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看电影

看电影



篇一:童年拾忆之看电影
小时候看电影无疑是最为让人陶醉的。
不管是因为上山偷柴(禁山时不许砍柴,否则要罚放电影)还是宗族祭祀,或者农业丰收,不管什么缘由放电影,看电影无疑是小孩最为奢侈的夜晚节目。消息是在课堂里还是课外如蒲公英般吹散,校园里是相约默契的暖暖笑意,悄悄相约。挂电影幕布的竹架子自豪地搭在村里最空旷的晒谷坪上,显得格外醒目,村里透着节庆的气氛。白天的功课滋润起来,老师的声音格外甜美悦耳,作业也早早地轻松完成。穿上洗得发白的带着暖暖的阳光味儿的日立鞋,脚步是轻盈得像踩了云儿,现在回味是初恋约会的味儿。
夜幕降下来,村庄里男女老少扶老携幼,携椅子,搬凳子,扛躺椅的,早早占了视野开阔的高处有利地形。如果有谁家楼台正对电影幕布正面或北面,在楼上便楼台得月,那可羡煞人也!那拉着板车的,挑着担儿的,闻了春的气息似的赶来,各自占了地盘拉了灯,齐崭崭的一溜摊儿的,如星星般散在场里的,各唱各的角儿。瓜子儿,灯盏糕,麦芽糖,糖葫芦,识名儿的,不知姓的,透着香味,诱惑着大人小孩。放电影的早在白天挂好幕布,借着灯光架好机器,一束强烈的白色灯光照着幕布,孩子们欢呼起来,几双好奇的小手在幕布上跳跃着,随着幕布上电影人物伴着声音出场,放映场上只留了幕布上的声影世界。只有个别不谙事的小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吵着要吃的,嚷着说自己个小看不见、叫前面的人坐下来的,小孩娇叫,电影精彩处喝彩声,拌着灯盏糕诱人的香味,温馨地在四围弥漫着······乘着换片的间隙,伙伴们或交流,或预测电影下回情节,买些瓜子什么的招待隔壁村来的同学、亲戚······
夜深,影息,人散,村里灯光相继亮起,狗吠声声······

篇二:看电影
近三十年来,再也没有看过七十年代在乡间看过的电影了。虽然现在的网络很发达,想看什么电影就看什么电影,可是,哪怕是和当年一样的《地雷战》、《地道战》,现在看的滋味总不如那时候好,所以我是很少在网络上看那些电影的。
七十年代,正是我童年进入到少年的时代,那时候看电影,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热闹。其实,那还不是一般的热闹,可以说任何一个新年都无法和它相比。电影都是在农家的场院或者是在生产队的队部院子里放的,后来,我总是把它叫做露天电影。其实,在我们看这些电影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露天电影这个词,因为跑上二三十里地到县城看电影毕竟是机会很少,平常看的电影都是这么一种下雨都无处躲的电影,没有比较也就没有鉴别,有些没有看过城里电影的大爷以为世界上的电影全是在露天放的呢。虽然看电影的环境并不算好,可是大家的热情却是十分的高。吃过晚饭之后,有的人早早地扛着一条板凳占位子,为的是有一个好的视角,能更好地看电影。占虽然是占,也许这时候是大家的一次精神盛宴,大家的心情十分好,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为了位子而争吵的。在电影放映前,听得最多的是相互之间十分友好的寒暄。就是平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的两个人,或者是平时因为什么事红过脸的人,也许此刻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寒暄归寒暄,看电影时刚一律是聚精会神、目不斜视,生怕错过了电影里的一句对话、一个特写,那种宁静的气氛,就像是观众的耳目全被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控制着,与其说这是一种消遣,不如说是一种享受,是一两千人同时在享受,享受电影,更是享受生活。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几年,电影片子少,翻来覆去看的就是《沙家浜》《红灯记》等八个样板戏,另外就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闪闪的红星》,几乎无人不比过年还高兴的,尤其受欢迎的是李双江唱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这一支歌在半个月内风靡全国,跑上几里甚至二十里去看这电影的人也不在少数。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解放了,电影也解放了,电影的春天到来了,被封锁了很多年的电影纷纷与观众见面了,《舞台姐妹》、《天仙配》、《红楼梦》、《烈火中永生》等等等等,一时间,观众几乎目不暇接。这时,看电影更是一种享受,因为随着集市贸易的开放,在电影放映的地方也开始有卖瓜子的了,第一年只是卖瓜子,第二年又有卖香烟的了,第三年卖的可就不是这两样了,有七八个品种。当时还有一个顺口溜说得很有意思:“吃零嘴,心里美,看着电影打日本鬼。”虽然这仅仅只是描述看电影这个局部时间的民间状态,但是,这句话流行得十分广泛。
到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农村里有一小部分电影是为跳出农门、考上各类学校的农家子弟放的,当然,这些是农家子弟们为了报答父老乡亲而自掏腰包的。在电影放映前,放映员一般都要先介绍一下这户人家的家长,这样一来,观众既分赏了别人的快乐,又饱了眼福,真是一举两得。
关于那时候的电影,有不少顺口溜,现在已经忘记了一些,能够记住的是以下一些:“白白银幕挂露天,电影不用我花钱,人山人海真热闹,吃着烤薯赛神仙。”“沙家浜,红灯记,记完工分看大戏,阿庆嫂,李铁梅,个个英雄人敬佩”,“胡司令,不聪明,奸猾世故拎不清,甘做日本人走狗,坚决斗争不留情”,“李铁梅斗胡传魁,他们谁也不挨谁,关公大战秦叔宝,不看你们别后悔”,“阿庆嫂,打得日寇满地跑,吴清华,打得敌人满地爬,杨子荣,追得座山雕钻地洞”等。
那些儿时看过的老电影,现在偶然想一想,情趣多多。

篇三:看电影那些事
“都快上学了,连场电影还没有看过,你就带他去吧!”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外祖母的话还让我记忆犹新。从此,我知道了电影是怎么回事,记住了鬼子杀人、杀鬼子的画面。( )
记得电影是在一个学校操场上放映的,观众很多黑呀呀一大片:前面离荧幕较近的席地坐着、蹲着,中间的坐到凳子上,后面离荧幕远的踩到凳子上、桌子上,还有的人骑到院墙上、攀到树上去。我们到的较晚,只好站到荧幕后面去。
看电影的路好远,去时一半由我自己走,一半由父亲背着;回来哪里走得动呀,几乎就是父亲和叔叔们背着回来的。
那时候,还不晓得有电视一说,演场电影就是最大的娱乐活动。人民公社没有电影放映队,县里的放映队“下乡”只能来到公社所在地,看电影就只有到七八里外的公社去。
上了学,识了一些字,又看了一些电影、特别是学校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让我更加爱上了电影,每看一场我都会被电影里的英雄事迹而感动,长久长久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有人说,小时候最大的盼望就是过年吃好饭、穿新衣。让我说,盼望演电影胜过盼望过年:听说公社来了电影,一张张小脸笑的都像一朵朵盛开的花,东家跑过来西家跑过去,蹦着跳着、小手搓搓着…。。央求着母亲早早地做好了饭,太阳还没有下山去,便三个一帮、五个一伙踏上了路程。
要是错过了一场电影,就会像丢了一件东西、遭受了一场挫折、经受了一次打击一样,几天都会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
为了多看一场电影,还有跋山涉水往返三、四十里路到梁东、梁西两个公社看电影的情景。放学路上,听说外公社有电影,几位小伙伴一商量大的领着小的,家也不回便过了梁。
其实,外公社有电影只是道听途说,过了梁一打听,才知道三天前演过一场。
那时,如果谁能够多看一场电影,谁就会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一连几天都会被同学们围着讲战斗故事。俨然,他就是那故事里英勇无敌的战士、神机妙算的将军。
到外公社看电影,去时容易回事难。去时一路有说有笑,谈论着那些曾经看过一个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根本就不觉着路途远、不觉着有劳顿的感觉。看完电影往回赶可不是那么回事呢,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不但没有了精神,更没有了力气。东倒西歪身不由己的走着,不是你摔倒了便是他摔倒。有的一躺倒就呼噜呼噜大睡起来,任凭别人拧鼻子揪耳朵就是不起来……
因为到梁东梁西看电影没少挨父母打骂,母亲气的总骂“去吧去吧,不定哪天让狼吃了”、“去吧去吧,让水冲去想找都找不着”……父亲用笤帚疙瘩打不解气,就用镰刀把打、铁锹把打。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竟还有人不忘看电影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是否很无聊呢?
不知怎的,我就常常想起那些事。想起,不免就有一种酸酸楚楚的感觉。

篇四:上课看电影
“哈哈哈!”“王小虎,你笑什么?”老师严厉地说。课室里开了锅。
在中考前夕,在一个毕业班里,在老师讲到所谓重点、难点、考点之时。几声清脆的笑声打碎了一切。大家的目光如各种各样的利剑般齐刷刷地射向了王小虎——一个平时总爱做梦的家伙。老师的目光更是像六脉神剑,既要射他,又可怜他。老师想到马上就中考了,就不批评他了,以免影响他中考。老师就打趣地说:“小虎啊!都考试咯!还没睡醒呢?又做了什么梦啊?”王小虎连忙说:“醒了醒了。哦,不!老师我还没做梦呢。”老师气愤地说:“还说没做梦呢。想起你刚才双眼迷蒙、目瞪口呆地盯着黑帮的样子,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好像黑板是你们家的电视屏似的,还哈哈地傻笑,就差没流口水了。心儿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吧?”小虎兴奋地说:“老师,那还真的是电视屏,不过不是我们家的……”诲人不倦的老师还是苦口婆心地说:“还睡得挺沉!小虎啊,不要再做那些异想天开的白日梦了。抓紧时间,好好复习吧。”“铃铃铃”下课了;放学了;回家了!
疑惑的王小虎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在想今天怎么会在黑板上看见电视屏呢?还看到自己的偶像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忽然他的脑子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几天前在垃圾堆里捡来了一个貌似遥控器的东东。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地回到家又手忙脚乱地找到了那个东东然后迫不及待地按下了一个按钮——下面就是奇迹出现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从那以后,王小虎就开始请假去环游世界。大家都认为他放弃了。可是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他居然依然参加中考。可是更令大家大惊失色的是,他竟然能以科科满分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弄虚作假,以为他投机取巧而已;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叹为观止,对他啧啧称奇。中考得意的他还是没有上高中,继续他的环球之旅。三年后的高考他依时出席,结果是他依然笑傲高考,科科满分。他依然没有上大学。还有更伟大的事情等着他完成呢!
万众瞩目的他把自己对付应试教育的“杀手锏”迅速推向社会,普及全国。只要使用过“上课看电视“的学生都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中考高考的满分率高达99%(还有1%的人没有拿满分是因为没有用心)
在“上课看电影“如龙卷风的穷追猛打下,应试教育迅速土崩瓦解。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铃铃铃“又下课了。王小虎抿了抿嘴角溢出的口水,如超人般站起来开心地大叫:“我考上大学了!”

篇五:看电影
那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8岁。
过大年的晚上,父亲风尘朴朴地从省城长沙赶回家了。在饭桌上,我缠着父亲要去看电影。没想到父亲满口答应了:“好的,过年了,该热闹一下,带你去吧!”
吃过晚饭,父亲用那双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来到镇电影院。一看票价,立马就傻眼了。每张票价5角,比平时贵了好几倍。那时,我家里贫困,我奶奶、母亲、我下面还有二个小妹全靠父亲一点微薄的工资渡日。父亲显得有些犹豫,在电影院门口徘徊了足足一刻钟,最后,数了5张纸币,说:“爸爸电影就不看了,都是些老片子,没啥看头,我在外面等你好了。”父亲替我买了电影票,把我送进了电影院。
电影的内容,因为时隔多年,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散场的时候,已快晚上11点了。当我走出大门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注意到父亲佝偻着瘦弱的身驱站在电影院对面的路灯下。一看见我,就向我挥动着那双大手。我跑过去,说:“爸爸,电影好好看呵。”我兴奋地告诉父亲影片中的一些细节。父亲一边搓着手,一边不停地咳嗽。听到我说电影好看,他也附和着说:“好看!好看!”
看着父亲冻得通红的脸,我问:“爸爸,你一直在门口等着我么?”
“是啊!我怕你出来走失,所以就一直等着。”
我的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那场电影我记不得了,我的父亲也远逝了,可父亲陪我的那一幕,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看电影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晚春的梦
下一篇:我们的名字叫妈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