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平凡的父亲

平凡的父亲



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父亲就拿起竹子捆扎的大扫帚刷啦刷啦地打扫院子。每次他都扫得特别用心,哪怕是一点纸屑一片草叶,也不容许在扫过的地上出现。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墙角落里用坏的几把扫帚就足以证明这点。对此我们兄妹几个人没有少反对过,因为总免不了在难得的休息日清晨被吵醒。每当我们在床上隔墙抗议的时候父亲总是呵呵地笑着说,记住了记住了,下回晚一点扫。可是后来一切照旧。

院子拾掇好以后,父亲又忙着劈柴,烧水,喂猪……直到母亲烧好早饭他才洗洗手招呼着我们一起吃饭。

父亲吃饭挺特别。一是,他用的碗大。说是碗,不如说是一个小菜盆,要占不小的地方。因为饭桌不大,母亲好几次让他用小点的,他都不听,还振振有词地辩护说,盛满一碗稀饭后不用再盛,多省事。我们几个小孩子都笑,说您把一天的饭一次吃了不是更省事吗?他听了,只是嘿嘿一乐,并不说话。再就是吃完饭后的净碗。不知他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每次喝完稀饭后,总要倒上一些开水,用筷子搅着,把粘在碗内壁上的少许渣子涮下喝掉。有时候我们笑他太吝啬,可是他不但我行我素,还让我们跟着学。接着给我们训话,说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啦,什么粒粒皆辛苦啦,说着说着就说得我们无话辩驳。

父亲从不抽烟,但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喜欢喝点小酒。流逝的时光慢慢地把他逼近了“古稀”之年,身子骨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硬朗,特别是因病做了点小手术后,我们兄妹常常劝他舍去这点爱好,有一次姐姐甚至给他买了戒酒的药物,每回他都说好好好,可是并不能坚持多久,仍不断在吃饭时下意识地拿出珍爱的黑瓷的漏斗口的酒壶斟满一小牛眼钟酒,慢慢地喝。有时在喝到尽兴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哼几首属于他们那种年代的小曲儿,逗引得他五岁的小孙子跟着咿咿呀呀地模仿——全家都笑起来。看着他那怡然自得的模样,我们也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毕竟人活得是一种心情,与其因不喝而烦躁苦闷,倒不如少用点敞快为妙。同其他朴实的农民一样,父亲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属于那种受点恩惠就很满足的人。母亲常常说他“一个甜枣吃不了”。他的文化水平是农校的夜学二年级——也许还没上完。他没接受过正儿八经的中国儒家文化教育,然而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点点浸润。这零零碎碎的儒家思想却被他认同接纳加以改造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有时候他也能说出一些令我们感到颇有些意外的词儿。印象中较常提的是“天地君亲师”。他常常就着某些小事借题发挥给我们讲要“礼敬天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戴国家领袖”之类的“大道理”。有时候他也说得相当动情。记得第一次领到了农村老龄补贴的55元钱时他很激动,一边点着钱一边给我们讲“公家”对农村和农民“真好”。先是一脸真诚地感激“公家”的惠农政策,再是教育我们要知恩报恩,好好工作,报效祖国。说到最后一个大老爷们竟然红了眼圈,没感动我们倒是把自己感动了,使得我们不知说什么好。()

真正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对长辈的“孝顺”。在他看来,“孝顺”是一个人能称之为人的唯一标准。有时我们和他分辨说还是“孝敬”的提法好,他往往就很生气,总是固执地认为既然父母给了儿女的生命,那么晚辈就应无条件地顺服父母,容不得一丁点儿的违背。他的这种提法我们虽然不是很赞同,但是他的做法实在是让我们钦佩不已。在爷爷因病卧床近五年的时间里,从求医问药到洗衣喂饭从嘘寒问暖到端屎端尿父亲一直是亲力亲为,从没见过他有不悦的表情也从没听过他说些怨天尤人的话。爷爷心情好的时候他那样伺候,爷爷无端发火的时候他还是那样伺候。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对于照料病人来说确实不短。常听老人们讲床头百日无孝子,父亲能做到五年如一日,这不就是平凡中的不一般嘛!所以我们是打心眼里佩服父亲的。

而且在“孝顺”方面,父亲早已形成了他的一套理论,他常常打比方说,一家几代好像是一棵大树,老人是大树的根,儿女是大树的茎叶,根深才能叶茂,孝顺老人才能使家庭兴旺发达。又说谁孝顺谁将来会更有福,他的这些话虽然朴实平淡但是仔细寻思一下,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很长时间了,想写一写父亲,但总觉得他太平凡了,无从下笔,今天总算满了心愿。
平凡的父亲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家有贤妻(之四)
下一篇:拾荒的老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