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对荞麦的记忆

对荞麦的记忆



童年记忆中,储存着许多有关农作物的谜语。其中一个谜面是:长红杆,挂绿叶,开白花,结黑籽。谜底便是农作物家族成员中的一位瘦弱女子——荞麦。

家乡地处低缓的丘陵山区,山脚垅田占了耕地面积的很大比重。这些垅田土壤贫瘠,水源缺乏,每年只能侥幸栽茬早稻。早稻收割过后,多半种茬耐旱、耐贫瘠的荞麦或是红薯。

刚刚忙完“双抢”的乡亲,正坐下喘口粗气的当儿,一场秋雨不期而至,将龟裂的土地浇洒得足够湿润。这时,乡亲们便会赶紧起身,扛上犁耙抢种去了。乡亲们先将这些垅田翻耕得细土篷松,然后播下一粒粒棱角硬利的荞麦种子。此时,一般正当八月初头,抑或已至立秋时节。

荞麦生育期很短,六十至八十天便可成熟。农谚“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说的便是荞麦的整个生命历程。

荞麦播种数天之后,一株株小苗便会探出头来,稀稀疏疏的散立于田间,很容易让人想起“远看草色近却无”的诗句。

荞麦茎干细小。单株独立,不免显得瘦小单薄,弱不禁风。但无数株荞麦簇拥成片,布满田野,便呈现出了一派勃勃生机。

岁月如梭。转眼间,秋分已过,白露临近。这时候,娇小的荞麦花朵正次第绽放。远远望去,粉红一片;及至近前,便可闻到一种特殊的芳香。

深秋时节,荞麦果实已将暗红的茎杆压得腰弯背驼。这时,乡亲们纷纷拿起镰刀下地收割。乡亲们将荞麦齐蔸割断,运至晒场,稍加翻晒之后,便用连枷一遍遍拍打。就在一片“啪啪”声中,荞麦籽粒纷纷从秸杆悄然脱落。籽粒晒干后,先行脱壳,然后再将脱壳后的籽粒磨成粉末。

荞麦的食用方法很多。磨好的荞麦粉可以做成荞麦面、荞麦糊、荞麦饺等多种食品。家乡——万年梓埠一带,有种特殊的食用方法,便是将荞麦粉做成“懒豆腐”。( )

“懒豆腐”的制作颇费工夫。先是将去壳后的荞麦同大米按照一定比例掺和拌匀,再在水中浸泡半天,然后磨成浆糊。原料备齐后,点燃灶火,烧热铁锅,加入少许菜油。待油煅熟后,再将浆糊勺入锅内并迅速抹开抹平,文火慢煎。一会儿,再铲动翻身,起锅……整个过程,与煎小鱼酷似,务必耐心细致,控制火力,把准火候,绝对匆忙急躁不得。

煎好的“懒豆腐”,趁热卷成筒状,蘸上蔗糖或是酱油食用,别有一种清香。若是作为储存之食,则须在起锅后摊开冷却,然后再卷成筒状横切。切毕用手轻轻散开,直至一条条互不粘连。最后一道工序,便是摊置日下凉晒,及至晒干为止。

记忆中,母亲每年都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精心煎制满满一箩筐的“懒豆腐”。但自家人很少享用,而是被视为食中珍品,用于招待来年春节上门拜年的亲戚客人。

荞麦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以上。其中所含多种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均十分有益。对预防结肠癌、冠心病、肥胖症均具重要作用。荞麦食品易消化吸收,适合老年、儿童、病人食用。
对荞麦的记忆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采榛子
下一篇:麦收时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