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篇一:童年趣事
夜,无眠。闲看一些杂志看到关于童年的回忆,好玩有趣的一幕幕涌上心头,每每想起就会咧嘴笑起来。童年趣事回忆起来很幸福,玩起来很疯的。
五岁那年,姐姐刚学会骑自行车带着我准备出去兜风,邻居家的孩子也非要跟着,于是姐姐就带我们两个一前一后的走了,突然来了个大坡,姐姐一时着急下不来,也忘记后面还坐了个人,就一脚把他给踹了下来。过后,我跟姐姐都笑得直不起腰来,发现他却坐地上无奈的哭……
六岁那年跟一个远房亲戚去送表姐结婚,把我带过去的亲戚没跟着去送亲,光自己坐车跟着一大群人去了老远的村子,当时光知道是去走亲戚,别的什么都不懂,谁都不认识,下车后就乱走乱转,也不知道坐哪吃饭,于是随便找了个人少的桌子坐下,吃了点儿,最后跟着车又回来了。到家了跟家里人一说,我才知道自己的傻,跟着娘家人去的,结果自己却坐到了人家婆家的席上吃了顿饭回来。当时好可怜无奈又尴尬的我呀!回来让家里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记得七岁那年,一次跟邻居家的两个小男孩去岗坡上玩,看到直径一米五左右,用来浇田的水泥大粗管子,几十米长,一直延伸到大坡脚下,三个人觉得好玩就跳下去,钻入钻出,一直疯玩到很晚才回家,到家奶奶却说我头顶流血了,赶紧给我包扎。哇!光顾着玩,居然始终没有感觉到痛,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真的不相信还有这样疯癫的童年!
八岁那年,奶奶过生日包的饺子熟了,我见姐姐跟表姐坐到邻居家准备要盖房的石头堆最顶上吃饭,我也就端着饺子往上走,还没到顶呢,就连人带饭把我重重的摔了下来,两个姐又是对着我一顿狂笑……只记自己哭哭啼啼得把嘴唇摔破都流血肿了,最后也没吃成肉饺子。到现在都记得委屈的自己在妈跟前哭时的情景。
九岁刚学会骑自行车,就骑着车子走一条即陡又高的大坡,当骑到快下面时,害怕了,想停下来,慌忙中去捏闸,发现车子没闸,就一下子摔了出去,结果又是大哭,表姐跟姐姐看到了赶紧去扶我起来,好深痛的教训,直到现在都有些恐惧那个大陡坡。有时跟姐姐一块议论起来她却都是对我大笑不止!
童年搞笑的事太多了,可能是小时候太无聊了吧,一次莫名其妙的与同学一块跟着村里人家结婚的车队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跟着人家新娶的媳妇上车最后又跟回来,由于我觉得我们两家是远房亲戚,就坐到人家的席桌准备吃饭,那个亲戚发现了就过来跟我说话,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不举行为,我俩这才一拍而散。嗨!那个谁?你还记得傻傻的我俩呗?
还有还有大中午的不吃饭,跟着村子里人家哭丧的车队一直走,看着人家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直到人家上了大马路坐车都一一离去,意犹未尽的才肯回家。到现在想想我都觉得这种事是最无聊透顶的事,小时侯却觉得趣乐无穷……
傻傻的自己,傻傻的童趣!

篇二:童年趣事
童年的趣事童年,多么诱人的字眼儿。一看到它,那一幕幕有趣的往事便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沉浸在甜蜜而幸福的回忆当中。( )
记得四、五年前的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开始找东西玩儿。忽然我看到了妈妈的那双黑皮鞋,我眼睛一亮,“对了,妈妈的皮鞋这么脏,全部都是黑色的如果我帮她洗一洗,妈妈回来一定会表扬我的!”说干就干,我拿出抹布把它放进早已装满好水的盆子里,把妈妈的皮鞋拿了过来,直接把湿透了的抹布往皮鞋里面一塞,然后用肥皂把皮鞋的表面擦了一下又用抹布抹了一遍就开始为皮鞋“擦汗”了。我看了皮鞋一眼,它那个样子真像个落汤鸡,当我自以为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看见皮鞋的表面还是黑糊糊的,并没有变白,而里面的却是白的。我有点儿疑惑不解:“咦?为什么我使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擦不干净?”我又试着擦了几遍结果还是老样子,我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外面弄不干净我就把里面的弄成黑的,这样不就好看了吗?我又动起手来,我学着妈妈平时擦鞋油的样子把鞋油挤进了皮鞋里面,然后用刷子把鞋油均匀的刷开了,终于这双皮鞋被我洗“干净”了,我暗暗得意,妈妈一定会好好的夸奖我一番。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不禁有些得意洋洋。
不一会妈妈回来了,我一脸的笑容,妈妈见了说:“怎么,我的宝贝,有什么高兴事说出来让妈妈听听!”我天真地说:“妈妈,我今天帮您做了一件事耳,您一定要好好表扬我!”“哦?是吗?告诉妈妈你做了什么好事?”妈妈露出诧异的表情。“我帮您把您的皮鞋刷干净了!”我得意的说着,“您快去看看吧!”“什么?你帮我刷皮鞋了,我的皮鞋才刷过的没有脏啊!”妈妈更加惊讶了。妈妈看见她的鞋子后不禁哈哈大笑:“你这个小傻瓜,你是不是用水擦的?”“是啊!”“你是怎么擦的?”“这个嘛!很简单,就像洗衣服一样!”“洗衣服?哈哈哈……”妈妈笑的更开了,“小傻瓜,皮鞋沾了水之后就回变形,你又把皮鞋里面弄的那么黑,妈妈怎么穿?”“因为我看见皮鞋的外面是黑的,好脏啊!里面又不一样,我擦不掉外面的,所以……”我刚说了一半,“皮鞋本来就是这个颜色嘛!难道黑色就表示脏吗?”“这……”顿时我的得意没有了,害羞的低下了头。
直到现在我一回想起这件事就想笑,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应该思考后再下结”“这……”顿时我的得意没有了,害羞的低下了头。直到现在我一回想起这件事就想笑,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应该思考后再下结论。

篇三:童年趣事
这两天让我想起童年的许多趣事和难以忘记的对父亲还有姑妈的报答之恩。今天兴致勃勃的用键盘敲打出文字来记录童年点点滴滴。——题记
父亲和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辈子和泥土相依为命。生育四个儿女,母亲怀我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计划生育,但还是偷偷的生了我。在我八九个月的时候,母亲告诉我因为都要去生产队上工,经常等我熟睡时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等我醒来的时候因为饿自己会从床沿爬到地面,也因此常会爬到床底下,然后又睡着了,等她们回来的时候我却不见了,那时候母亲以为我被“黄鼠狼”给偷走了。也吓了一身汗,结果在床下找到我。估计也意味着我在慢慢的成长中变的调皮。
在那个年代家里很穷,虽然父亲母亲都是文盲,可他们的思想能够走在旧社会的前端。那时候父亲就用他相依为命的二胡为我们一家讨来生计,供我们姐妹四个读书。
小时候的我就知道特别爱美,但是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再给我穿,身上的补丁一个挨着一个,过年也不例外,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每次看到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能穿新衣服心里特别羡慕,可就在八岁我懵懂的时候,父亲挣回来的钱我就吵着嚷着叫母亲去街上给我买新衣服,而且还要求必需买带金丝的衣服,因为穿在身上会一闪一闪我特别喜欢,在小伙伴面前特有荣耀感。母亲最终没有呦过我的吵闹带我去街上买了一件带金丝的裤子。到现在的我还记忆犹新,黄色的布料是带皱纹的,金丝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我在家是排行最小哥哥姐姐平时也都让着我,买回来的新衣服那当然先是和哥哥姐姐炫耀一番,然后就穿上它从村头到村尾我的小伙伴家去炫耀我的新衣服,她们很嫉妒和赞美,也都吵着嚷着叫她们的母亲去买和我一样的带金丝的衣服,可不一会就听到她们的哭叫声。想必是她们的母亲没答应的原因吧(我是不是罪魁祸首)。其实和我同龄的孩子她们的条件都比我的好,她们每年都能穿上母亲为她们买的新衣服,而我却只能穿旧的衣服,好像从没穿过新衣。也许我是在不经意间去炫耀只是想告诉她们我也穿上了母亲为我买的新衣服吧。
她们因为家里条件要比我好,六岁就开始上学堂了,而我却呆在家里因为哥哥姐姐她们要入学。我那时候就不肯上学,父母也当然就随我了因为反正孩子多了,一个不上学也没有关系的,在那个年代,跟我同龄的小孩不上学的很多。可就在我八岁那年过年城里的姑妈回老家探亲,(那时候我们在农村有一个城里的亲戚来到农村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而且还是大城市的。都跑来我家看姑妈,因为姑妈会带好多好多好吃的来,每个孩子来我家姑妈都会发糖果,我那时候因为有了城里的姑妈特别有自豪感。小伙伴们也特喜欢和我玩)。
回来探亲的姑妈看别的小孩都去学校报名了,我都八岁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姑妈就骂父亲为什么不给我报名?当然父亲说我不想上学。姑妈就做我的思想工作,我不懂姑妈跟我讲的那些道理,但是姑妈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还记得,姑妈说:“你上学了,有朝一日也会跟姑妈一样呆在城里生活多好”。认好多字,学好多知识。我被姑妈说服的不是我能够认好多字,学好多知识而上学的,是能够有一天呆在城里那该多好!因为城里的孩子都穿漂亮的衣服,有好吃的,还没有农田,所以才被姑妈说服去入学的。
记得入学的学费是姑妈帮我交的,还帮我买了新书包,文具盒,一双新皮鞋,我特别兴奋,上学了原来还有新衣服穿也有新皮鞋穿真的好开心,我在心里暗自高兴能有这么个姑妈真是太好了。
是姑妈的出现扭转了我童年的第一步,也扭转了我的人生。其实姑妈那时候很少回乡下,八岁那年好像是姑妈第二次回乡下。如果不是姑妈的及时出现,及时入学。我都不知道我也许现在也和父母一样和泥土相依为命吧?
小时候的我特喜欢留长发,虽然穿的都是补丁的衣服但是身上却清清爽爽。记得我刚入学在学堂里的时候,由于孩子多了,不到一个礼拜头上却染上了好多虱子,母亲要帮我剪头发我不肯,母亲说只剪一点,我答应了,结果母亲给我的头发剪的好短,这也没关系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还帮我剪了一个,那时候在我们说来,是叫(马桶盖的头)也就是,现在的“波波头”。当然是我的头型前后一样齐而且很短。(看起来跟马桶盖似的。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形容用这样一句话)。反正简直不能见人的那种。我很生气,给自己关在房间不肯出来。那时候小学就在我们家隔壁,第二天我不肯上学,母亲急了叫老师来了,我才肯罢休。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打闹还在下课时间和同学们用一分的硬币猜字来赢钱。经常为了这件事和同学们打架。清晰记得那一次,和一个女同学为了赢一分钱而大打出手,揪头发。抓脸,被老师发现站了一课堂黑板。从那以后再也不敢在学校里这样做了。
我小时候性格特别像男孩,有一次去同村的小伙伴家玩,她家的老母猪估计要分娩了,刚好躺在她家的大门口,当时小伙伴有说她家的母猪会咬人,叫我们从猪尾巴后面进屋,其他伙伴都听从小伙伴们的话从后面进屋,而我就不信这个邪,偏要从猪头过。结果真的被老母猪给咬了一口,当时鲜血直流给她们吓死了。至今我的左腿上还留有一道很深的疤痕,也算是永久的记忆吧,始终忘不掉那一幕,虽然已经对那件事不是很清晰了,但是现在每次看到腿上那道疤痕时,就会想起我小时候的情景。
还有一次和隔壁家的同龄男孩打架,至于为什么打架不记得了,只记得他把我按倒地上,然后踢我,我又打不过他生气的哭的很厉害,他吓的跑回家了。我不肯罢休,跑回家搬来了救兵也就是我的小哥来把他从家里找出来二话不说就把他按倒地上,我用手掐他耳朵,掐的流血我才松手。
然后我又去找另一个和我同龄大的女孩在空地上玩耍,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又用母亲的捡粪的粪铲却给她额头敲了个洞,当时鲜血喷了出来,那一次给我吓的不轻,丢下粪铲就往家里跑,躲在房间直打哆嗦。那伙伴哭的好厉害,当时母亲在菜园里听到哭声以为是我,丢下手中的活,回来一看是另一个孩子,就问什么原因,当知道是我闯的祸时,母亲立即带她去村卫生院包扎。回来后母亲打了我,还说怎么生了我这样的一个女儿,到处惹事。母亲为了像女孩的父母道歉,把家里的鸡蛋,老母鸡都拿去道歉了。母亲那时候经常骂我,说我投错了胎。
而我那同学额头上至今还留下那道深深的疤痕,每年过年回去她还开我玩笑呢。每每那时候我很愧对小时候的无理和野蛮,然后她又说她的额头留有我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记忆和那份友情。是啊,也许就因为这样的印记给我们的友情牢牢的捆绑在一起。虽然不再同一个城市,也很少联系,但是我们的心却紧紧的扣在一起……
现在写写童年的这些趣事,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篇四:童年趣事
看露天电影
电影,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人们文化生活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是边远地区农村接受新事物、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对农村人来说,看电影和读《大众电影》已是奢侈的文化享受,所以农村孩子对看电影也就特别渴求,那种特有的情结和奇妙的感受,只有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才能理解。
随着电视、录像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看露天电影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更没有多少人到电影院看电影了,许多乡镇上的电影院基本上被拆除,就连县里的电影院,除当会堂和节庆演出之用外,一年也放不上几场电影。当然,大城市里恋爱的年轻人花几十元进豪华电影院,喝着几十元一杯的咖啡,两个人坐在豪华的包间里联络感情,那又是一种时尚。珍藏在我记忆中的,是大家都爱看电影、农村孩子看露天电影的故事,尤其是这些日子,看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童心回放》中的许多老电影,更是勾起我童年时代关于看露天电影的许多回忆。
那个年代,看电影在童年生活中是最有吸引力,也是最开心的事。还记得,为了能看一场露天电影,我们总盼着村里搞些什么宣传活动,或是盼着家境宽裕的人家办一台喜事,因为只有那样才有露天电影让我们看。一听到村里要放映电影的消息,整个村庄就会为之沸腾起来,孩子们更是奔走相告,叽叽喳喳地讨论放的是什么片子、是不是战斗故事片等问题,那时的心情,简直比过年还快乐。放映队要来的那天,孩子们就不约而同到村边的大槐树下迎接电影队的马帮,争着抢着帮忙牵马、拿东西,把电影队接到目的地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家,早早地把家里高一点的板凳搬到临时电影放映场把好位子,太阳还没下山,整个场子已错落有致地摆满了凳子。为守位子,许多孩子连晚饭都来不及吃。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电影终于在生产队长的讲话之后开映了,银幕上八一、长春等电影制片厂的片头图案和序曲一出来全场便都安静了下来。在我们看来,那是最美的图案和最美妙的音乐,它让我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一切。不管是什么题裁的电影,我们都全神贯注,就是在换胶片的间隙全场也都鸦雀无声,要是一看到《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之类的战斗故事片的片名,孩子们就会高兴得发出尖叫声。一两部电影放完后,才觉得头都饿昏了,回到家,不管是喝稀的还是吃干的都要撑上几大碗。第二天,课间讨论的话题也都是电影,为谁记的台词最多、谁学得最像等争论不休,一部不长的电影却让我们快乐了好长一段时间。
因为村里一年也放不了几场电影,实在无法满足我们爱看电影的强烈欲望,于是,走场子看电影就成了我们寻求文化享受的一种主要方式。我们常常不畏艰辛,翻山越岭地到临近的村寨看电影,只要得知哪个村寨要放电影,不管是新影片还是老影片,我们都会草草地吃点晌午饭,然后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带着返回时需要照明的火把一路小跑,直到看完电影深夜才回到家,有时遇到下雨天火把不争气,就只好等父母来接人;有时遇上喜欢的影片,我们就会乐此不疲地跟着放映队来回奔跑,几年下来,方圆十几里的村寨都留下了我们走场子看电影的足迹。
我们爱看电影,也学着演电影,在割草、打柴、放牧的时候,学着《平原游击队》等电影里的故事分组在田间、树林过一会当演员的瘾,常常为谁当李向阳、鬼子司令山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好轮着当正面人物,每次都是玩尽兴了才想起回家。因为学《地雷战》在路上挖坑、在麦地里踩坏麦苗,学武功片《少林寺》舞棍弄棒伤到了同伴,也少不了被大人训斥。
如今,每当看到那些熟悉的老电影、听到熟悉的电影插曲时,我的心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看到了露天场地里用两根木料固定的银幕、看到了那群衣服破烂身体瘦弱但欢乐无忧的伙伴、听到了放映队发电机“突突突突”的响声……
捉泥鳅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大哥哥好不好咱们捉泥鳅……”这是一首曾经风靡一时的儿歌。不过,我们捉泥鳅的季节与歌里唱的不太一样,经过一年的劳作,绿油油的稻浪渐渐变成了金黄色,而我们的魂,整天就让稻田水沟里的泥鳅勾了去,以至于才放学,老师的后脚还没跨出教室,我们已约好伙伴来到稻田里。
那时,稻田里泥鳅特别多,稻穗才泛黄,为了放干稻田里的水,农人在田间开挖出许多小水沟,无处可去的泥鳅就集中到了小水沟里,等水半干时,我们就沿着水沟看泥鳅留下的气孔,有气孔的地方,只要扒开泥浆,准能捉到又肥又大的泥鳅,有时还可以捉到大黄鳝。捉到的泥鳅用狗尾草串在一起,用树枝扛着,就这样在稻田里穿梭显摆。也有捉到忘情时不小心将水沟堵死而被大人赶出稻田的时候。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捉的泥鳅也越来越多,再看看对方,一个个弄得满身是泥,于是找条干净的水沟,把脸上、衣服上的淤泥清洗干净,饿了,就拾些柴禾,烧几条泥鳅解馋,更多的时候则是将这些战利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记得以前,给城里长大的孩子讲我们捉泥鳅的故事时,他们都羡慕得眼睛发绿,可是现在,即使和农村孩子说起这事,他们也不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也难怪,现在都是科学种田,化肥农药一到田间,泥鳅自然就少了,偶尔捉到一两条也是基因突变,形体怪异,没人敢吃。虽然有专门的泥鳅养殖业,只要想吃,市场上的卖价也不是很高,但我还是对童年捉泥鳅的事恋恋不舍,难忘的或许并不是泥鳅,而只是与伙伴们穿梭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捉泥鳅的快乐。
打鱼
提起打鱼,村边的那条小河给了我们太多的快乐,时至今日,与童年伙伴的嬉戏声和小河哗哗的流淌声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暑假和寒假,我们能帮家里做的事情便是放牛,因为包产到户后,每户人家都要养几条耕牛、一两匹毛驴、几只羊和几头猪,一到放假,我们就要投身到这项农活中,而这,也是我们最乐意参与的事情。尤其是暑假,与要好的伙伴赶着牛到村外的小河边,既可以放牛又可以玩个痛快,因为那里水草肥美,最有吸引力的是给了我们太多快乐的那条小河,它既是我们天然的游泳池,也是我们的鱼塘,其中有着白鱼、扁头鱼、江鳅……
有那么几年,我们的暑假几乎都是在那条河边开心地度过。我们捉鱼的办法有多种,一种是把核桃树叶或鱼藤捣碎了放到水里腌,鱼的眼睛因为被这些捣碎了的叶子汁腌瞎而飘出水面,现成拿个小竹篓就轻而易举地把鱼打捞上来了;一种是先在河的上游用木棍把石头撬翻,在下游水面窄的地方用小竹篓接住,不多会儿工夫一定会有收获;还有一种是将家里备用的雷管、炸药制成炸药包,把导火线和雷管安好,用塑料袋包实,下面系个石头以便让炸药沉到水底,点燃后扔进深水潭,然后跑到远处大石头的后面藏好。炸药一炸开,水面便飘满了鱼。用自制的鱼钩钓也大有收获。不管用什么方式,反正我们总会使尽浑身招数,保证午餐一定能吃鱼肉喝鱼汤,一天下来,除了自己在野外烧吃或煮吃的,每个人还可以分到一些带回家。
或许是因为当时打鱼的人还比较少,生态也比现在好的缘故,所以河里的鱼让我们捉到忘乎所以,有时因为光顾着打鱼而忽略了牛,不安分的牲口便跑到人家青苗地里大饱口福,回到家,免不了挨大人的棍子。为此,我们开始学会了分工协作,留几个年纪小或是打鱼技术不太好的看牛。
后来,经常见到外来人用小型发电机、生石灰和药腌等方法捕鱼,收获不菲,许多小鱼无辜丧命,村里人都觉得太不人道了,我们也讨厌这些人,但也仅仅是讨厌而已,反正这小河又不是谁家的,谁也不好管。
就这样,又过了好多年,河里的鱼慢慢变少了,如今回去,听村里的老人说,小河里已难觅鱼的踪迹,村里的小孩子自然也就难以享受到放牧河边时还可以打鱼做中午饭时那种香喷喷的美好时光了。
采磨菇
暑假,在扮演放牛郎的角色时,除了放牧小河边外,还可以结伴把牛群赶上山,牛一上山,采磨菇、玩打仗便成了我们最大的乐事。
那时,满山都是茂密的森林,走进去,到处都可以见到几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有杂木、有松树,牛一旦走丢,是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的。农历六七月的山,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树下的草又嫩又肥,最是放牧的好去处。
放牛娃除了玩打仗的游戏,一个最大的乐趣就是采磨菇。从家里出发时,每个放牛娃背上都会背个小背箩,头上带个竹斗笠。来到林间,只要在树荫下扒开落叶,就可以找到一些青头菇、麦头青、稻谷黄、松茸、蛋黄之类的磨菇。放牛娃从小得到父母的指点,都会区分有毒和无毒磨菇。用点心思一天就可以找到一小背箩磨菇,运气好的时候,我们还得把上衣的袖子和领口扎好,满满地装上一大袋,架在小背箩上背回家,一个假期结束就可以攒到一大袋干磨菇,或家里招待客人用,或到街上卖了补贴家用。到了中午,我们也不忘犒劳自己,捡些干柴生火烧磨菇吃,和着带来的中午饭,其乐融融地享受一番。
然而,经过几年的乱砍滥伐,如今山上的树越来越少,许多山变成了光秃秃的黄土坡,现有的树也大都是小树丛,当年茂密的森林也成了永恒的记忆,后来长出来的树也因为山上到处发现了铜矿而不断被砍伐,一天天地逐渐减少,我担心,现在的小孩子已经没有了像我们拾磨菇时茂密的森林,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再过几十年,就连给生长在山里的孩子讲述关于森林和磨菇的故事也要借助科普读物了……

篇五:童年趣事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让我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滩上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串闪亮的贝壳,那里面藏着我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一)君文惹事
蒋月那大脑袋,压根儿就不知道君文那小脑袋里的事情。
学校一放寒假,村里的晒谷坪就热闹起来了。
那一天上午,小朋友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打陀螺,有的在踢盘,有的在磨洋工,有的在跳远,有的在看图书,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唱歌跳舞,也有的在讲故事,还有的在角落里烤红薯。蒋月带领弟弟三狗崽和芬芬叔叔的大儿子君文在下三三旗。
玩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堂弟君文对蒋月说:“小哥,你把那些大鞭炮卖给我吧,我有五块钱,全部给你。”
蒋月想,九个鞭炮卖五块钱,当时买的时候,两毛钱一个。蒋月点头同意。于是各自回家,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堂弟君文左手拿着一盒火柴,右手拿着一条长长的棍子。蒋月带领弟弟三狗崽跟随着堂弟君文又来到晒谷坪。
堂弟君文说:“我要用鞭炮去炸晒谷坪旁边的那几堆牛屎。”小朋友都围过来看热闹。
蒋月说:“炸牛屎,一点也不好玩。”
君文不停地笑,说:“好戏还在后头。”
君文把一个鞭炮插在牛屎上,然后点燃,爆炸,牛屎被炸得稀巴烂,小朋友们哈哈大笑。第二次,也是一样。
君文觉得不过瘾,他悄悄对蒋月说:“你们这次要站远一些,我把三个鞭炮的引线扭在一起,让那些小朋友知道我的厉害。”
蒋月带领弟弟三狗崽离得远远的。君文原来想让牛屎飞到小朋友的身上,万万没有想到,鞭炮的威力大得惊人,除了有五个小朋友中招,当然还有君文自己。
君文对蒋月说:“我回家换衣服,你们到宪旺他们屋后面等我。”蒋月把弟弟三狗崽送回家,就来到了宪旺他们房子后面。只见君文左手拿着一盒火柴和鞭炮,右手还是拿着一条长长的棍子。蒋月跟随着君文来到一个猪栏门口,猪栏连着房子。猪栏里面有猪,上面全部是稻草与木柴。
君文告诉蒋月:昨天他已经来过,木柴上面有黄蜂窝。蒋月望过去,确实有黄蜂窝,有几只黄蜂正伏在窝上,应该还不知道有人要干掉它们吧。
君文说:“先用鞭炮飞上去炸,比较过瘾。”几个鞭炮炸完了,黄蜂窝还好好的,只见数只黄蜂在飞来飞去,猪栏里面的猪也在转来转去,要不是木门高过蒋月的肩膀,猪早就跳出来了。蒋月偏偏在这个时候尿急,说:“等我两分钟再发起进攻。”
君文自作主张,用那一条长长的棍子去碰黄蜂窝。只轻轻一碰,黄蜂窝掉了一半。也许是黄蜂生气了,非常恼火地向君文发起进攻,君文的嘴巴被叮得翘了起来。
蒋月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君文一手捂住嘴巴,另一只手指着黄蜂窝那个方向并强忍着疼痛说:“小哥,快点救火。”
蒋月拼命地朝着冒火烟处扑打,直到没有火烟冒出为止。蒋月还不放心,快速回家提了一桶水,用水瓢舀水淋了一遍。然后,蒋月用小便拌些许黄泥涂在君文嘴巴翘起来的那个地方。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身上有牛屎的小朋友的家长投诉说:“蒋月真没有教养,堂弟君文炸牛屎,他也不阻止。”
宪旺他们家投诉说:“如果稻草与木柴着火的话,猪就会变成烤猪,不但会烧了猪栏,而且还会烧到房子。”
在这个村子里,芬芬叔叔是个大人物,也是老师。他当着蒋月和君文的面狠狠地说:“以后再也不要这样子了。”
(二)担水与斗狗
村庄东头河边是水井,叫四清井。每到傍晚,家家户户担水的人们,男女老少,大桶小桶,或抬或挑,川流不息,来回穿梭在担水路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蒋月刚开始学担水是与弟弟三狗崽一起抬水,一前一后,用竹棍抬着装有二十多斤水的小木桶,一摇一晃,在一条近三百米的石板路上颠簸,等回到家的时候,桶里的水就只剩大半桶了,因此父亲微笑着说:“半桶水,自己用来洗澡都不够。”
慢慢地,蒋月学着用小木桶挑水。总是用右肩膀挑,没有学会换肩,走十多步就得休息一会儿。他最记得,自己的脚步与水桶配合不协调,费尽力气回到家,桶里的水却少了很多。渐渐地,他掌握了挑水的要领。
蒋月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挑井水。蒋月家就一只水缸,两挑水能将一只水缸装满。水缸装满了,水桶还空着,于是再去挑一挑水来。从家里到水井边,每天来回几转,当蒋月把一只水缸灌满的时候,他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有一天下午回到学校,蒋月就听生富说他家昨天晚上买回了一条看家狗。生富说,只要这条狗在门前,听到有响动,就会立刻追出来,一边吠叫,一边追人,追上了就咬人。蒋月一想到去挑井水的时候,一定要经过生富家门口,就毛骨悚然。蒋月曾经听大人们说过,村里有一户酿酒的,家里也养了一条恶狗,别人想去买酒却又害怕那条狗,因此生意相当差。后来酿酒的人家把狗卖了,生意兴隆,精彩极了。
下午放学回家后,蒋月担着水桶,经过生富家门口的时候,都会轻手轻脚,生怕惊动他家的那一条看家狗。可是,就在蒋月挑着水返回途中,路过生富家门口的时候,蒋月听到狗叫了几声,即刻脚下打软。狗刚刚追过来,他就吓得快速放下水桶,拼命地跑回了家,此时他右脚足部皮肤局部的鸡眼也在隐隐作痛,那个难受劲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
蒋月的父亲正在劈柴,看了看蒋月,急忙问:“怎么啦?热得后背衣服都湿透了。”蒋月想说那不是热的,都是被狗吓出来的冷汗。他张了张嘴,终究没好意思讲出来。蒋月只是告诉父亲:“另外拿一根扁担去生富家门口把水桶挑回来。”蒋月跟随着父亲刚到生富家门口,一条大黄狗一边吠叫,一边追过来。只见父亲举起扁担,才把那只狗吓退,才把水挑回家。
蒋月知道,人与狗斗有三种结局:如果赢了,就比狗厉害;如果打平了,就和狗一样厉害;如果输了,被够咬一口,就连狗都不如。蒋月在心里想:明天去挑水,路过生富家门口的时候,如果也像父亲那样举起扁担,就可以把狗吓退了。
第二天放学回家后,蒋月担着水桶,胆战心惊地经过生富家门口的时候,狗追了过来。蒋月举起扁担大声呵斥:“来吧,老子干掉你。”蒋月没有把狗吓退,反而,那狗呲牙咧嘴,蒋月没有办法,只有拼命跑。蒋月两条腿,最后还是跑不过四条腿的,被狗在左脚小腿处咬了一口,哇哇的哭。
纯属巧合,芬芬叔叔扛着锄头刚好路过。芬芬叔叔眼疾手快,追过去只一锄头,那狗就一声惨叫,逃回去了。蒋月听见生富的父亲说:“打狗,还得看主人。”芬芬叔叔对蒋月说:“我明天去生富家把那只狗干掉。”
芬芬叔叔不仅是老师,也是赤脚医生。他看了看蒋月的小腿,有几个紫红色牙印子。蒋月担着空水桶回到家,芬芬叔叔用一片生姜帮蒋月擦了几下狗牙印子,然后又去采了一些中草药敷上。
蒋月告诉芬芬叔叔:“我右脚足部上生了一个如黄豆大小的东西。走起路来,很疼很痛。”芬芬叔叔看了看说:“那是鸡眼,也叫肉刺。”芬芬叔叔用温热水浸泡其患足,使鸡眼变软,消毒患部后用尖刀沿角质肥厚部与正常皮肤分离,使整个鸡眼暴露,再用齿镊将锥形的角质增生部分轻轻捏出,然后涂煤油或碘酒,用胶布封口。过了几天,鸡眼变黑,自然脱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蒋月非常感动,说:“我早就应该告诉芬芬叔叔了。”助人为快乐之本,芬芬叔叔帮助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三)干塘捉鱼
村前有鱼塘五口,或大或小。每到农历年底,塘里的鱼也喂肥了,五口鱼塘就一口一口地轮流干塘了。干塘,首先打开塘缺口,放水。水从缺口是放不尽的,还得安龙骨手摇水车车水。
那时候,年年如此。干塘前几天,生产队队长便集中召开社员大会,每户派一个主要劳力参加,推出一个车水和捉鱼的好办法:每一口塘车水,抽签决定,抽到谁就谁车水。完成车水任务,就获得奖励:一是加工分5分;二是多分3斤鱼。每户只准派一个主要劳力去捉鱼,如果不参加,就分不到鱼,还要扣工分5分。
打霜天,天气冷得要命。说到车水,赤着脚,大多数社员都极其恐惧,也许是社员们抱怨奖励太少,抑或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吃不消。
那次,村前第一口塘车水,抽签,只有蒋月家中奖。五疤子说:“葫芦塘干塘就是我们家车水的。还有几口塘要车水的,有的是机会。”
蒋月对好朋友五疤子说:“你也来帮忙车水吧。”五疤子很爽快地答应了。说一不二,说干就干。
第二天清晨,蒋月的好朋友五疤子赤着脚,搬来了一张长凳子。蒋月的老爸也算是个大力士,就他一个人就把龙骨手摇水车扛来了。他满脸胡子拉碴,体重八十多公斤,一米七三的身高。他点燃一支香烟,脱下鞋子,扎起裤腿,捋起袖子,便下塘安水车。安好后,他迎着冰冷的风车水,口里咝咝吸着气,时而站着车水,时而坐着车水,全力以赴,誓把塘里的水车干。
蒋月望去,塘埂边的枯草上凝着灰白灰白的霜。他赤脚踩在没有枯草的湿润的松土上,踩着狗牙齿霜。那狗牙齿霜,一颗颗一瓣瓣密密地竖着,晶莹洁白,形如狗牙齿。
蒋月的老爸叫蒋月的哥哥接着车水,可是蒋月的哥哥却吩咐蒋月先上。蒋月知道,要么不来,来了必须要下水。蒋月和好朋友五疤子捋起袖子,扎起裤腿,毅然下水。
只一分钟时间,蒋月感觉到水好冷好冷。那种感觉,似有一把把锐利的冷箭穿过了皮肤,穿进了肌肉,穿透了胫骨,一直到达骨髓深处。那个难受劲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皮肉又麻又痛,骨髓则如火炙如针刺,腿杆子似要从水面处断掉。蒋月感觉整个身子战战兢兢,已然站立不稳。五疤子也一样。但这只是两三分钟时间的事,他们很快就把这种难受抛弃或忘却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轮流奋战,塘里的水愈来愈少。那些鱼们争相拥挤在一起,蹦蹦跳跳,舞蹈似的,有的专往淤泥里钻。望去,十分有趣。
干塘,对于小朋友来说,全是快乐。若是长到六、七岁的小孩,每个人腰上都系着一个小竹篓,站在塘埂上说说笑笑,追追赶赶,打打闹闹,都准备大捞一把。蒋月和好朋友五疤子与小伙伴们的心理一样,也准备捞两把。
生产队队长便通知每户派一个主要劳力到鱼塘捉鱼。社员们听到捉鱼的通知,个个都非常兴奋,争着要去。不过,每户只能去一个人。
在塘埂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拢着手,在塘埂上踱来踱去,议论塘里鱼的大小和鱼价的高低。
参加捉鱼的人,每个人都卷起裤脚,赤着脚,卷着袖子。看上去就很冷,但他们只顾尽情地捉鱼。小朋友们则跟在后面捉些剩鱼剩虾,捡些蚌壳、田螺、螃蟹。
蒋月的腰上系着一个小竹篓。他卷起裤管,赤着脚趟在淤泥里,淤泥没过了膝盖,一双脚一双手冻得发红发紫。鲫鱼是躲在泥巴里的,用网难以捞着,徒手捉拿是比较好的办法。他跟在捉鱼人的后面,把手伸到水里,贴着泥巴,手指一摸一抓的,悄悄地把长脚长手的跳虾子,还有两三指宽的鲫鱼捉到放进自己的小竹篓里。
蒋月没有想到的是,一条大约三斤重的草鱼,也学会了欺负小朋友,拒捕时,朝他猛地冲撞过来,他身子突然一歪,几乎摔倒。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条黄鳝。他轻松地使劲,接着再用狠劲死死地抓紧,终于将其放进了小竹篓里。
又有一条小胡须鱼快乐地游过来。蒋月知道,它身上有的部位长着坚硬的刺。因此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捏住它的鳃部,就捉住了,幸好没有刺伤自己的手。
蒋月更没有想到的是,又有一条草鱼撞到了他的脚下,大概有一斤多重。他很清楚,按照游戏规则,这条鱼如果被发现,肯定百分之百是要被捉回去的。他想都没想就一抬脚,挨着鱼头顺势用力把鱼踩到了脚底。他暗暗得意,本想悄悄地把鱼放进小竹篓里,可是又怕别人发现。于是,他决定,等众人离开,就光明正大地提鱼回家。他一再告诉自己,今天总算能够捞一把了,再坚持坚持,就可以把鱼捉回家,做成腊鱼,味道美极了。
蒋月越想越得意,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他明显感觉到,鱼在挣扎,它在尽力而为地反抗。时间一分一秒从身边悄悄溜过。除了等待,别无选择。这样的等待也太难熬了。
不过,对小孩子来说,总是一只脚踩住一条大鱼,也太辛苦了点,脚也有点发麻。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想到做到。他想换另外一只脚去踩,他只一抬脚,鱼就撞出来了。蒋月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条鱼就被一身强体壮的汉子放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大竹篓里。那汉子叫茂毅,他对着蒋月笑了笑。蒋月真有点悔意。
这时候,在塘埂上看热闹的人更多了。有几个人在塘埂上同时喊了一声:“有人捉到王八了!”大家望去,原来是茂毅那个家伙不小心滑了一跤,一屁股坐在泥巴上,实在精彩极了!
童年趣事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人生24
下一篇:因为老师是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