。不管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母亲总是唠唠叨叨的好几天,没完没了。不管我们子女有什么事,母亲总是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的说个没完。母亲的小气表现在赶集买菜上,喜欢买最便宜的“贱把头”,我们这里的“贱把头”就是指商贩最后剩下的,没卖掉的菜。因为好的都被别人拣去了,剩下孬点的菜最后都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因为母亲爱唠叨,我小时候不喜欢和母亲聊天说话。记得上初中时,我一直在学校住校,每个月只回家一次。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问这问那的说个不停。问我的学习有没有进步了?老师讲课你听懂听不懂呀?天气变凉了,穿的衣服多不多呀?冷不冷呀?在学校吃的舒服不舒服呀?那时的我面对母亲的关心,不但不没有一丝的感激,还有点不耐烦。当母亲和我谈话的时候,我会对母亲说,“您别罗嗦了不行吗?我找同学学习去。”然后,我就不顾母亲的反应,一溜烟的跑到别的小伙伴家,一起疯癫的玩耍去了。
正因为当时我没有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在我上初中高中时,整个心思都用在“玩”上了,没有下苦工夫去学习,以至于在宝贵的青春期荒废了学业,考大学时名落孙山。当我把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没有责怪我,只是说:“考不上大学不是我们老人没有供你上学,看来你就不是上大学的料呀!以后找个活踏踏实实的干,挣口饭吃吧!”后来,有个企业招工,我去报了名,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再后来我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可能是因为我年龄不断增大的原因吧,渐渐的,我对母亲的印象有了另外一种认识。我不在反感母亲的唠叨,对母亲的“小气”和爱管闲事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感觉到母亲的唠叨,是母亲对我的疼爱、母亲对我的关心;感觉母亲在家爱管闲事,是母亲为了家庭的利益,对家庭负责的表现;感觉母亲的“小气”,是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生活所迫,让母亲养成了“小气”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我们兄弟姊妹一共5个,父亲也是普通工人。小时侯,我们兄弟姊妹所有学习生活的经济来源,就靠父母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来支撑,再巧的媳妇也难做无米之炊,怎能不使母亲养成那种“小气”的习惯呢?我有了孩子后,感觉为人父母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在那个经济欠发达的困难的年代。我成立家庭后,每个周末都会去看望母亲,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母亲还是爱唠叨,我每次去看她,她总是对我问寒问暖的,千嘱咐万叮咛的要我把身体搞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感觉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现在对母亲的唠叨,我再没有小时侯那种厌烦的感觉,相反,我感觉母亲的唠叨是那么的亲切,而且还越来越喜欢听母亲唠叨了。
去年,因为和妻子闹矛盾和饮食时间无规律两个原因,我得了一场大病,我的体重骤然从180斤降到了120斤,而且天天呕吐,有时呕吐的厉害的时候,感觉天昏地暗,有种胃都要反出来的感觉,这时的我不得不入院治疗了。刚开始住院的时候,检查结果还没全出来,还没有确诊,我自己也怀疑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了,感觉很沮丧。这时母亲来到了我身边,安慰我,为我打气,她说:“不用害怕,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身体都还这么硬朗,咱们家遗传,寿命长,没事的。”有母亲的这些话,我觉得自己平静了很多。好在托母亲的吉言,检查结果出来后,显示我只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浅表性胃炎,危机不到生命。在住院的一个多月的日子里,年近70岁的母亲天天为我送饭,并看着我打点滴。医院的护士都说,你有这样的母亲真是福气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来伺候你这个40多岁的儿子。听着这些话,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是呀,本来是我伺候老母亲的份,可是。哎;我真是无地自如。我劝年迈的母亲不要给我送饭了,打针我自己叫护士就可以了。母亲却说,我在家闲着没事,天天除了打球就是玩,去打门球是锻炼身体,给你送饭,也是锻炼身体,没事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做子女的是永远也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也无法报答父母的对我们的关心的。经过40多天的住院治疗,我的病情基本控制住了,医生建议我出院需在家慢慢调养。这时,母亲那满是焦虑的表情没有了,脸上恢复了以前开心的笑容。
现在的母亲还是天天去做她以前爱做的事情,还是天天去打她的门球,还是风雨不误。在早晨或晚间,母亲还是爱去附近的超市去“领赠品”或去买一些“特价的”商品,等逢集的时候还是爱去集市拾“贱把头”,这已经成了母亲的习惯。母亲见了我还是唠唠叨叨,母亲始终不放心她的子女。啊!母亲,我为能有您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做儿子的我没有什么能力,没有什么可孝敬您的,只能常回家看看您,陪陪您,陪您聊聊天,陪您唠叨唠叨。

篇七:我的母亲
我生命中结实的第一个女人,应该是我的妈妈。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成长的温暖。我的很多人生观也是继承于母亲。
我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长大,直到今天,我依旧平凡,但我还是感恩我的母亲,她的伟大与无私在我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小时候,我不曾理解,直到我做了母亲,我才知道,原来,母爱这种极其自然的流露会让人一辈子无法忘怀。
母亲是那种比较宿命的女人,我常常告诉自己,不在走她的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被人忽略的想法,这在我的婚姻生活中有所体现,因为老公有时“惧怕”我的强势,他会讲到我的小任性和小刁蛮。说我是十足的野蛮女友,我知道,这种心理在我的血液里溶解了,想丢也丢不掉了。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会和父亲闹些矛盾,但是母亲总是会不做声,好似没有任何怨气,记忆力,母亲的不悦好似父亲的烟圈,是会从窗缝溜走一样,我们依旧会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父亲的杯里依旧有酒。好似一切没有发生。
母亲很少流泪,几乎没见过,而我,却是泪腺发达,从小到大,一有不开心的是就泪如泉涌,甚至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让自己感伤老半天,母亲的理性,我并没有继承。
我不曾深入的了解过母亲的内心世界,我知道,这是我做女儿的过错,小棉袄的角色我扮演的并不好,该学习的时候,我把时间奉献给了初恋,该恋爱的时候,我又把时间奉献给了爱人,到现在,我又把时间奉献给了家庭和小孩,唯独,没有时间是给她的,看着她日渐苍老,我追悔莫及。
那天,带母亲去逛街,过马路的时候,母亲惯性的牵起我的手,粗糙的手是温热的,这种感觉依旧熟悉,从幼儿园到出嫁,多少次被着双手抚摸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母亲已不再年轻,此时的她,就像小时候的自己,恐慌,畏惧,需要帮助和依靠。我现在才明白这些,是不是有点迟?
长大以后,明白了母亲的好多习惯。原来母亲并不爱吃水果,总说胃酸,现在她却点名要吃了,原来母亲不喜欢新衣服,现在看见了就想买,原来不接触的,现在都想看看了,原来不是她不想要,而是想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母亲却日渐苍老,他越来越需要人陪,害怕寂寞,想要依靠,像个孩子一样,就这样从现在开始吧?妈妈,愿你和我的小孩一起“长大”,我会耐心的听你讲话,婉转的向你诉说我的困惑,让你觉得自己依旧是我的依靠。
还有,母亲一生都不会大声的讲她爱我的父亲,我知道,有时候爱是不需要表达的,爱,是可以忍受你的坏脾气,爱是可以放纵你的歇斯底里,爱是母亲的“不记仇”,爱是父亲的杯中酒……

篇八:我的母亲
母亲生于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农历八月初十日,娘家在大安乡泮阳村,距离我家乡官路洋大约三十五里,至今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因此并不知道那个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母亲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我的大舅据说在我降生的那年就去世了,留下二女一子承嗣。我的表兄和表姐们都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农村,生活过得并不好。二舅和三舅我在幼年时曾见过他们,但因那时年龄小,如今对他们没有一点印象了,他们终世都没有娶妻生子。母亲的娘家的事情我仅了解这些,至于我的外公和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更不知道了。
母亲共生养了我们姐弟九人,但能活到成年的只有大哥、二姐、三姐、四哥、五哥和我六人。大姐、二哥和三哥都在幼年时夭折了,因此习惯上我称呼二姐为大姐,三姐为二姐,称四哥为二哥,称五哥为三哥。
母亲养育我们姐弟的辛酸和艰苦,是我之笨笔无法述出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父亲在国营单位工作,每月工资仅十七元和二十八斤米,那时虽然我和三哥还没出世,但这点钱和米显然无法养活一家人。全家每天只能喝清可见底的稀饭。母亲极爱她的孩子们和丈夫,她总是只喝米汤,而把碗底剩下的一点点稠饭倒给孩子们吃。在闹饥荒的六十年代初期,家庭状况更加悲惨,市面上一担米的价格高达一百五十元,而我父亲的工资才二十元左右,没办法,我父亲只好辞职回家务农。由于长期喝米汤,母亲对稀饭产生了条件反射式的反感,后来生活略好些,但母亲只要一喝稀饭就呕吐——也许正因为母亲长年累月忍饥挨饿的缘故,才会患上胃癌去世。
我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灾难。我一来到这人世就患了病,至于患的是什么病,父母并没有说明,反正在我长到七八月龄的时候,我差点病死去。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我没治了,要母亲放弃我,母亲也感到绝望。人把我从哭泣着的母亲怀里抱走,放在一个竹筐里放到村外一间茅舍里。我生在农历三月,我患重病时是农历十一月左右,我居然在冬天的室外寒风中挨过一天一夜而不死!感谢母亲,次日清早就来看我,他看到我还能睁开眼,还有几声微弱的啼哭声,就把我抱走,又开始四处求医。也是我命不该绝吧,我大伯的二儿子——我堂兄正好从新疆回家探亲,在他的帮助下,我被送进县医院抢救,在住院的十三天时间里,共扎了一百一十三针,小命才从死神手中夺回。
因为我的出生给母亲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算命先生根据我的生辰八字算出我的命克母,要母亲抛弃我,或者把我送给别人,否则母亲就可能被我克死。但母亲并没有照做,仍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如今我通过学《周易》,学命理知识,我确定当年那位算命先生并没有胡说,我的命格确实严重克母。如果当年母亲把我送人,可能母亲真的可以多活几年或者十几年。
我吃母亲的奶直到五岁时才止。那天,在老屋的厨房里,我站在灶旁一块方大的石头上,母亲让我吃最后一回奶,然后伸出手指从灶里沾了一点锅灰涂抹到乳头上,对我说:“奶脏了,从今后不能再吃奶了。”我看了看母亲的乳房,又看了看母亲苍白的脸,似乎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从此后我果真没再吃母亲的奶了。
我姐弟六人,我是最不孝顺的,可我却从母亲身上得到最多的爱。我六七岁了还跟母亲睡在一起,而且每个晚上一定要母亲揉着我睡觉,我就枕着母亲的胳膊,一手握着母亲的乳房入睡。直到我二姐出嫁了,我才和三哥同床睡觉。
我自来睡觉很会做梦,而且常常被恶梦所困扰。我虽有多个兄姐,玩伴也多,但我的内心却向来都是孤独的。我常做的一个梦是:我孤独地站在一块陌生而又空阔的地里,四周的山如排山倒海般向我挤压过来,我因为害怕,每次都会在梦中惊叫起来。母亲睡在隔壁房间,她一听到我的惊叫声,就会醒来,马上就喊我“囝,怎么啦?”,接着就起床到我房间里看我,直待我重新睡着了,才会离开。
母亲一向很少喊我的正名,代之的是“囝”、“卵”这种昵爱之辞。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这样称呼她的其他儿女。也许我是她最小的儿子,又是从鬼门关抢回的生命的缘故吧。
母亲极少打骂她的一群儿女们,对我更是如此。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中怕坏了”形容母亲对我的爱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母亲唯一一次打我,是因为我读一年级时,经常不去上学,我当时并不觉得不读书有什么不妥,反正对我这笨孩子来说,简单的个位数加减法也是那样难懂。母亲就跟我说些浅显的道理,她说没有文化的话,今后想到省城玩也会找不到路,不会讲、听不懂普通话的话,更会让人瞧不起,不会算术就会受人欺骗,就会吃亏等等。母亲一番浅白的道理,包含着良苦用心,但我幼稚而又愚笨的心灵却无法感受到母亲深深的爱心和焦虑,就更谈不上对险恶世途的认知了。
有一天我又不去上学,母亲很生气,拿了一根松枝轻轻在我的小腿上打了一下,仅仅是一下子,并不疼,但因为从未被母亲打过,我心里觉得委屈,就躺倒地上哭了。这回母亲对我的哭声似乎并不在意,她自去忙活,而我躺在地上也不起身。哭久了,就睡着了,朦胧中,感觉到母亲俯身抱起我,把我抱到房间,放到床上,给我盖上被子,然后她轻轻关好门出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我躺在地上哭的时候,母亲并没有走开,不然她就不会在我睡着的时候,立刻来到我身边抱起我。写到这里,眼泪就模糊了的的眼睛,直想哭出声来。
母亲从不允许我和别的孩子吵架或者打架,她时常对我说:“别人骂你,你走开,不要还嘴,他总不会追着你骂,结果他的骂语他自己听回去了,等于自己骂自己;别人打你一下,你躲开,他也总不可能追着你打。宁可自己吃亏,打伤了别人不好。”母亲自己也身体力行,从不与左邻右舍吵架。有一次,我父亲与人口角,明明是对方没有道理,但还强词夺理,母亲没有出来说一句话,只是拉走我父亲,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之下,无论是九年学校生活,还是离开学校走进社会的这二十多年时间里,我都没有与人打过架,并非我的人生经历中没有遇到让我极愤怒的人和事,而是因为我的性格已令我不会因物质利益和人大打出手。我曾给几个朋友(后来因为不还我钱而躲避我,也就再也称不上是朋友了)借钱,但他们做生意亏了后,居然不还债,我至今还艰难地为他们偿还他们所欠的钱。他们是导致我生活穷困潦倒最根本的原因。但我心里并不恨他们,毕竟朋友一场,纵然他们无情,我也不会无义。无数次的经历让我明白好心有时并不一定会有好报,但我却仍然痴心地遵循我的人生信条,那就是宁可自己吃亏,决不损人利己。我的这种思想行为与现时代是格格不入的,在多数人看来,我就是最蠢的人。我的母亲与我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母亲在世时的口碑是很好的,即便在她去世后的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在称道她,单从这点来说,母亲不算长的一生是值得的。
自我懂事以来,母亲一直在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她有牙疾和胃疾,特别是牙疾,每次都把母亲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拿不出钱来看病,所以母亲一直都忍着病痛。每次看到母亲因疼痛而泪流满面,幼小的我只能呆呆地站在旁边不知所措,如今想来自己真的太没用了,不能为母亲分担痛苦。而母亲却在自身遭受疾病折磨的情况下,却仍然要照顾着我和其他哥姐,她没有因为我们的不肖而有丝毫怨言。三哥小时会折磨母亲,常以不给钱就不去上学来胁迫母亲,母亲没办法,只好迁顺他、满足他的要求。我当时偶尔会感到母亲偏心,如今细想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才知道原来母亲给我的爱是最多的,她以极其柔和细腻而又深沉的爱在滋润着我的心灵,呵护着我的整个童年时代。尽管那时缺衣少食,但我的心灵却是幸福快乐的。母亲的死对我的打击是致命的,如果母亲没有那么早过世,我的人生不会如此悲惨,思来不禁伤心落泪。
母亲患胃癌是在她过完五十虚岁大寿后发现的。一九八五年的正月,在大哥的陪同下,母亲到福安市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得了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了。那段时间里,家里的气氛异常沉郁,全家人都为这不幸而伤心,都在想方设法延长母亲的生命。但到了农历的四月初二晚上七点钟,母亲还是与世长辞了。
那天,母亲完全不会讲话了,但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她一直伸着一个手指头,全家人都知道,母亲想念着远在南平市顺昌县打工未回来的大姐,母亲临死还放心不下她的一群儿女!晚上,母亲因为疼痛从床上滚到了地板,嘴里在痛苦地哼着,二哥和父亲把母亲抬到床上,待母亲安静下来,全家人才去吃饭,独留下我一人陪伴母亲。
我坐在母亲床前的凳子上,一直在关注着母亲的神色变化。母亲安静地躺着,一动不动,渐渐地没有了气息。这晚夜色特别阴沉漆黑,没有星星和月亮,天地似乎也为母亲的逝世而伤心。
母亲去世时我才十五虚岁,正读初二,我生活上的艰辛就开始显现。我父亲是个从来不管儿女事的人,在我母亲去世后,他依然没有为我负起责任。我的大哥和大嫂虽然对我很好,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家庭,有三个孩子要抚养,生活上已相当艰难,他们只能替我交每学期的学费,以及管我吃饱饭,其它的也无能为力了。我寄宿在学校里,身上连一角钱的零用钱也是没有的,偏偏那时学校食堂经常煮夹生饭,还有学生偷饭吃,我的饭盒也常常给他们偷走了,因此常饿肚子,有时实在饿得不行了,只能往生饭里冲些自来水,搅拌了囫囵吞下。
母亲去世后的两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大哥和大嫂在经营着家庭。二哥从来不是勤快的人,经常睡到日上三竿了才起床,并且不想劳动,经常要大哥逼着才肯做些农活;三哥则是什么事也不做的人,每天只是吃了玩,玩了吃;父亲虽然当时年岁已大,但还很健康,也不想干活,因此我每个星期天,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和大哥一起去田间劳作。
十六岁的时候,我迎来中考,当时报考的是音乐中专,我是有音乐天赋的,这在学校里是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公认的,我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县中学生歌咏比赛;一首完全陌生的新歌我可以在十来分钟内学会。中考成绩虽然并不如我之所愿,但我还是考上音乐中专了,学制四年,可因为慈母见背、家贫的缘故,我放弃了,次年,跟从二姐和二姐夫到顺昌打工去了。
母亲死后的很长很长时间里,我都感到自己有如泛梗浮萍,可能是直到大儿子都上幼儿园了,我的心才感到踏实了些,这种感受,当年的日记中肯定有记载。我有深深的恋母情结,以至交往的女人中,大多数都是年龄比我大的。每当顾客中有位和蔼可亲的大姐,我心里就感到温暖,哪怕我是不认识她的。
母亲至柔的爱培养了我柔弱的性格,使我逃避现实,与世无争;太早经历人生的风雨,又令我的内心是那样坚强。虽然母亲逝世至今已有二十七年之久,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却并没有因岁月的冲涮而有丝毫的减消,反而与日俱增,缘由于母亲去世后这二十多年时间里,我的生命历程中有着太多的挫折和坎坷,而念及母亲在世之时日对我的呵护和关爱。我的母亲和普天下人的母亲一样,她高尚的品德在潜移默化影响我的一生,我能够成为一个不算坏的人,并且还能够为社会尽绵薄之力,我都要感谢我的母亲。

篇九:我的母亲
一直以来,我总希望用自己拙劣的笔记录下母亲伟大而平凡的生活,或者只记下生活中几件小事也好。可是,每当我提起笔,脑中却混乱一团,不知该从何处下笔。
真要动笔写母亲,感觉自己执笔的手是那么沉重。电脑屏幕就像摊开的画布,每一个字都是一抹重彩,生怕写出来的文字无法表达多年来对母亲那份深深的情感。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具备中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一个农村妇女。天下的母亲一样伟大,这是不容置疑的,谁都记得是母亲从襁褓中把我们带大。一想到母亲,我就热泪盈眶,有一股想把母亲艰辛经历真实地表达出来的愿望。
我母亲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1950年外婆十月怀胎生下了一对女婴双胞胎,母亲是双胞胎老二,因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老大出生没多久生病夭折了,母亲的家庭出生背景不好,外公解放前曾经是国民党的干部,解放以后没有逃走,被政府抓获发配到青海省劳改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0年,外公坐牢以后外婆的情绪更加悲痛,头上不久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而且经常被人欺压,在母亲5岁的时候,外婆实在忍受不了政治压迫,在家里偷偷的上吊自尽了,外婆走了以后母亲被舅舅一手拉扯长大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据她说小时候曾上过几年的小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勉强的也能够认识简单的文字,也许是母亲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没有机会上初中去当工人,所以才拼命地要我们好好读书。
1974年母亲已经是25岁的大姑娘了,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父亲家庭成分属于贫下中农,所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据说母亲当时怎么也看不上父亲,由于家庭出生的背景比较复杂,母亲看上的人舅舅又不同意,最后在舅舅的强制下母亲还是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母亲和父亲结婚以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父亲是个死脑筋的人,母亲是急性子的人,办事说话比较爽快,他们的性格不和所以婚后经常为家庭琐事吵架,直到我出生以后争吵也没停歇过。我也渐渐地长大了,他们的关系才缓和些。
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生产队劳动期间她一点也不比其他妇女弱,什么苦她都能够吃,她从来不埋怨自己命运不好,别人能够挑担,她就能够扛包。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在我小时候,母亲一年四季总有干不完的农活。春节刚过,母亲就要为农田播种、插秧。到了夏天,又要除草、施肥、放水。那时候我们村里的排灌设施不是很好,有时候放水要用一整夜,通宵达旦。最辛苦的是收割时候,太阳刚出来,熟透的稻谷还挂着清晨的露珠,母亲就已做好了早饭,下田割禾去了。等到父亲来到田里的时候,她已经割下了一大片。到了下午,父亲早已是汗流浃背,又累又渴,母亲总是让他先回去休息,自己坚持到最后,直至把任务完成为止。回到家里,看见我们放学了在家写作业,母亲又要赶着去做饭、煮汤,她是想让家人能充分休息,吃上一顿美美的饭菜,以驱散一天劳作的疲倦。只有在晚风徐徐,家里人都休息了,母亲才安心地躺下。有一次,我在家洗冷水澡高烧不退,母亲看我发烧浑身抽搐,背起我就往儿童医院赶,当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仍然守在我的身边,问我好些没有,想吃点什么?看这母亲憔悴的目光我点了点头,我知道母亲太辛苦。
农村分田到户以后,母亲也不在每天种地了,她被农场安排在奶牛厂工作,成了一名集体企业工人,可惜母亲不会骑车,隔三岔五的还要上夜班,每天都要跑50分钟的路程才能够到单位,到了周末我不上学在她上夜班的时间,我总想陪着母亲走晚路,虽然她一点也不怕走晚路,但是她还是不要我陪,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母亲只要答应了,到了单位母亲把我安排到宿舍睡觉,她就去牛舍干活给奶牛挤奶。以后我们家也养了1头奶牛,母亲不仅平时上班回家还要喂养奶牛,那时间家里用牛粪还种很多韭菜,凌晨母亲经常挑着两大筐韭菜要走1个小时的路程到农贸市场去卖菜,我经常半夜陪她走那段山路,我在前面为她打着电筒,母亲在后面挑着沉重的担子。把菜卖完以后,母亲怕我饿着赶紧买早饭给我吃有大瓶,油条,馄饨的一直让我吃饱为止。
我当兵第一年,母亲过年时间特别想念我,年三十晚上她哭的很伤心,我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吃饭时间她给我留了一个位置,她哭着对父亲说不知道儿子现在在部队生活的怎么样?母亲的心里实在放不下我。没过多久,母亲乘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部队看望我,那天我很吃惊,母亲提着一大包行李走进了我们宿舍,我望着母亲憔悴的目光,我禁不住的流下了眼泪,我真的想不到母亲能够千里迢迢的到部队看望我,母亲给我带来最爱吃的东西。看我衣服穿脏了,又脱下来帮我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深深感觉到:母爱恩重如山!母爱恩情如海深!这种亲情、这种温馨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临别时,我一直陪送母亲到火车站,才停住了脚步。母亲用慈爱的目光,端详着我,用手为我平整衣服,嘱咐道:“不要挂念家里,在部队里一定要安心工作,一定要听从部队领导的话”。听完母亲这番话我心里感到一阵阵酸涩。
我在部队里由于工作出色,不久当上了班长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总算没有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很快我也面临退伍了,部队领导想挽留我超期服役。由于我太想念母亲了,不想留在部队里工作,我婉言拒绝了部队领导的要求。回家以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她狠狠的批评了我一顿。接下来母亲又为我四处找工作,就这样半年过后我被安置到农场机关当上一名干事,母亲看我工作很舒心,总算了结了一个心愿。又过了几年我结婚了,老婆一下子给我生了两个双胞胎女儿,这下可把母亲忙坏了,我和妻子平时都要工作,两个孩子完全托付给母亲抚养,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母亲平时还要准时接送孩子,中午还要为孩子送饭,同事们都羡慕我说“你妈妈真的了不起,不仅为你们带孩子,还为你们做饭考虑的那么周全,我要是有这样的婆婆多好啊?”每当说到个话题我心里都乐滋滋的,我感觉我有个伟大的母亲,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妻子也经常为母亲买一些衣物。
母亲那一言一行、至善纯朴勤劳的品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深深影响着我,如同一盏永不磨灭的心灯,照亮了我人生之路。
如今母亲年老了,但她还时常牵挂着我们,为我们平时考虑很多事情,分担很多家务,有时间我感到很惭愧,我都这样大了还依靠母亲。现写出此文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衷心祝愿母亲节日快乐!

篇十: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善良、朴实、厚道的人。小时候,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的,长大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母亲身上有一种坚强好胜、吃苦耐劳、无私忘我的品行。自我也做了母亲,越来越清晰地觉得母亲的伟大。她的一言一行,成了我的指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似一种无形的力量鞭策着自己。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白净的皮肤,秀丽端庄的脸庞,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母亲的身体体质很好,生育了八个孩子,体态仍不显臃肿,每天精力充沛的样子。每个子女的上学、就业、婚姻以及生儿育女,哪一样她不操心?家里日常的洒扫擦洗、买菜做饭,哪一件她不操劳?母亲把她的一切奉献给了子女之后,疲惫老去,如今已是白发皤皤,身背佝偻,尽管姐妹们对母亲都很孝敬,却远不及母亲对子女的鞠躬尽瘁。
父亲健在时,由父亲管理大家庭内内外外的事务,母亲省了不少的心。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一直相敬如宾,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暖而又快乐的家里。但父亲过早的去世后,我们的家像是笼罩在一片乌云中,父亲卸下的重担并没有压垮母亲。相反,母亲含泪接过父亲的重担,当娘又当爹,日益更加坚强起来。她提前退休了,一心一意守着我们读书,日复一日操劳着家务。失去父爱的家庭使我们过早地懂事,那时我就明白:一个女人带着许多未成年的子女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于是,我们更加发奋读书来回报母亲。姐妹们陆续考上了学校,家里的经济状况却陷入了困境。记得我上大学时,母亲瞒着我在银行贷了一千元款。至今,我仍保留着这份还款单据,是因为它凝聚着母亲多少望子成龙的期望!
为撑起这个家,从不愿抛头露面的母亲却在街边摆起了烟摊。那时条件很简陋,没有固定的落脚点,没有遮风挡雨的太阳蓬,一张旧桌子,上面摆放着十几包不同品种的烟,就算做起了小买卖。那时人们经济意识淡薄,做生意为人所不齿,但为了儿女的前途,母亲当时的举措是付出了多么大的勇气!忍受了多少人的冷嘲热讽!母亲有着睿智的眼光,她只信奉一条:再穷再苦再累不能耽误了子女的前程。多少年来,母亲用她瘦弱的肩膀为我们擎起一片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让我们自由快乐地飞翔。
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镇工作,偏僻的乡镇在江中的小洲上,我每天骑车过江涉水,早出晚归。那时年少的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广阔的天地中。但不知母亲整天为我牵肠挂肚,她悄悄地四处奔波,想将我调入县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母亲独自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滑地为我调动的事奔走,那晚,母亲重重地摔倒在雪地里,但她爬起来后,仍一步一拐地前行。或许是母亲的诚心打动了领导,我的调动终于尘埃落定。夜深人静时,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不禁潸然泪下。如今,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常觉得有亏于母亲,细心的母亲却看出我的满腹心事,宽慰我说:“你不要在功名利禄上追求,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母亲就是这样的通情达理,处处宽容和理解着自己的孩子。
母亲很精明能干,生意越做越红火,有了自己的店面,不再日晒雨淋。经济宽裕后,她也不忘救济一些贫苦的人。凡有乞讨者路过她的店面,她不会少给他们一些零钱,天长日久,在她店前滞留的乞讨者增多,有时甚至一天中赚到的钱还不及施舍出去的多。母亲的仁慈善良、助人为乐是人所皆知的,她常教导我们说:“人富了不能忘本,钱是身外之物,要花在该用的地方。”难怪我从未见过她为自己买一次早点,为自己买一件衣服,原来母亲一直是忘我的。
姐妹们一直能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已显身手,这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每次有人在母亲面前夸奖我们时,母亲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谁知道这笑容背后,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和泪水!其实很多的母亲都像我的母亲一样,终其一生为子女们做着一切幕后的铺垫,付出着鲜为人知的牺牲,所以,体恤和孝顺着她们更是做子女的职责,也是我们中华的美德。

篇十一: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母亲说她舌头痛,都好久吃不下东西了,每餐只能喝一点汤。我眼泪夺眶而出。我家三哥第二天就回老家了。
我老家乡镇上看不好母亲的病,只能去县里,可母亲坐不了车要走路去县城,得走一整天,这时代,谁肯陪她走那么远的路?三哥在家里呆了一个礼拜,天天给母亲输液也没见好转,他怕了,又担念福州的工作,想把母亲带来福州看。母亲舌头下面长了些绿豆大小的黑疙瘩。我们也怕。家乡的医生都不好把握她的病症,我们也害怕母亲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母亲七十几岁了,和父亲一起在偏远的山村种了十几亩田地,她是个非常好强的人,平时她俩有啥小病小痛从来不会在电话里给我们说的,怕我们担心,这回的病她自己也不敢小视吧。我们都巴不得她赶快来福州。但是母亲又丢不下家里的农活,她怕父亲一个人在家什么都做不好。父亲平素一个人在家时饭都不会煮,坐椅子上太久了站起来时都会摔倒,走路摇摇晃晃,能做什么呢?母亲又偏不愿意让父亲也来。她自己也死活不肯来,电话费都用了我大几十块。
母亲好不容易来了福州。我有两年多没看到她了。她更老了。她头发像枯萎的乱草,身体皮包骨头的样子,面色憔悴不堪。值得庆幸的是,走遍了福州大小医院医生都说她没什么大问题。我心头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我打算让母亲在福州呆到明年三月等父亲八十大寿时我们一起回去。那时我不想再出来打工了。我要留在家里守候她们俩老。
母亲刚来福州半月余我就来广州了。
即使母亲在福州的那半月之余,我竟然也没好好陪过母亲一天,我甚至没有亲自煮过一餐饭给她吃。我心里甚是不安。
来广州的这些天,就经常听到母亲在福州闹着要回老家去了。她在哪家玩,哪个就必须时刻守候她左右,生怕她一个人卷了包裹走了。她一个人目不识丁,又二三十年才来过福州一两次,从福州回老家都要坐四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头了还要转两三个小时的汽车,她又那么晕车,谁敢让她一个人回去?她每天念叨着家里的谷子黄了没人打,玉米黄了没人搬,花生老了没人挖,白露节到了又该弄油菜苗床了……她睡梦中也在嚷嚷着这些……她在大姐面前都哭了,说父亲一个人在家摔到哪里都没人知道。我们其实也挂念父亲,我们也不是不想让她回去,可是她的舌头还没痊愈,回去了舌头又痛了咋办?再说我们谁也分不开身送她呀。她在电话里说我,如果不是我说中秋节要回去,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来福州的。她说在大姐家不习惯,在二姐家呢,二姐天天和姐夫咬嘴皮子,她听了心烦,在三哥家吗,三哥和三嫂也不和,家里又穷,她心痛,在我的出租屋吧,她又看不惯我老婆,说我老婆带着一个孩子每月要用一两千块的生活费,全然不念我工作的艰辛,她是一天也不想在福州呆了。幸而母亲还算听我的话,我说我国庆之后马上回福州,到时我送她回去。她这才安静下来。
其实,我又骗母亲了,我怎么有可能送她回去呢?我好内疚!
母亲一辈子好辛苦呀!父亲不会管事,母亲养大了我们六个姊妹,都七十几了还如此操劳!
我为什么这么无能啊?!
老天爷啊,请多给我一些机会吧,我不怕苦不怕累,什么都不怕,我好想为母亲多尽一点孝道!
都是这狗日的钱把我害得!

篇十二: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坚强而又有着倔强性格的一个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埋怨过的便是命运。
母亲读过书,年轻时好胜心很强,干一行,爱一行,甚至许多男同志也比不了。父亲带过兵,带的有生有色,但是家里的锁坏了,也要把母亲从单位请回来修。让儿时的我都有些汗颜。母亲是一个很好的会计,为了帮人弄清一笔糊涂帐,整整三天。让人洗清了黑锅。也打消了别人自杀的念头。母亲也曾当过酿造厂的厂长,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去推销,把企业搞的红红火火。却遭人嫉妒,改了行。母亲没有怨言,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命运。
母亲现在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有些佛经可谓倒背如流,她总是让我们这些孩子虔诚再虔诚一些。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就是她现在的行为准则。看破,放下,清静,平等,正觉。就是她现在的心态。
虽然母亲现在病了,但是她还劝我们别太难过,一个人总会有那么一天。只要往生之路是快乐的。就无怨无悔。虽然我依旧可以感觉到,母亲对战胜病魔的渴望。我答应过母亲,手抄一本经书送给她,让这本经书连同医生和所有关心她的人,和佛主一道,保佑她,保佑我的母亲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我爱你,母亲!愿您健康长寿!!!

篇十三:我的母亲
母亲70岁了。
过去的时间里70对我只是一个数字,没有特别的,而今母亲70岁了。
当兵离家时母亲那浓密的青丝而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满头银发,凸显了母亲不在光华;为抚养儿女,沟壑般的皱纹布满了脸颊;瘦弱的身躯也失去了往日的挺拔。长期劳动的双手,指关节变形,怕是再也不能伸直了,从手指到掌心,到处布满老茧,仿佛套上了鳞状甲壳。70岁的母亲躺在了病榻上,以后的行动怕是不如以前了,忙忙碌碌的母亲的身影也许一去不返,母亲依然老了。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也不认几个字,没有惊天的伟业,没有动人的故事,简简单单的话语,朴朴素素的让儿女不忍忘记。母亲勤俭生活,宽厚待人,好吃的总是留给我们,别人满意了她才高兴,从不计较付出了多少,得到了什么,一颗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心影响了后来的我们,也赢得了邻里的尊敬、爱戴。
二十年的军旅生涯,自离家的那一天,便把母亲的微笑和牵挂挂在了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我知道,不管走多远,我就是母亲放飞的风筝,离不开您手中的线。
母亲70岁了,应该经常回家陪陪我的母亲了。

篇十四:我的母亲
在浩瀚的文字海洋,‘母亲’是个伟大的词根,在生命领域,她是生命传承与血脉延伸的载体。
在诸多人类的亲情元素中,最亲情者,莫过于母性之爱之惟。这种血浓于水的舐犊之爱,其它所爱都是与她无法比拟的。难怪,当一个人在最痛苦绝望,无助无奈之时,脱口穎出的竟是‘妈呀’之语!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二十年有余,可她生前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却无时不刻的激励与震撼着我的内疚之心!
八十年代初,我应征入伍。
我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拿着入伍通知书狂奔到家时,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母亲,好像对此事表现的出奇的平静与冷漠,在她脸上似乎显露不出惊奇和高兴的表情。因为,一张入伍通知书,对一个城镇待业者而言,预示着他将告别将来的待业和失业,那可是一张日后走上工作仕途的绿卡,那也是许多城镇青年所向往与梦寐所求的。同学之中,象我们这些未能阶阶步入更高学府而阔步进入军营也算是件幸事乐事。同学与同学的父母,对我投之而来的也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的目光。
由于我的母亲一直在部队后勤单位从事军工工作,当时按他们的逻辑猜测,我能够跨入军营之门,母亲定是始作俑者,其实不然。
母亲依旧的是上班下班,无论在同事面前还是在家,她似乎没有过多的愉悦和即将离别的惆怅。直到她把我送到车站辞别的时刻,我才隐隐约约看到她眼框之中浸出了潮湿的泪花。话别之时,她简化了那种‘儿行千里母担忧’遣绻难舍的琐碎絮叨,只是将我送上车的那一刻,用自己的双手将我很不适体的军装从上至下轻轻整理一番(由于母亲一直在部队后勤单位工作,他对军人的军容特别期重),顺便在我稚嫩的肩膀轻轻拍拍,随即用极其平淡又略带慈爱的口吻对我说:“儿子,部队是所大学校,去摔打,摔打吧!”
汽笛嘶鸣,随着列车车轮与铁轨间的匀速摩擦渐渐变成铿锵节奏的高速运动,月台之上的母亲与送别的人群渐渐消失在我模糊的视觉之外。
此时此刻的我,竭力用自己理智的的防线抵御着离别之痛的侵蚀。在这短暂的离别瞬间,自己似乎从一个淘气顽皮的少年狂已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懂得母亲平淡语气的深邃,感到母亲在我肩膀轻轻拍拍的分量与母亲的厚望。
列车喘着粗气划破初冬的阴霾寒气在向北狂奔,一个熟悉的都市在远离我们而去,它将把我们载入到一个充满激情热血的岁月场面。看看周围这些面目各异陌生的新战友,有的在悄悄擦拭眼角的离别之泪,有的在昏睡,有的在玩扑克贴纸条,以此来打发列车空间单调的狭小与无聊……。我瞩目静观车窗之外山川树木河流随着列车运动的飘移,好多童年少事总使我难以平静自己的思绪。
在家,母亲对我特别宠爱,这也许是母亲重男轻女之缘故吧。
我们这些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者,童年时期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物质经济欠繁荣的贫穷和拮据的环境下度过的。过年过节才能穿新衣,饱口福。那时,电视很少,几乎没有,唯一的精神享受就是看电影。如果周末能上街看场电影,那是在同伴之中最大的炫耀资本。
每到周末,母亲就悄悄给我一元钱,让我上街。我对一元钱是这样安排的,来回坐公交的两角,看场电影两角五分,吃碗拉面一角八分,剩余的几角给小妹们买成糖果之类。就这,小妹们还是在母亲面前常常抗议母亲的不公平性待遇,母亲也是一笑抿之了事。
诸如此类小事,母亲如此行为诚然有点偏爱。可母亲对子女为人做事之本,妈妈对我们却要求甚严,稍有过结,则会招致母亲严厉的训斥或家法伺候。所以男孩子的淘气捣蛋招来母亲的责打那也是我的家常菜单。
我在高中快要毕业时,有一天中午,我趁妈妈午休之时,悄悄在妈妈衣服口袋拿了十元钱,这是我人生之中做的第一件龌龊之事也是最后一件。此事对我而讲,至今记忆如新就好比发生在昨天一样。
当我拿到钱的时候,自己感到特别的恐惧与不安。十元钱,在当时社会经济之下那可是一个人一月的生活费还绰绰有余!
我揣着十元钱,心有余悸的去上学,在整个下午的课堂,总是摆脱不了忐忑与恐慌。数学老师的几次课堂提问,我的回答都是问东答西,南辕北辄,惹逗的众同学满堂哄笑令我十分尴尬难堪。放学回家的路上,好几次在商店门口我都是犹豫徘徊。最后,自己还是理智战胜了诱惑。
晚上我做完功课,试图n次向母亲坦白。也不知是对金钱的贪婪还是恐惧的阻挠,始终没有勇气与胆量去坦白与承担此事。坦白吧,也许招来母亲的严厉家法处罚——跪搓衣板。自己扛着吧,总是煎熬着精神的压抑与折磨。最后的我,还是保守的选择了任之由之,顺其自然。这样,我偷偷找个不易让人发觉的地方把那十元钱藏起来。
当时自己有两种托辞:一是,如果妈妈知道,就把钱完璧归赵的还给妈妈,任其爸爸,妈妈处置。二是,假如母亲不知道,待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向自己的父母忏悔自己的过失,以求得父母的宽容。此事到显得风平浪静,我也庆幸我的行为未被母亲所发现。由于少年的玩劣,我对此事以后也是渐而淡却的忘之。
列车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运行,我们到了一个陌生又充满绿色梦幻的大院。班长把我们这些新兵一一安排在自己的床位,开始教我们咋样整理内务,这样,一个军人的生活就从此开始了。
当我解开背包准备整理内务时,一个白色信封瞬间从绿色的被褥间掉落到床上,我以为是母亲又私下给我的的钱,我当时就随心不意的把它顺手装到自己的口袋。晚饭后,当我打开信封时,才得知是母亲给我的一封信。信中,母亲语言和善,语义婉转深沉,言辞严厉诲人。
信中道:“儿子,妈妈喜欢你,爱你!这在你姊妹之中妈妈是对你有点偏爱,你知道为啥吗?由于你天生显得瘦小体弱,所以,家中有点好吃的总是让你优先享用,小事之上事事都宠你。其实,在母亲心中,你们姊妹几个都是妈妈的心头之肉,你们血管里都流淌着妈妈的血液情脉。在妈妈心里,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孩子。你理解汉字‘人’的写法吗?妈妈希望你仔细琢磨琢磨。方方正正做人,两脚踏踏实实站立做事那是为人之本,自己如论价值大小如何,只要认真对待人生就中。有件事,妈妈一直抑在心里,需要你的坦白与坦诚,可是,你却一直没有勇气向妈妈承认你的过错。此事,也许你已忘记了吗?就此事,我也一直没有告诉你爸爸。妈妈至今对此事一直在观望与期盼,期盼希望你站在妈妈面前向妈妈道歉你的不良行为过失,这种期盼直到我送你离开我的最后一刻。”
“这封信,你不要误解是做母亲的斤斤计较与耿耿于怀,这可是妈妈的切切只盼!作为母亲,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诚恳,错了应该拿出勇气承认错误,否则你会受到良心谴责的。妈妈也理解你的痛苦与自悔,可你就是缺乏勇气面对现实。错了,为啥不挺身站出来面对,何必自己折磨自己呢?孩子,这是一种懦弱的人性和对人生的不负责的嬉戏习性,如此下去,你会后悔的。就是何年,何月,何日你在妈妈口袋拿了十元钱。”
看到此处,我清晰的头脑好像被钝器猛击一般感到昏厥,平静的心情恰似猛饮了一口浓度极高的烈酒,真是腹内五脏俱焚,体内燥热难抑,世界之大,却无自己容身之地,惭愧与内疚恰似根根银针在一次次的针灸着我麻木的心灵。此时此刻,离别亲情与悔恨的泪水就像雨水倾泻而下。
我的军旅航程就在这伴有内疚与悔恨的泪水中起锚。妈妈的这份信,在我日后的军旅生涯中就像她的影子一样,时时刻刻呵护和注视着我的转变与成长。
部队新兵连的训练生活单调且充满着紧张与劳累,我竭尽毕力的用高强度的训练生活不断冲唰过去自己的卑劣行迹。我满目噙着悔恨的泪水再给母亲的回信中自悔到:“妈妈我错了,其实儿子一直寻找机会要向你检讨自己的卑劣,可我还是缺乏勇气和胆量。钱,就在咋家写字台玻璃板下全家合影的照片下。妈妈,原谅儿子的愚蠢与无知吧。我会牢记你的教诲,方方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今后军旅生活之中绝不会给你丢脸抹黑”。
面对一张洁白的信纸,自己也不知再向母亲自责什么,豆大的泪水就像一颗颗断线的珍珠,一点一滴的渗透到这张忏悔的字里行间。
十天之后,我怀着忐忑之心收到了母亲的回信,信中母亲再没有提起这件事,母亲最后只是淡淡一句,‘儿子,妈妈理解你’。于是的我,深深为之叹口气,这块沉重的十字架总算是物归原主了。从此事,我感到了母亲的宽容与大度。
三个月新兵连的生活将要结束,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又将面临一种选择。
当时按我的意愿,让母亲托人我去后勤汽车连那是件不难之事。当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后,母亲在回信中不反驳,也不赞成,然后婉转告诉我:“儿子,金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它都会闪光的,现在妈妈不希望你去做啥?而是你怎么去做好它”。当时,我对母亲的这种答复真是不可理喻。分兵时把我分到后勤汽车修理所,迄今,我才慢慢悟出了母亲这句话的蕴意,自己的价值其实就掌控在自己手中,路是自己趟出来的。
1985年仲夏,小道消息传播,我所在的部队要赴云南参加对越作战。
当时的军营,外表看起来平静,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四下活动。有的调走,有的想复转,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逃避战争。
诚然,无论战争的形式大小,面对参与者都是流血与牺牲。为此事,爸爸和妈妈在个人观点上产生分歧。父亲的意思,让母亲找人给我调换单位,避开战争。母亲的观点,军人就应该服从祖国召唤,行使军人的使命,接受战火,战争的洗礼与考验,躲避战争那是军人的耻辱。夫妻二人就为这事还闹的竟然到了不同居一床之处境。夫妻二人这样的冷战僵持了不到两个月,部队也接到参战命令,兵员冻结,父亲就这样自认失败告终。
1985年12月5日。这一天,在我一生中难以抹去它的印记。
我作为参战先遣队员,肩负着祖国的使命,将要奔赴祖国的南疆,去履行一名军人的权利,去尝试体验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选择。早晨八时许,我们这批先遣队员整装待发,母亲和大妹也从几百公里之外赶来为儿子与哥哥送行。
军乐声中,部队首长一一向出征的队员敬酒壮行!
队列之中情不由衷的我违反队列条例,用自己眼睛的余光在送别的人群之中搜寻到自己的母亲。
妈妈在妹妹的搀扶下,不时悄悄用自己的手绢不停地擦拭着眼眶之中噙瞒的泪花。瞬间,我发现妈妈在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头发在寒风的吹佛下显得有点凌乱不堪,脸庞看起来蜡黄憔悴。我看得出,妈妈在精神方面承受着一种莫名的离别之痛的忍受。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随着这曲荡气回肠的《血染的风采》,出征者的军列,缓缓的在离别的泪水与倾诉衷肠的歌声中启动!
此情此景,一种揪心裂肺的离别痛苦在啃噬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之心。母送子,妻送夫,妹送哥……离别之痛难于诉状。在场的的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这些出征的勇士,也许长眠于祖国的南疆,也许会少个器官回来,也许是在鲜花夹道的人群之中凯旋而归。
战争是无情的,炮弹与子弹不是善意的使者。当然,每个人都希望是后者——凯旋载誉而归。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与母亲的离别竟是与妈妈永世的诀别。
列车运载着我们这些荷枪实弹的共和国军人向祖国西南边境线疾驰。
对于一个和平时期的军人而言,有幸去接受战争的洗礼那也算是件值得炫耀与自豪的,战争,对于一个军人而言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战争,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战争,可以提高人的胆识,战争,可以造就英雄,战争,也可以让你长眠于异国他乡。
当军列翻越秦岭一路南下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此时,北国大地冰天雪地,寒气袭人。秦岭以南,雾气阴霾袅袅弥漫,万物翠绿。自然界真是神奇了,真乃,天体悠悠,造化无穷!
我们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军人,怀着一颗对祖国的赤诚,对亲情的眷恋,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置个人生死于宇宙之外,个个血气十足,义无反顾的奔赴生与死的疆场。
这,就是军人!这,就是军人价值的诠释体现!
齐装满员的军列经过七天六夜的行驶,我们已到了舂城昆明。
这里,我们已感觉到了战争气息的凝结窒息,彷佛嗅到了战火硝烟的呛人。若大一个都市,随处可见的是伪装军车的穿梭与战车的轰鸣。我们休整一天之后,接着又是三天的摩托化开进,最终到达了我们的防御之地——西南边界麻栗坡。
在这里,我看到山是绿的,土地是红色的。绿色——戌边将士的身躯,红色——共和国勇士鲜血的印染。就这样,我们已置身到战争的场所氛围,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时时刻刻都潜伏在流血与死亡的边缘。
我所在单位是后勤汽车修理保障。虽说是后勤单位,死神也是时时刻刻与我们擦肩而过的。
一次,我所带领的抢修小组在一次在前沿抢修车辆时,有一发越军的炮弹就在距我们一百来米的位置落地爆炸,如果,再靠向我们50米,也许倒下的就是自己或者是战友。就这样,我们天天在死神面前徘徊、挣脱。
时光如梭,转眼已将年关。我们这些参战的军人,平时最大的期盼就是家书的到来与过年过节。由于那个年代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信件为媒,每当收到一份家书别提心情有何激动和高兴!那里面蕴藏渗透着父母,爱人与亲情的关爱和祝福。
过年过节所期盼的就是内地慰问团的到来。由于他们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祖国亲人的温暖与嘱托,这样能在我们心灵之处产生暖暖的慰藉。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俗气的想法,那就是想得到一份实惠的慰问品。
仔细想想,一个频临战火,面临死神的军人就这点奢望,我们的期盼——————就这么简单!
春节将至,故乡政府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我们这些故乡籍的参战军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亲人的声音与家乡的特产。我记得当时是,一盒家人的录音带,一条香烟,一瓶白酒,还有一些纪念品之类。
我满怀喜悦的拿着录音带等物品急忙跑回宿舍,将烟酒之类分给战友享用,自己则借了战友的一个单放机却躲在一个角落去聆听亲人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的将录音带放入单放机,轻轻按下放音件,衷肠一曲的〖十五的月亮〗悠扬在我的耳畔荡漾。这是小妹的歌声,小妹特喜欢唱歌,嗓音也特纯清,歌声也很甜润。歌声之后,是三个妹妹对我的依次问候与祝愿,接着是爸爸对我的要求与期望。可是,我一直渴望得到的妈妈的声音却没有出现。我为此很纳闷,也十分焦虑。最后,爸爸给我解释说,当天民政局的同志去咋家录音时,由于妈妈不在,所以,也就没赶上这盒带子的录制,等到过完年,让你妈妈单独给你录制一盒给你邮去好吗?
我感到很失望,也默认只好如此。这个舂节可以说,我是在郁闷,焦急,切盼中熬过的。这种期盼我一直等到了元宵节之后,可是等到的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噩耗。
元宵节之后一星期左右,我们单位通信员找我并告诉我,指导员叫我。
当时我以为是工作之事,就到了指导员宿舍。指导员见我后,显得好沉闷,示意我先坐,然后给我一只香烟,他也随意的点燃一只,我还是没预料有什么大悲降临于我。接着,指导员就同我拉家常,问我家中的情况等等,最后就引到我的母亲,问我母亲身体咋样?我不加思索的告诉指导员,我妈妈身体很好。
指导员沉默了将近半分钟,尔后,他语气缓慢的说道,有件事得告诉你,你的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我若无其事的回答指导员:‘指导员,你说吧,我会理智承受的’,指导员就告诉我:‘你的母亲于1986年12月28日病故了’。顺便,指导员就把爸爸寄来的母亲和自己的信交给我。
对于如此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力的存在。刹那之间,我感到天崩地裂,苍天在旋转,大地在撼动,大脑一片空白,但愿这不是现实,希望它是恶梦一场,可现实最终还是结果。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在他最痛苦时,眼泪是无法倾泻的。其实此时的他心在流泪、涌血。我的泪水已被崩溃涌血的心所吞噬、汲取。我拿着妈妈在病痛之中给我的最后手笔和爸爸的劝慰,托着两条像灌了铅似地沉腿,踉踉跄跄地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班长,战友的开到同情,我全视之为多余托辞、烦琐,自己内心理智的底线始终压抑不住自己悲伤崩发的种种冲动与痛苦。
军人,毕竟是军人,歇斯底里之后定有他理性、冷静的一面。
我慢慢展开妈妈最后的手笔,一张洁白的信笺之上明显有泪的痕迹,我懂得那里面渗透着妈妈泪迹痕痕的心声。行间字体有点歪扭,看的出母亲在写这份信时,她在流泪,她在颤抖,她在忍受着巨大的病疼折磨向儿子做最后的道别。
妈妈说道:“孩子,你要理解妈妈的狠心,也不要错怪爸爸的不道,这一切是我不让爸爸告诉你的。其实,在你上前线的前一星期,妈妈的单位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自己已患肺癌,且到晚期。妈妈为了你的人生、事业、使命。我坚守着自己的隐私,忍受着精神的折磨和你妹妹去给你送行的,妈妈的目的就是再见你一面。这件事我对任何人都没告诉,就连你爸爸我也是隐瞒的。我这样做的理由是:不想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他人之上,自己的痛苦自己忍受,不愿让家人去承受,煎熬。何况,你又要面临战火的笼罩,妈妈是怕你分心,那是战场不是训练场。妈妈虽不是军人,妈妈却在军人的环境中生存。妈妈的一切已被军人的职责所熏陶,潜移默化。我知道军人的职责,理解军人的使命,也清楚战争的残酷。那个母亲不想在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妈妈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多么好想再看看你!是否高了,壮实了。儿子,妈妈有好多话想与你说说,希望自己的儿子立刻站立到妈妈面前。可妈妈还是控制压抑了自己情感自私贪婪的一面。因为你是军人,现祖国需要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一个军人起码具备的道德责任。医院病危通知书下达时,你爸爸满着我,拿着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去到民政局,民政局的领导也很同情,已答应出面与你们单位协调,让你回来我们母子重逢,进行母子人生的诀别。你爸爸拿着拟好的‘母病危,速归’的电文来征求妈妈的态度,妈妈看后也好矛盾,希望也再看看儿子一面,毕竟母子是血脉情液相连的。可是,妈妈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虑,把你爸爸拟好的电文要了过来,我慢慢撕了它。”
“儿子:妈妈撕这份电文时,其实妈妈的心在流血,手在颤抖。妈妈撕完后也好后悔,是否做妈妈的太不人道。妈妈走后你不要去过多的埋怨你爸爸,他是妈妈的好丈夫,也是你们的好爸爸,这一切,都是妈妈的决定。马上就要过年了,你爸爸已答应许诺了我,我走后的消息暂不告诉你。待过完年后,他想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把这不幸告诉你,妈妈这样的安排,只是希望你能在异地他乡能够过一个欢祥的舂节。”
“儿子:妈妈现有个最大的愿望你要记住:妈妈走后你肯定悲伤,那是人之常情,妈妈理解。孩子,悲伤是人对生活沮丧的表现,那是人生的枷锁。人生之中,短暂的悲伤它可以增强人的承受力,它会使你变的成熟坚强。如果过度的悲伤,它可以消磨你的意志,使你蜕变的消沉、萎靡、颓废。我想你会理解化悲痛为力量这句话内涵的。如论如何,把这个悲哀的包袱与泪水抛洒向外面,不要带到家中”。
“儿子:我估计着你们再有半年就可以回来了,可是,妈妈没有眼福目睹儿子凯旋的英姿了。不过妈妈也知足了,有你爸爸对我的爱,还有你们四个懂事儿女的存在,更有你,那是妈妈的荣耀与自豪!再说生老病死,也是人类自然之规律,任何人都是无法抗拒改变的。最后,妈妈还是那句话,希望你回家时,一定把悲伤抛在外面,希望你带回家的是鲜花、掌声、欢笑与军功章的璀璨和亲情的赞誉,妈妈不希望再是眼泪。这样,妈妈就是在九泉之下也能分享你凯旋的喜悦,才能得到丝丝安息”。
母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她割弃了爱她的爸爸,抛舍了她心爱的儿女,她就这样走了!
母亲,她走的是那样的悄然大气,坦荡安详!
其实,妈妈多么希望能站在欢迎的人流之中分享儿子凯旋之时的喜悦激情,她时时刻刻都在憧憬亲历儿子军功章的耀眼与自豪!
可是,自然之中,每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差异的。也许,妈妈意识到自己生命长度的缩短,努力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才是自己唯一的殿堂。
母亲,短暂人生的五十个舂秋,虽然没有伟人般的可歌可泣令我去赞赏,也没有巾帼英雄类的豪言誓语使我去感慨,更没有给我留下一笔物质的富足,上我去享用。
母亲,只不过是一位普通再普通不过的女性—————妈妈而已!
今天,想起妈妈,母亲就似一面镜子,总是竖立在自己面前,自己所作所为的点点滴滴都会受到她的照射。有时,就像把尺子,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她的度量。有时,就似篇乐章,每当触摸到她的音符,会使自己激情、亢奋。有时,就像梦,妈妈的魂魄,总是梦魂萦绕在我的脑际空间,感觉总是在我身旁!

篇十五:我的母亲
我爱我的母亲。
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和生活的磨难之后,母亲老了。青丝披上了白霜,消瘦的脸庞刻满岁月的刀痕,挺直的腰板微微驼了,连满口洁白的牙,也变得黯然无光了。
母亲的一生,是艰难的、忙碌的一生。
母亲是不幸的,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姐姐和姐夫的照料下长大,父母的疼爱只有在熟睡的时候从梦中才能得到。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很小的时候就下地干活了,还帮着姐姐带孩子。中年又遇上了不称心的婚事,母亲才16岁就成家了,开始为一家人的生活上下操持着。她与父亲的结合,也许是个错误。父亲刚生下几天,祖父就去世了。他是家中最小的一个,被一家人宠着,也学了不少文化,只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没能考学,是个远近闻名的能人。因而他有点看不起没有文化的母亲,总是认为母亲与他不般配,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况且,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让父亲变得性格暴燥,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拿母亲的不是出气。可母亲总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越是这样,父亲就越是变本加厉的对她大声呵斥,乃至使用暴力。而我们兄妹慑于父亲的威严和声势,只能默默地作旁观者,偷偷的为母亲鸣不平。
先后降临的4个孩子给了母亲些许快乐,但更多的是生活的重压。那时丈夫多病,一个年迈的婆婆,还有4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都靠她一个人支撑着,白天跟着集体出工,晚上回家收拾家务,深夜还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在我们破难的衣缝里找寻吸食她孩子血液的虱子。艰难的熬过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也正是如此,母亲的坚强超出许多人。
由于自己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母亲把她的4个孩子当成自己的眼睛般疼爱与呵护,生怕我们受到丝毫的委曲,尽管那时家境窘迫,她却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我们的生活,希望我们能够多吃点、吃好点,能够健康成长。宁肯自己少吃一顿,也让我们多吃一口,她总说我们是正长身体的时候。那时的我们,明知母亲没有吃好,但在饥饿的驱使下,姐弟四人还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狼吞虎咽的享用着,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鼓励我们。现在我们才明白,当时笑着夸我们能干的母亲心里其实正在滴血。由于长期的饥饱不匀,再加上过度的劳累,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现在经常彻夜难眠,也让我们兄妹甚是心痛。
尽管那时日子又苦又累,但母亲的心里有的是希望,她期待着她的儿女们能早日成人。“儿女们成家了,我也就好耍了”。当别人说到:“你4个孩子又聪明又懂事”的时候,母亲脸上泛起的总是无尽的自豪。孩子是母亲生存的动力,她们总会沉醉于自己的舔犊之情中,伟大的母爱会让她们忘记一切的苦痛。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母亲第一次送我去学校,让我空着手走,她却背着我的书、箱子,还有我一周的粮食。看着她踯躅蹒跚于乡间羊肠小道的瘦小身影,尤其是上坡时,她将双手按在地上,吃力地向上挣扎着爬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真悔恨自己以前不好好学,并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不辜负母亲,长大了报答母亲。母亲用她那朴实的话语,安慰我因中考的失意而冷落的心,鼓励我认真学习。那以后,无论是吹风下雨,还是下雪打霜,母亲总是按时将粮食背到学校,每当这个时候,从我心中涌现的,总是无尽的酸楚与深深的自责。
母亲与其她农村妇女一样勤劳、宽厚、善良。她象时钟一样机械而又准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劳任怨。虽然没有读过一句书,但她却明白事理,左邻右舍没有不夸她的。她从不与人计较与争执,凡事都替别人着想,她不懂任何理论,但她的换位思考却运用得相当得体。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谁要是有了困难,她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帮助。甚至是不认识的也不例外,记得我们还小的时候,由于家里人多,劳力少,年年都要“补社”,大数时间我们一天都是吃两顿饭。当时社会经济也不发达,随时都有到乡下叫卖的外地商贩和艺人,有的好几顿吃不上饭,到了我们那里,母亲总会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吃住——尽管我们自己可能吃不上。她总是说“出门在外,有谁能背着锅呢?我们自己省着点。”虽然简短、朴实,却蕴涵着无穷的道理。她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教会了我们善良,教会了我们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孩子们都已经成家了,我们都为自己的小家忙碌着。姐弟们长期在外,有的甚至几年才回来一趟。母亲没有象自己所说的那样去“享子女的福,过几天舒心的日子”。除了照顾孙子,忙碌之外,还有了更多的牵挂。为孩子们的家庭、健康、生活、工作担心着,仍一如既往的劳苦于烈日与寒风之中。
年纪大了,父亲的病更多了,孩子们也都不在身边,母亲更不得有半点闲暇。家里就只他们二老,相互搀扶走过了几十个春秋的老夫妻,也许是悟透了生命的玄机,开始变得融洽与和睦,也让我们兄妹放心不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母亲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为她的孩子们劳碌着,永远也没有停息的念头。
我爱我的母亲。

篇十六:我的母亲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其实想写这个故事很久了,只是母亲这个话题分量太重了,就从字眼上讲,我都会觉得压抑!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酝量怎么样动笔,才能把我心目中母亲的形象表露得完美。或许没有必要这么咬文嚼字,母亲就是母亲,就象她的为人一样,朴实,善良,平凡却又伟大!甚至不需要任何华丽辞澡的修饰。
我出身在农村,像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家庭不是很富裕。家里我是老大,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比我小一岁,妹妹比我小三岁。也许换成别的家庭,现在,我年迈的父母应该享福了,苦了大半辈子,很不容易把孩子养大成年,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现在的母亲,还象以前一样那么的忙碌,还是每天为了生活而劳累的在工作。每次看到母亲疲倦的身影因为睡眠不够而红肿的双眼时,我心里特别的难过,那种滋味是只有真正经历了用自己的双眼看见年迈的父母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深刻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候,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祝福,默默地下定决心,以后让父母快乐!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却又有太多的思绪,很多,很乱,很想去表达……却无法表达自己的那种感情。就象自己睡觉的时候,突然梦见自己掉进了黑洞里,猛地一惊,把自己吓醒了然后挣开眼,看到自己好好的躺在床上,心却跳得很厉害!我以为自己很有能力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至少是当别人看的时候能明白我想要说的,可是,我写到这里,觉得很难过了,因为母亲那么艰辛的为生活为子女而忙碌着,而我连把那种辛酸故事的过程描述出来的能力都没有!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模糊的概念。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出来打工了,那是九十年代初,在珠江三角刚泛起打工热潮。当时幼稚的我总是责怪她,为什么这么狠心,把这么小的几个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却出来“享福”!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母亲一年才回一次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几姐妹上学几乎每天都迟到,家离学校很远,有三四公里,而且是山路。那时家乡真是穷啊,连高压电都没有,更不要说是电饭锅电磁炉了……每天早上起来,先要淘米做饭,用柴火烧饭的,父亲在那里忙,我蹲在一个小角落里,一边加柴一边焦急的等待,因为我很害怕迟到,每天早上迟到的时候,站在教室门口,班主任都会严厉的问我为什么老是迟到。
忘了弟妹那时在做什么了。
记忆中,父亲总是早早的起来,兼做母亲的职责,把饭菜做好,用三个铁杯子把米淘再用个罐子把菜装好!那是我们三姐妹午餐。家离学校太远,中午就在学校蒸饭吃。我记得有一次大冬天的早上,路滑,不小心把米倒了,散在都是沙石的路上,铁杯子里剩一点点米了,我想没关系还可以当粥喝,可是那个中午我连粥也没有喝到,我的粥被挤倒了!因为每次去食堂端饭,学生都会象放风出来的囚犯,一窝蜂的去抢,生怕自己的被给人端了去,不过学校也经常发生这种事。那天中午我没有吃到饭,饿着肚子直到下午回家。
所以我对母亲的误会极深!我总是怨恨母亲从小就抛弃了我们。也许就象郭敬明笔下的“有些记忆试图埋葬却永远记在心里!有些记忆试图记起,却永远被埋葬!”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
那写小时候的记忆,象是过去很久的岁月了,远了,永远只是模糊的记忆!
直到我初中毕业,要升高中的时候,那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才让我明白母亲的辛酸!从那个时候后,母亲的形象才在我的印象中有了巨大的变换。
中考的时候,我没有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虽然是保送了,可是没有考上。那个时候,村子里同龄的孩子都打工去了,因为贫穷!山村的孩子都是苦命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要支付大笔的学费让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更何况我家三姐妹都在念书。所以当时父母想让我撤学,可是我想继续念书,因此在母亲同事的家里,我和母亲讲了平生以来通话最久的电话。她的同事是比我只大一岁的女孩,喜欢叫我母亲婶婶,因为想家了回来探亲。我在电话里哭着说我还想读书,母亲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听了心里很难过觉得她偏心,对着电话那头的母亲大叫,哭得很厉害,后来母亲也哭了……谈话的结果是我可以继续念书,但一定要用功考上大学!
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母亲不让我念书,那个姐姐告诉我,母亲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很不容易,工资低,而且很辛苦很累。她说,有一次我母亲生重病还上班,因为舍不得花钱看病,在车间痛得晕了过去……当时我听了,大脑一片空白,我很想大哭一场。
以前所有的怨恨,变成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内疚!越是误会得越深,心里的越难过!
现在我终于长大,自己工作了,我想我会好好的孝敬父母!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我的家乡,也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我的家人,还有我那年迈的父母,只是遇上了磊后,他的真诚让我感动得有种亲切的感觉,大学生活里,我唯一一个对别人唠叨我家乡我父母的人!我想我不用兴师动众的给别人讲我的故事,我会小心的把它收藏在记忆里,我会认真的去品位,那些让我成长,让我怀念的带着幸福而又真实的故事,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疼自己父母!

篇十七:我的母亲
午后,雪下得更大了。从医院出来,一路上,我手里拿着替妈妈领的药,心里还惦记着病在床上的妈妈,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里,却不见妈妈的身影。炉子上的水壶不时地吐着白汽,桌上放着一碗未吃完的饭。
“妈妈上哪儿去了呢?”我正纳闷,邻居龙阿姨告诉我,“你妈妈刚才吃午饭时,听到收音机播送寒潮消息,说今晚气温将下降到零下十度,她扔下碗筷,背着梯子就上平台包水管去了。”
“什么?上平台去了?”我不相信自己耳朵似地问。是呵,上平台可真不容易!我们三单元没有上平台的洞口,须背着梯子到一单元才能上去,而且还得爬完六层楼。今天风雪这么大,生了病的妈妈……我急急忙忙地冲出了门。
狂风怒吼着,雪花飞舞着。我打了个寒噤,但还是咬紧牙关,沿着妈妈的足迹,赶到一单元上平台的洞口,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平台。妈妈迎着狂风,踏着积雪站在水箱前。她那件蓝色的工作服上布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花,被风吹乱的短发覆在她那隐藏着细小皱纹的额上,不知是雪水还是汗珠正顺着苍白的两颊淌下来。
我轻轻地走过去,有些埋怨地说:“妈妈,你干吗一个人跑到这上面来?你病着呀!”
妈妈答非所问地说:“妮,你来的正好,帮我把管子上的草包抓紧。”
她说着,用戴着手套的手按了按胸口,慢慢探身下去,抬起草包,艰难地直起身来,将草包盖住水龙头,用铁丝把它缠好,全部包好后,又从衣袋里取出铁钳,将铁丝拧得不能再拧下去了,妈妈才停下来舒口气,信手拉下脖子上的的白羊肚毛巾擦着额上的水珠……
我默默地替她帮忙,心中一阵难过,觉得眼睛也潮乎乎的,仿佛妈妈的那一声舒气,牵动着我的心灵。
回家的路上,我凝视着在积雪中行走的妈妈的身影,想了许多:妈妈是我们宿舍的住户代表,一有休息时间,她就走东家访西家。张家的水管坏了,李家的厕所不通,妈妈都热心地帮他们搞好,每月的水电费,房租通知单一到,她就从一楼到六楼挨家挨户地去收。这几户的居民都称赞妈妈是个热心人,我为自己有这样—个好妈妈感到骄傲。
想着想着,不觉巳到了家门口,抬头一着,门楣上那鲜红的“优秀住户代表”奖状是那样地耀眼。
我的母亲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师爱如山
下一篇:爷们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