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理的文章



篇一:大理古城风韵
吹过下关的风,看过风情岛的花开,见过苍山的雪,还有洱海的月,风花雪月大抵如此吧,这样的季节,不再单调。而事实,四月的季节,苍山上看不见白雪,来不及去那所谓的风情岛便也没有看到花开,可是我还是很开心这次借以见习的机会,赏了这南诏国美好的风光。
习惯到一个地方,总要写点什么,算是给生命留点记号。如果说去丽江是一个心情的放逐,那么大理遍是一个让人沉迷的地方,湛蓝的天,澄澈的水,洁白的云朵,总是那么明媚温暖,仿若一幅色调艳丽的水彩,让你迟迟不舍得移开视线。
喜欢一个人游走在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里,看旧日的屋檐在阳光里闪烁古老的记忆,听风拂过青苔绿瓦,奏响生命的进行曲演绎不老的传说,心就这样,在温暖和煦的阳光里,在湛蓝如洗的晴空里,慢慢的沉淀,这便是生命最好的享受。
静静的穿梭在这古城故事的长廊,你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愫,会幻想最浪漫的偶遇,或者一见钟情,没办法,谁叫这里那么美。
因为要到三月街看药材,住的是在城西酒店,没有方位感的我误以为酒店前面的门算是西城门,其实是苍山门。夜晚下的苍山门,四四方方的城门顶远远看去就像一座荧光塔,屹立在古城的一方,衬托着苍山。
顺着苍山门而下便是古城内,繁华的街市和苍山的走势一致,往上往下有不少的岔街支巷。沿街全是店铺,游人晚上最多。街上大多是出售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美玉,水晶大理石等。也有土产、小吃、小玩意儿,云南小粒咖啡店更是随处可见。街巷间还有些老宅,庭院里稀疏有些花木,最有特色的是街上的渠水流觞,淙淙不绝,据说是来自苍山的清泉,“大理风情非自夸,清泉汩汩绕千家”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不为过,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来自苍山还是人造的。她们说这是丽江没有的,我没去过丽江,所以不知道,可是我喜欢这里,喜欢聆听溪流的声音。
还有洋人街,也许是因为那条街的洋人居多而来的吧,洋人街上数酒吧,咖啡馆,最多,就连招牌很多都是洋文,我英文不好所以很多都看不懂,酒吧的老板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以至于我们这群自卑了,幽暗的灯光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或点上一杯咖啡,或斟上一杯美酒,静静的享受着,随便点东西就是几百块,所以酒吧,咖啡吧,经营的不是饮品,而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你在别处体验不到的,所以去到大理,丽江,一定要去感受一下那种气氛。烛光,灯光,吉他,音乐。美好,安静。烟火气息,在空中蔓延,缓慢,带着如春温度。
还有城中最靓丽的一点,五华楼,相机聚集的焦点,夜晚下的五华楼多美,只要花两元钱,上去便可以体会夜晚的古城风景,楼上的风很大,从楼上俯瞰这座城,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着繁华的街市,在仰头看着漫天的繁星,会有很多遐想,这也让大多数游人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大理白族居多,白族民居是很讲究装饰的,特点注重门楼,一般都有飞檐翘角,斗拱彩画。我们住的城西酒店便是“四合五天井”格式建筑,非常之漂亮,有一种古典美,还有这里的白族姑娘也非常漂亮,一套民族特色的裙子,配上她们特有的发型,清清秀秀的样子,让很多男生死皮赖脸的要求合照留做纪念,姑娘总是很不好意思,可还是答应了。
还有洱海,一大群人提议去洱海,下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们到了洱海,海,我最喜欢的地方,一直站在那里,听前世的声音。海的天空总是蒙着一层浓郁的蓝,是我在大理的这几日的颜色,张扬,其实我只是想单纯的看看海,仅此而已。
来到大理,我想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略略慵懒的时光,休闲,亲切。当温暖的阳光融化了身心疲惫时,静寂之中一如重归故园。临走的前天晚上重归古城内,再细细的品味一番古城风韵,看到许多漂亮的明信片,我想给那些亲爱的朋友寄上一张古城美景,或洱海奇观,只是遗憾的是发现太晚,邮局已经打烊了,而一大早还得赶着回来,根本来不及,心中便有些失落,下次有机会去丽江一定早些给那些关心的人寄上一张明信片。
大理还有蝴蝶泉,有苍山,有影视城。因为累我都不曾去过。即使历史沉淀慢慢被覆盖,即使石板路已显得过于平坦,大理还是那样的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喜欢大理,喜欢南诏风情。

篇二:大理三月好风光
三月,一个渗透着诗意与风情的季节,澎湃在心里的激情和那些盛开在阳光下的花朵交相辉映着,仿佛是徜徉在岁月开始的时节,新奇与美感共存。
山川吸足了太阳的热量,把一个冬季的衰败和颓唐扫得只剩下精神的地表,碧绿的叶子重新长到了树枝上,一叶叶松针又在山脊上释放着全部的生命,各色花草趁着春末夏初的气息渐渐的占满了一片土地,伴随着这样的风景,我们迎来了三月的大理。
三月的大理就像是烟花三月的扬州,在青山遮掩下的城市格外的明朗,举世闻名的三月街吸引着中外的游人,在这样一个火热的季节聚集在一个上水皆美的地方。
三月街一般在农历的三月十五,持续七天。大理的盛情总是带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气息,在白族人热情的款待里,我们可以了解那些埋藏在山水里的美丽画面。( )
三月的天气舍弃了冬天无休无止的寒风,吹袭着的疼痛,也不是夏季难耐的炎热,只是淡淡的温暖,就像是新长出来的嫩芽,只是淡淡的一点,却可以装扮这个季节,还有浅浅的冷,就像是山中的清水,浅浅的泛着光晕。
还记得小的时候,和姐姐们一起去赶三月街的情形。阳光照耀着小脸,汗水浸湿着春衫,迷茫的小脸里寻找着关于这个生活了很多年却在生活之外的世界,人山人海的鼎沸之声,淹没着一个民族火热的心灵。
从一个山村走出来的孩子惊奇着这个神奇的世界创造的一个关于美的神话,听熟悉了的《五朵金花》,看遍了的山川秀丽。在炎热的时节看着赛马场了奔驰的骏马,欢呼的人群,似乎可以看到穿着白族服装款款而来的金花,在三月的季节携着风,带着雨,踏遍风雨的土地。
如今在远离了故乡的他方,突然忆起又是一年的三月了,又是那个繁盛的季节,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城市,花海的世界,清幽的天堂,烟花笼罩着城市,山林覆盖着水泥,欢歌伴着舞蹈的大理,心在异乡也是一阵温柔的感觉,三月的风似乎穿越了千里的距离来到身边,那些远去的人、事、物又一样一样的回到了脑海里。
年轻的母亲带着稚气的孩子,嘴里哼唱着的金花曲,大理三月好的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的女孩……匆匆的岁月带走着那些关于记忆里最美的风景,很快的像驶过对岸的船只,离去好远了。回望的距离只是跨越不了的时间的沟河,只能在那个稚气的时节看到母亲美丽的容颜,在记忆里回味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的付出。
三月的大理是那一个在记忆里和现实重合的母亲,无论离乡的脚步走的有多远,一旦听到三月或者大理,心头都会涌现出的风景,那是不舍不弃的家和爱。
千年的雪山,一个世界的花海,一季柔柔的风,照耀了几代人的月,那是梦中最美的地方,梦在那里放飞最初的理想,心在那里感受了最初的情,留下一份感恩,留下一份乡念,那是我最初的故乡。
想念故乡三月的天气,思念故乡着三月的气息,大理三月的味道,那是故乡的味道。
听说,又是大理三月好风光的时节,听说,三月的大理又是街景繁盛的时节,听说,三月的我好想回去的感觉,听说,大理,三月……

篇三:大理恋
风,在这里用最低的速度徘徊着,像一个不忍心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去上学的孩子,眨巴着眼睛,无限依恋,无限柔情。
花,锦团一样的簇拥在每一寸土地之上,开在春光里的感觉像是一个干渴了许久的人,看到一泓清泉,俯身而下的感觉,无限畅快,无限舒服。
雪,晶莹的坐落在苍山之巅,圣洁的投下那一抹神秘的色彩,它以无限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登上山顶,一览苍茫的大理城,站在云霄的触动,无限遐思,无限感慨。
月,在每一个清幽的夜晚升起,皎洁的光似那无暇的也,照耀着九州大同,当月亮在洱海的柔波里荡漾的时候,无限情思,无限清爽。
也许是时间的脚步走的太快,也许是遗忘的速度太慢,在无数个梦回大理的夜晚,我总是把大理的山水当做记录,一遍遍的回放,一遍遍的把泪洒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
我在问自己,我真的爱你那么深吗?高山是静默的,伫立在群山之间,没有回答,我只是听到了最沉重的叹息,像母亲在夜晚沉睡的时候响起的轻轻叹息。
我在问自己,我真的无法舍弃你吗?水在哗哗做响,同样没有回答,只是蜿蜒的在山石之间流淌着,仿佛是身体里的那些血液,昼夜不停的流动着。
我在问自己,一次次的把心弄得生疼。人在疼痛面前是最清醒的,在疼痛里我看到了那座永远圣洁的雪山,我清晰的看到风刮过的痕迹,看着花在每一个荒凉的地方开起来,看见月亮在海地边上慢慢照亮了夜空。喔,原来我真的爱你。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泪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像融进血液里那样的依恋着你,像依恋着我的母亲那样的依恋着你,我不能舍弃你,就像不能舍弃我的母亲那样。大理啊大理,我的故乡,山一样沉重的恩情啊,海一样无私的爱。
每一次站在崇圣寺的时候,我的心都是最激动的。背靠着巍峨的雪山,一点一团的血,掩映在苍山的各个地方,像调皮画画的小孩子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盒一样,东西拼凑成不一样的画面,前面是清澈的洱海,渔歌声声在飘渺的空气里闻得真切。
大理像一个温馨的港湾,容纳着我的忧伤。在外面我总感觉自己像一个受了气得孩子,嘟囔着小嘴,不知道该把委屈告诉谁。总是想着踏上你温情的土地,将我全身的疲累融化在你的怀抱里,不去想明天是否会袭来风雨,只是想这一刻贪恋着你的温暖,倾诉着我的委屈。
每次我离开,我的心都是痛的,我总是找风最大的地方站着,让我的心一点点在风中冷却,只有这样我才能离开。我害怕回望,可是每次在车子启动的时候,我还是习惯的向后看。
看着风中母亲的白发吹起,逐渐苍老的面容下那扶树而立的神情,看着父亲渐渐老去的容颜,在风声里渐渐佝偻的背影,故乡,大理从一个高高的大山缩减为一个小小的句点,我的泪似那泄了闸的潮水,汹涌而来。
苍松在碧蓝似海的天空下成长着,天空倒映在洱海里,像碎进了一块蓝布,均匀的织染着这片深情的土地,雪山似坚毅的战士,将身体拉得笔直,守望的力度使大理更富有着魅力。
大理恋,深深恋着的大理,是我那辛苦劳作的父母,是我那善良勤劳的姐妹,是我那故乡柔情的山水。

篇四:游大理
我对大理充满崇尚和神往。
感知大理却是在看了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之后,先生在小说中写了大理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描述了大理的茶花,还有令我痴迷的大理段氏王国。大理段氏名动天下,云游大理,便成了我心头的一个结。
那年秋初,我终于出现在云南大理的街头……
1、千年古刹崇圣寺
从大理下火车是个清晨,天尚未明,走出车站的时候,在璀璨的灯影里,有一面宽大的蓝底白字招牌,定眼细,上书:今生不容错过,7月12日——14日隆重举行崇圣寺开光大典系列文化活动,海内外著名的108位高僧大德齐聚大理,共同祈祷世界和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风调雨顺,和和美美。可惜的是,我们来到崇圣寺的这天,活动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
崇圣寺,就是《天龙八部》里的天龙寺,据说拍摄“六脉神剑”一段,就在此摄制。崇圣寺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年),是唐南诏,宋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鼎盛于宋大理国,经历代扩建,至明万历年间达到最大规模——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势;历史以来,崇圣寺就以三塔为首的五大重器著称于世,150年前寺损塔存,成为大理历史文化遗存中的一大憾事。
我们踏进这座千年古刹的那刻,正值午后,从很远的未知处,飘来一阵高低跌宕的和尚们的唱偈声,而阳光正好从西面照耀着,正面那宽大无际的寺院里,迎面矗立的三座高塔,更显宏伟辉煌。中间最高的塔叫“千寻塔”,“菱形”造型,建于唐代,据说,依照当时唐代美女的体形标准建造而成。走进前去,看到塔面嵌有四个金色大字“永镇山川”,传说在古老的时候,这一带经常闹洪灾,一位得道高僧云游至此,大笔一挥写下了这四个大字,之后,就再也没有水涝灾害了。塔顶原有一只雕塑大鹏鸟,1925年大地震,大鹏鸟坠毁,塔身倾斜,谁知后来却自己慢慢地又恢复了原样,世人称奇。左右两座无名氏高塔形状一模一样,细瘦造型,落座于千寻塔后百米处,建于宋朝,据说也是按照当时美女的标准建造。三座高塔均为土阶梯而非石阶梯。我深深为千年古刹中三座高塔的建造艺术所震撼。走过去很远了,还在回望那顶天立地、依山傍水的雄伟高塔。
再往后走,又是一座富丽堂皇建筑,高檐阔台,上书“南诏建极大钟”,里面存有云南“第一钟”,是1998年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而建。这时大家也都走累了,就说合张影吧。导游却说,崇圣寺一时半会是看不过来的,最美的景象,在“六合塔”。我还有六合塔,六合塔在哪?导游笑了,说“随我来。”导游是一位白族姑娘,红衫白裤,头戴彩色的包头(帽子),人很美丽。我们就随了她的身后,跟了熙攘的人群,沿了高低山路逶迤而行。导游姓杨,叫杨慧菊,很是健谈,她介绍说现在大理自治州白族人有160万之众,大理段氏王国只残存下古城最后一个土城门了,段氏家族已经不是大家族,白族最大的家族目前有严、杨、尹、董四大家族。这样说着,上了一个阶,又转了几道弯,然后又下了一道坡,便来到好大的一池碧水处,池水清澈见底,名曰“聚映池”,三面环山,绿树葱茏。在一棵遮天蔽日的合欢树下,我们回首来路,远远地望见“千寻塔”等三塔并肩而立,而池水中蓝天白云和三塔的倒影清晰可见,导游笑了,指着水面,说,“这不就是‘六合塔’嘛!”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三塔是实,三塔是虚,虚虚实实就合为六塔了呢。
大家虽有种被戏耍了感觉,但看到景色果真宜人,还是抢了镜头,留了合影。
2、洱海三道茶
乘船游洱海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洱海,顾名思义,像人的耳朵,它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孕育大理地区近4000年的历史,是大理主要饮用水源地,又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有文字介绍,洱海属于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965。8米,湖水面积达251平方公里,具有调节气候,提供工农业用水,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河”。
我们乘“杜鹃”号豪华旅游船,在洱海浩瀚的水面上漂泊了四个小时,其间停泊在“观音阁”和“南诏风琴岛”两个岛屿游览。小小岛屿很是火爆,白族金花山路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叫卖,大的石狮,小的玉佩耳坠,各种当地水果,还有洱海出产的类似黄河里的菱角一样的,叫泥果的东西。我们一边观赏,一边在叫喝声中沿石阶而上,迎面便有一座“沙壹母”铜像,落于流水花池内。据介绍,沙壹母是哀牢山下的渔女,在海中捕捞时触沉木而怀孕,生下了十个儿子,分别成为云南各族先祖,也被白族人视为始祖。再往后山上爬,就是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了,高17多米,重达460吨,是由269块汉白玉精砌而成。我瞅了半天,见菩萨面象女子身象男,说男不男说女不女,遂产生疑惑,导游说这不是南海的观世音,是他们云南观世音。我还是不解。
乘船游洱海,你可以坐在游船厅堂里,边喝茶边透过船窗或门欣赏外面的山光湖色;也可以登上游船的最高层,放眼飘渺的水面,望着那海鸟飞来踅去,伴着海风猎猎吹来,看那海水拍击船舷的飞沫;远处,有绿色的岛屿,还有漂泊的小小渔船,隐约着红白相间的白族女子,有歌声袅袅飘来。我问那是不是渔歌,导游说不是,那是采茶歌,我就不明白了那唱歌的女子为何在渔船上却唱起采茶歌来。导游又说,大理是个美丽的南方王国,盛产美味的茶叶和各色各样品种的山茶花,他们白族女人主要工作就是采茶,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金花,有千朵金花万朵银花哩,当然都会唱采茶歌了。渐渐地渔船驶远了,歌声也听不到了,可我还在凝望着,我在想着渔船上那个美丽又幸福的白家女人。
正长想中,同伴喊我了,说是白族舞蹈“三道茶”开始了,我便随了游人磕磕绊绊走进二层表演大厅,呵,厅还真够大的,大约能容纳200多人吧,三面为看台,有软座背靠椅,前有尺许宽长条栗色小桌,正对面是20平方米见方的表演台,就看到台后墙体上写着“大理白族三道茶”。一位全身洁白,头戴白色红边包头的美丽金花走上台来,在行了民族礼节后说道,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大理、五朵金花的故乡,请大家欣赏节目,并一同品尝白族“三道茶”。
第一个节目是花鼓舞,就上来四位红衫白裤的金花,四位穿淡绿颜色服装的阿鹏,手里敲着圆形小鼓跳将起来,边舞边唱,声音洪亮,鼓乐奏和,特色很浓。我正凝神观看,却从左侧看台处传过一小杯茶来,茶杯比酒盅子大不了多少。就听台上有金花介绍说,来到大理不喝“三道茶”不能算真正来大理,请大家现在品尝第一道茶——“苦茶”。
这道茶香浓味苦,怡神醒脑,寓意为生活的艰辛。我端起那小杯品了品,果真味浓而苦,但喝过之后又有一种苦而不涩绵绵不绝的醇香。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第二个节目又登场了,仍是四位白族金花,细腰长腿,一袭白衣,手持长箫,箫系红穗,翩翩起舞,头上身上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边舞边吹,箫声吟哦,彼长此短,使人如坠仙境一般。接下来就是第二道茶了——“甜茶”。
就有人从侧面用长方形的木盘托了过来,又一个传一个地传到每个人手中了。介绍说这甜茶香而不腻,补肺健脾,除湿散寒,寓意为生活是甜美的。
第三个节目是白族情歌舞,三个淡绿色服装的阿鹏,手持三弦琴,用红飘带挂在脖颈上,对着三个手拿精致圆形竹帽的金花,边唱边舞,有聚有合,一会一对一的舞唱,一会又三对三的唱舞。我听不太懂他们的唱词,但看出来那是阿鹏们在向金花示爱,就见那阿鹏们跪在地上,一会又叩下头去,然后又一圈一圈围着金花们唱将起来,最后大概是金花们相中了阿鹏哥了,便把手里的竹制帽子戴在了阿鹏们的头上。这时白族第三道茶也就有上来了——“回味茶”。
“回味茶”,说的是香甜苦辣麻五味俱全,介绍说品尝了苦茶、甜茶之后,再细品此道茶,又使人顿悟人生的三部曲。
接下来最后一个节目,就是掐新娘了。一对新人上场来,新娘一身红长裙,头戴大红花,新郎红衣白裤,头系红布稠;又有两位男女老者上场来,还有两个女伴娘,两个男伴郎,一齐舞唱。我仔细听,才听出点意思,说是白族金花嫁娶那日,新郎要掐新娘的,谁越掐得狠,掐得疼,谁就对新娘爱得越深,情意就越重。介绍说,有的新娘结婚一个多月了,胳膊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的痕迹。
品过三道茶后,节目就结束了,就有不少游客纷纷掏钱买茶。我便在船上闲逛,看到船展室里,有很多中央领导同志坐乘此船游洱海的合影,以及观看三道茶节目后和演员的合影。
3、蝴蝶泉
到云南大理去,是必须游蝴蝶泉的。
蝴蝶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61年秋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蝴蝶泉”三个秀丽大字,雕刻在石门额上方,和游览区的巨石上。通往蝴蝶泉一字并排着有三条路,中间被两米宽的凤尾竹林隔开,左手路为“阿鹏路”,路面石子铺就,凸凹不平,甚是难走;右手路叫“金花路”;中间“幸福大道”,是前些年新建的柏油路。苍山脚下,蝴蝶泉旁,找金花。这里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在大理,白族有个习俗,男女无论长幼,男叫“阿鹏”,女称“金花”,人在大理,无论问路,或是购物,一律是阿鹏哥,金花妹。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并不叫蝴蝶泉,是一处无底潭。一对英俊美丽的白族男女自由幸福地相爱了。男的走在左手路上,女的走在右手路边,中间隔着高高的凤尾竹,他们每天对唱着情歌去山里做活,经历了很多苦难,后人就把那两条路叫作“阿鹏路”和“金花路”。没想到是,他们美好的爱情却遭到了白王竭力反对,贪婪的白王看上了美丽的金花,他百般刁难这对挚爱的男女,为了争得纯洁爱情和幸福,他们一个在阿鹏路上,一个在金花路上,两个人对唱相思之歌一天一夜,最后双双投潭殉情而死,化作一对彩蝶,翩翩相偕于山水之间。那天的日子是农历4月5日,为了纪念这对英勇而坚贞的恋人,白族人把那天定为“情人节”。
我为阿鹏和金花美丽而凄楚的爱情故事震撼着。凤尾竹林悠然飘至一只孤单的彩蝶,倏忽又不见了。导游说,从前有成千上万的各色蝴蝶群聚在这里,相会在这里,其中有一对黑色带棕点雄雌蝶独立生活着,双双出没,从不离单,人们说那就是阿鹏和金花的化身,称其为“梁祝蝶”。我们这次来蝴蝶泉,并没有看到蝴蝶相会的动人场景,更无缘见到“梁祝蝶”了。不过,这里的标本博物馆记载着的蝴蝶种类有1300多种,这多少弥补了我们的些许缺憾。三百多年前,明人徐霞客曾经游历云南,他不仅详尽描写了蝴蝶泉周围的自然环境,并且真实地描绘了蝴蝶群集的奇特景象。他这样写着:
……山麓有树木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而出,清冽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可惜,这种绚烂景观我们无缘目睹,但那流水依然。导游说,你们去掬三把水洗洗手吧,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气的:一把是财运,一把是官运,一把是桃花运。我虽然不信,但贪图个吉祥,还是随了如蚁的人群,满满地洗了三把。
返回的车上,导游告诉说,她们白族女人穿戴是很讲究的,女人的帽子不叫帽子,叫包头。穿红艳衣衫,包头飘带穗子上没有佩花,垂在胸前的,是没有结婚的金花;包头穗子上佩戴花朵的,金花虽没结婚,却是名花有主了;穿淡色衣服,把穗子盘到包头上的,那是已经结了婚的金花。金花们包头上的穗子是不可以随便摸抚的,因为那是爱的信物,一个阿鹏如果抚摸金花包头上的穗子,就说明他爱上这个金花了。白族金花嫁娶那天,眼上都要戴副墨镜,胸前要佩挂石镜,那是因为金花们离家前要哭三天,谁哭得越厉害,眼睛肿得越高,就说明谁越孝顺,所以娶的那一天就要带个墨镜;胸前的石镜是用来辟邪的。临走的时候,娘要喂女儿吃两口饭,第一口金花不能吃,要吐到自家的后院里去,表达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还有余粮留在娘家;第二口金花也不能吃,要等到了婆家,吐到婆家的院子里去,表明金花嫁到这家来不是来受气的,不是白吃白喝来的,是带粮食来的。导游是个不到20岁的白族金花,美丽的包头,飘动着长长的穗带,红红的衣衫,白白的裤子,亭亭玉立。她说她读汉人学校中专毕业,难怪她汉语如此流畅,我们问她现在做导游,以后年龄大了怎么办,她飒然一笑,然后是短暂的沉思,她说,以后转行干别的,再说吧。
流水桥头,挥挥手作别。风中,她那红白衣衫一张一弛,恰似那翩跹的彩蝶,我竟有了一种留恋的感觉,不知怎的,我此时又想起了蝴蝶泉下的那对“梁祝蝶”来……
描写大理的文章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日出
下一篇:春雨中的岑山岑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