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久违的感动

久违的感动



篇一:久违的感动
天空淡漠了云彩,阳光掠过树梢撒下斑驳的光影,风儿悄然滑过岁月的掌心。我静静地埋着头,享受着泪水淹没头颅的微妙错觉,这一久违的感动来的好迟,我这样想着…
每天我照例在微弱的灯光下奋笔疾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日依旧如此:“婧婧,我都叫你好几遍了,怎么不睬我?”妈妈嚷嚷道。“唉,什么事啊?”我挥了挥手,不耐烦的说道。“你爷爷生病住院了,你什么时候抽空去看一下?”“马上要一模了,我没时间。要不你们带我去问候一下?”“那怎么行……”“好好好,我会去的。”没等妈妈说完,我则又开始了我的寒窗苦读。似乎那一切都与我无关。
终于在妈妈几近命令的口吻下,我来到了爷爷的病房。整日整夜的打点滴,已经让爷爷褪去了往日的丰腴,突起的颧骨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沟壑,消瘦的面庞印满了岁月碾过的痕迹,哀怨的目光也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锐利。他只是静静地躺着,温柔地注释他的孙女。“爷爷,你好些了么?”我压低了声音说道。“好多了,举个手给你孙女看看。”奶奶故作欢愉地说着。只见爷爷艰难的抬起那千金重的臂膀,缓缓地向上伸展,已经到的极限了,但他似乎还不愿屈从于命运的捉弄,拼命地努力着,好似一个稚嫩的孩子在说:我还可以举的更高!心中的情愫肆意流淌,好似一个久违的悸动在我心中那条冰冷的河上漾起层层涟漪。
几天后爷爷出院了,我们陪他来的老家调养,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家坐着,什么都不愿去了解,爸爸小声对我说:“你带爷爷出去走走,他就听你的话了。”我怔怔地应允了。然后立马拖着爷爷往外跑。“我们去哪啊,爷爷跑不动啊。”爷爷故作生气地说,眼神里却又说不出的喜悦。“我们出来亲近自然啊。”我嘿嘿地笑着。于是我和爷爷拉长了身影在夕阳下漫步,感受落日沉沉的低语,夕阳像退去了一身铅华的美人,干净而又宁静,天边缭绕的云雾犹如飘忽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柔和的晚霞映着爷爷温润的笑靥。“房颤,脑血栓,高血压……”尽管已被病魔侵蚀的体无完肤,但他的眼神中总有一股刚强与坚毅。忽然爷爷笑着说:“婧婧,爷爷其实没事,你不用来陪我的。”
……此刻的我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着这无言的感动。心中那冷漠的坚冰彻底消融,原来,感动、感恩是心灵的奠基,是永远也不能丢失的。
世事的纷扰,不愿让一颗心磨砺出棱角。我曾在尘世的庑杂纷乱,激烈的竞争中渐渐丢失了感动的能力。谢谢爷爷带给我这久违的感动。

篇二:久违的感动
日日穿行于这由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森林中,为生活奔忙不止,我以为自己的心早已变得坚硬如铁,疲惫不堪,不会再轻易泛起情绪的涟漪。然而,就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就在刚刚过去的昨晚,久违的感动又一次不期而至。( )
许是寒潮临近,昨晚的天气骤然变得恶劣,户外寒风凛冽,寒气逼人。吃过晚饭后的我,一如既往的在网上闲逛,兴致颇高时,耳边传来了陌生人的喊门声。从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里,我猜测可能是租用我家门面做早点生意的福建人。“一定是大风吹断了电线或刮坏了门窗,找家人帮忙维修的。”根据过去的经历,我推断着来访者的目的。想到曾经那些纠缠不清的各色人等,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些烦恼和不安,加之外面叫门声连续不断,我越发懊恼。匆匆开门,隔着铁门,劈头便问:“有什么事啊?”语气透出明显的不耐烦。果然如我所料,是那个福建小伙子,衣衫有些单薄,似乎在寒风中还在瑟瑟发抖,但脸上却挂着温暖的笑容。他用生硬的普通话告诉我,他们明天就要结束生意回家过年了,今晚特意送来亲手做的沙县饺子和煨鸡汤用的中药材以表谢意。语气中满是诚恳,甚至还带有些许的谦卑。听完他一番话后,我心中内疚不已,为刚才自己不礼貌的态度和行为。赶快打开门,请他进屋坐坐。可那个羞涩的小伙子把拿来的东西往我手中一送,便推辞着匆匆离去。我连感激的话语都没说完,他的身影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
关上门,望着那还带着温热气息的饺子和香味浓郁的药材,我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激和感动。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个福建小伙的青涩面容。我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个萍水相逢的异乡人在冬夜冒着严寒送上温暖和真诚?想来想去,我终于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懒得付出的热忱和善良。是啊,人与人之间就该如此,就算是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我们也应该多一些温情。我相信用善心待人,一定会收获温暖。就如昨晚,久违的感动在心中百转千回,驱走了我整个冬日的寒冷。

篇三:久违的感动
那是一次批斗会,会场就设在牛圈门口的两间土房子里。
一面热炕,一地零散错落的土坯,是供社员们落座的,墙根边是麻绳、牛马饲料和杂乱无章的饲养牲口的用具。一盏昏黄的灯光惨淡地窥视着一个个黄皮刮瘦的身影和毫无生气的苦脸。
一个“贫下中农批斗破坏耕牛的会议”在大队团支书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等待挨斗的是一位17岁的瘦骨嶙峋的下乡青年。
当队长讲述了事情经过,无奈地拉着脸要这位青年跪下来接受斗争时,人群里站起了一位花白胡须的德高望重的据说是三代受苦的雇农老汉,只听他淡淡而凝重的说了句:“好了,不要难为孩子了,他又不是故意的,再说,看书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事出意外,这事我做主,要斗就斗我好了!”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不一刻,只见那个年轻人一下子扑到老汉的跟前,郑重地说了声:谢谢,我会永远记住您!拉开门,一股冷风呼的卷走了他的身影。人群开始象散伙的蚂蚁,陆陆续续地耷拉着脑袋往外游走。
寒冬的夜晚很冷,说刺骨说钻心都不为过,但我的心就像是砧上的铁块,从炙热到冰冷,再从冰冷到炙热经受着交替的折磨和淬炼。点点星光柔和地抚摸着我瘦削的躯体,在眼前身后投下长短不一灰暗的影子,魂灵般的相伴着毫无声息的生命,一切都是那么宁静,一切都是那么清淡,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与和谐。只有两行热泪顺着眼角腮边悄悄地滑落。
回去的路很漫长,就像我17岁的成长过程,就像那句“这事我做主,要斗就斗我好了!”一步一次敲打,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点记忆,就为那句话,那次开脱,那份担当,给我留下了第一次,也是生命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感动,因为那个将被斗争的人,就是我。
许多年过去了。成长的过程是艰难的,在艰难中每个人都曾有过感动。但事过境迁,留下更多的是虚假的记忆,和一次次上当后的遗憾。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感动越来越少。
你有没有发觉,这个进步着的社会越来越使人无法感动。
不是我们变的没有了感情,而是每次当你要感动时,总有一个念头占据着你的心——会不会又是一次欺骗或交换?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动物的故事:一只小猫和妈妈住在河边的草屋里,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地劳动,养活着自己的孩子。而小猫太小,整天贪吃贪玩,完全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
坏人来了,占据了小猫的家,把小猫和妈妈赶出了家门。它们只好去流浪,小猫还是无忧无虑地跟着妈妈四处游玩。
有一次过河,妈妈被地狱里的小鬼拖走了。突然间,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小猫,一个人没吃没喝,孤孤单单的不知所措。
天黑了,小猫饿的两眼发花,这时他想起自己的妈妈,终于明白了,在这个世界,除了妈妈,他什么也没有了。
小猫决定要去地狱,向阎王要回自己的妈妈。他来到地狱,看到妈妈正在那里受罪,他毅然扑向妈妈,但却无法扑到。妈妈看着他,泪如雨下。
小猫只好去找阎王要妈妈,可阎王不答应,还指使鬼怪折磨他。
为了要回自己的妈妈,小猫什么也不怕,逐渐地,阎王被感动了,下令放了大猫。
通过死亡的挣扎,大猫终于获得了自由,走出了地狱。
河边,小猫和妈妈相见了,小猫扛着一根木棍,挑着一个小小的包袱,跟着妈妈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新的流浪。
看到这,我的眼睛湿润了,被一种动物的爱恋和执著而感动。

篇四:久违了的感动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件,潮州市业余作者老陈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并附有他写的一封亲笔信来信,很久没有收到来信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还是熟悉的隽秀的字体,读来感到特别亲切。老陈是我二十年前在汕头市的一个会议上认识的,过去常常有信件往来。这几年间朋友虽然常常有联系,但基本都是用电话,邮件,相遇总是在网上,在电话中。近十几年来,基本没有收到手写的书信了,这一刻哪份久违了的感动和亲切感又回来了,也引发了我很多关于书信的联想。
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承载着人类太多的情感,书信不单记录自己的家庭琐事,情感,日常生活等,也记录了岁月的风云,时代的变迁,人类的情感,生活中的一切,几乎包括了过去我们生命生活中的所有领域。数千年来,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信件成了人们交流的重要载体。动乱的战争年代,思念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鸿雁传书成为美丽的希望和传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正因为如此,“鱼”与“素”每每同时出现在诗词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人留下很多关于书信的美丽诗篇和动人佳话。我曾将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了《追忆读长篇小说的年代》、《我读散文》等,我也喜欢读书信类的作品,从文学体裁的分类来说,也有人把书信归纳入广义的散文。这些书信作品真实,生动、质朴、自然,也许当年作者写信时并没有想到日后会被结集出版。当年曾读过大量的书信集,读《傅雷家书》,读到一位艺术家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对艺术的精辟见解,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信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傅雷家书》中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读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通信集《两地书》,这是鲁迅和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后来在鲁迅热的时代也多次再版,当年我也狂热读鲁迅先生作品。《两地书》第一部分说的是女师大的事,第二部分是厦门与广州间的通信,生活琐事居多,于小处见性情;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间的通信,也是生活琐事居多,但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鲁迅不仅只是横眉冷对的一面,书信中使人读到鲁迅先生的另一面,“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其实不只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十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生活、爱情的写照,无情未必真豪杰。
上世纪编的《革命烈士书信》,则是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当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很多烈士书信,先烈留下的书信既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侠骨豪情,荡气回肠,也有柔情似水,充满人世间的至情至爱,令人一读三叹!
上世纪八十年代,历史已经不再被歪曲,对历史人物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读到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对曾国藩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几乎颠覆了我对此人的印象和认识。此人极不简单,真的堪称“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家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写给家人的一些日常琐事,但读来亲切,很受教益。书信中这位一品大臣告诫家人为人处世要谦虚谨慎,在家乡万万不可仗势欺人,家书内容涉及到家庭,邻里,读书,做人,居官等等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老头了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尽善尽美,读信至此,不由肃然起敬。天下为官者,为民者若读读曾国藩家书,当获益不浅。难怪毛泽东,蒋介石对此人极为推崇。毛泽东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认为“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手头有一册几年前买的《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篇书信》等,其中收集了当代的几封影响深广的信件。记得上世界七十年代刚刚拨乱反正,政治气氛还是有些压抑。当报纸刊出了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影响深广。当医生的陶斯亮在病历纸背面给死去的父亲写信,记述了很多催人泪下的生活细节。字字血,声声泪。无数中国人看着报纸、听着广播,流下了悲伤的眼泪。在解放后几十年的政治运动中,高层领导人竟然也跟自己和身边人群一样,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个时代的悲剧,令人深思。记得当年有人评论此信:泪湿天下!
而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文情并茂,个人情感、民族大义、国家统一的希望尽寄其中,作者在信中借用鲁迅先生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知当年经国先生读到此信是否会感动?!。
这封信已成为经典之作,有人评价此信: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而且全文气质凝重,文采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
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联系和交流更加快捷,直接,天涯若比邻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虽然怀旧,落后,但也潮!喜欢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速发展带来的便利,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但对写信还是情有独钟,喜欢手写的感觉,喜欢自己的情感在信笺上的自由挥洒和倾诉,喜欢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在信笺上跳动,字如其人,或端正或灵动,或随意挥洒,一字一词也见性情,真正体现了个性化。享受书写的美丽,享受写信的过程。喜欢带着自己情感的文字,放飞自己的思想,把真情通过书信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写下这些文字又将是一年春之将至,就让这篇“文章”作为新年的第一封信,第一张贺卡,提前给你带去新春的祝福吧!
久违的感动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