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登高

登高



篇一:登高寄亲友
云淡天高,草朗木清。览金风之沐目,念白絮之抚怀。九九之数,思旧友于江左;一一之心,想高堂于桑梓。登高必赋,杜工部之余韵;临流唱诗,陶靖节之真意。是以携天地之心,具赤子之情,以青石为祝,扶劲草为香,遥请冥冥,曰造化万物,泽被斯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耄耋翁媪,身逾金英。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小子不敏,犹思报恩;童稚无知,尚求反哺。身既囿于弹丸之地,目则滞于尺寸之间。左太冲诗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郁乎苍苍者,松也;离乎疏疏者,草也。松秉乎苍郁之姿,沉沦下僚,不识天高云阔。草披乎疏离之体,多见气清风劲。所以然者何?位使之然也。儿虽不才,愿见寰宇之真容;仆纵愚顽,图结四海之精英。故整肃枯容,以待高贤之会见;粗读诗书,求得大方之惠言。涉山访水,陆止舟行。故园已远,鸿雁长传驿外信;前途未卜,笔墨屡书方寸心。冀父母之康健,望师友之宽怀。菊放秋景,无酒有情;诗颂古人,南舞北歌。庶乎可称有方也欤?
踯躅三载,会友朋于江湖;盘桓一界,拜圣贤于大学。友朋高义,备四象体,具五行音。琴棋书画,信手拈来。圣贤大德,齐三才意,孕两仪精。天文地理,琳琅满目。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浸润其间,暮鼓晨钟,苟无寸进,亦是虚言。然贤者自贤,愚者自愚。高下之判,聪顽之分,其固然也。儿思追慕师友,蹑步明哲。奈何力有不逮,心有不足。其犹有未树也。望尘扬鞭,见影而已;见影奋蹄,食尘才罢。或尘影不得,唯翘首瞻望耳。时人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徘徊往复,辗转踟蹰。识盈虚之有数,悉宇宙之无穷。比一粟于沧海,喻蜗角于洪荒。纤尘何顾,苟且偷生;真心何处,或曰在焉。故知东坡之不余欺,辞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水月之辩,有无之辩也;消长之存,客我之存也。日月之行,星汉灿灿;流萤之动,微光点点。流萤不比日月而自在,微光不惧星汉而自明。袁枚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彼志之所存,非大不可称伟;力之所施,非有不可妄言。有志而无力,虚;无志而有力者,莽。无志而无力者,痴。有志而有力,雄。人有短长,力有大小。蚁举四两,比于象擘千斤。故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足矣。
异乡异客,佳节思亲。寸草寸心,春晖报恩。巴山夜雨,共剪窗烛。渭城客舍,更尽杯酒。尺素频寄,冰心不改;鱼雁不断,春水长流。闭门造车妄谈玄,九问苍天九问贤。待到明年重阳日,溪头柳桥放纸鸢。

篇二:秋日登高偶感
人们常说,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此言不谬。“人是会思索的芦苇”,尤其是在山顶处更是如此。
正值深秋时节,霜叶醉染,秋意浓浓。清晨,我信步登上了市区内的一座小山。在凌霄阁上凭栏望去,山下景物尽收眼底。虽无“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也无“山高我为峰”的大气,却颇有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自得。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城市喧闹,融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树木花草来个亲密接触,内心里自然就多了几分久违的恬静与淡定。
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何也?只因高度所致也。窃以为可改为“登高而思,脑非加大也,而思之甚远”,也有其道理。站在高山上,居高临下,俯视扑入眼帘的景物,任思绪像天马行空一样飘忽来去,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极目望去,山中已是秋色一片,黄叶点点,半山腰却伸出一簇簇红叶,红得格外耀眼,好似火苗在不停地跳动。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了六盘山上蜿蜒而行的红军队伍,我又仿佛看到昔日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映红半个天。好似面面红旗招展,又好像烈士的鲜血点点。
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离不了“高”,也不可缺少“低”,应该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在生活中,人们的理想追求要有高度,思想境界要高,人的思想品德要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高,但在做人上要保持低调。人的目标可以定高,但起步却要从低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仰视,又要学会平视和俯视,也就是说,对科学真理和客观规律要像站在山脚下仰视山峰那样,做到“高山仰止”。在人际交往中对待他人要学会平视,平等待人,不能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在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的时候,人们就要像登上高山一样,高屋建瓴,站在最高点上进行俯视,这样才能认识到事物的全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登上高山,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起来。是啊,历览中国历史的长卷,曾出现过多少圣人先哲、仁人志士,有些长期被人们所“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如孔夫子、周公、召公等人,然而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崭新纪元的开辟,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成为人民心中永远耸立的大山,英名常在,浩气长存。
在登高的路程上,我们还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即下定决心一定要一鼓作气登上山顶。切莫要迷恋两边诱人的景色,走两步,歇一步,走走停停,导致最后冲刺目标的力量消耗殆尽,而且这种三心二意的散漫状态会影响你的目标实现。越是离目标最近就越是最为困难的时候。( )
我忽然联想到红色经典电视剧《江姐》,那些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的革命者不也像是在登山一样吗?江姐正是把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融化在心中,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置生死于度外,朝着革命的目标奋力攀登、前行,大义凛然,坚贞不屈,铁骨铮铮,如同傲霜斗雪的红梅绽放在仅距胜利的山顶数步之遥的地方。她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微笑着,笑看蒋家王朝的最终覆灭。
我又想到了现在正热播的电视剧《焦裕禄》,那位扎根于群众之中,心系百姓疾苦,情牵百姓安危的党的好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治理“三害”,鞠躬尽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身先士卒不畏难,“敢教日月换新天”,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党的好干部那如山一般深沉而博大的情怀。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是登高望远也好,还是行万里路也罢,我们都要稳稳当当地迈好脚下的每一步,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做到“目标心中记,双脚稳步移”,把一串串脚印一直连向崇高的人生目标。

篇三:登高望高,风起云浓
明日重阳,是当插萸赏菊,自应登高望远。
南充有个缺点,便是无什么山可登,如那西山、凌云山、凤垭山、金城山,自是仗着是座山便开山收钱,太小家子气,登了自是败坏心情,更别说有赏花的情趣了。忆那些十一二岁时随学校组织爬过的山才叫过瘾,如月城岭、尖峰岭及许多不知道名的野岭,那种每个学生拿着柴刀攀爬的山便连成人也难登上去。那是那个年代无知无畏的特征,也是我对小学最深的回忆,如今可断言无一个校长可做这般大事。
想登高嘛,我就走上了住所的屋顶。天空黑沉沉、静悄悄。看过《屋顶上的童年时光》的人能体会这种低矮的登高的感觉,既满足了登高的心理,又能望向更高的地方,哪怕是黑呢,你也可以看到深深的宇宙里去。
南充还有个缺点,那就是没有风,令这本来就单调的季节,更加枯燥乏味。风呢,应该要猛烈些,要干燥些,免得这个世界羞答答,个个孤芳自赏。
南充也并非没有风,昨夜便有些呜呜的风在窗外肆虐着。只是沐浴惯了桂林的风,在他处就很少能感受到风的份量了。桂林那么多奇异的山峰、那么多诡异的山洞,造就了诡异的风,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反过来,谁又敢否认,这形态万千的山不是这怒号的风的杰作呢。
我爬过桂林的几座山,如象山、伏波山、叠彩山、独秀峰,但我独钟爱老人山,那姿态、那气势、那厚重,我在《想你,故乡》就计划着中秋节在老人山赏月,只是后来父亲拉我登上了另一座低调的山,低调到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有古亭、有炮台、有枯木。俯视桂林城,我与父亲没有超过三句话,我知道他能体会我的变化,不知道是我的成长还是我的更不懂事?
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记忆便越来越零散。风声是我一个深深的记忆,昨夜那呜呜的一下子我便想到了在桂林的那些冬天,老人山脚下的多少个夜晚听着狂风拍打我窗户,多少个圆月在老人山跌落,多少个秋日里见战机跃过老人山头。飞过的歼七、歼十,如今在异地腾飞着歼二十了,我也早过二十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爬老人山是个传统,愿我祖母健康长寿,愿我父母健康幸福,愿我亲人无忧快乐,愿我朋友家成业立。

篇四:登高
一位朋友在微薄上发了一张狼牙山的照片,壁立千尺、峭壁危崖,难怪当初五壮士能拖住大股倭寇直至弹尽。听说大家登临山顶,一起聆听了松风合鸣,一起感受了铁血丹心。
登高是一种气魄,一个人只有向往崇高,追求博大,才有登高的雄心和动力。登高带给每个人不同于平常的视角,让我们能平整思绪,追慕浩荡。
古人登高无非是登山或登楼。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圣人的眼里,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就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就变小了。登高为我们提供了更高的视点,也让我们因此可能拥有了更广的视野。王勃站在滕王阁上,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朦胧的夕阳下,水鸟在悠闲的飞翔,秋天的水面和天空一样清肃。杜甫从岳阳楼上眺望,眼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天地仿佛悬浮在湖面上。
当我们站在高处,会产生一种庄严和敬畏,生命的执着和坚韧,会渐渐潜入时光的悠长,会慢慢融入空间的寥廓。“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大海的尽头是岸吗?其实我们是看不到海岸的,因为更高远的是天空。再高的山峰,站在山巅,山峰也会因为你的登临而更加雄伟、豪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旷野浩阔,星星像从天幕上垂落下来,月光洒落江面,像随着波涛滚滚前行。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清天水相亲,天地相连。
当然,同样是登高,每个人的心境和胸怀未必一样。同在山巅,也许我看到的只是无边风景,造化神秀,而你更看到了兴衰更替,天下苍生。是用眼看还是用心看,决定了登高的气度,舒展了登高的抱负。
今天,我们的登高依然是登山和登楼。但我们的登临已经太过草率,索道和电梯让登高的艰难磨砺和自我超越都成为意念中的恐惧。当我们攀扶着石阶和楼梯,拾级而上,心才能舒缓的跟上沉稳的脚步。

篇五:重阳登高
今日是重阳节,凑巧的是,它在国庆节假日当中。因而,时间自由,甚是充裕。老婆的同学六人,携妻带子,从南安来到四季如春的永春。吃完午饭后,一行人浩浩荡荡,便向逢壶仙洞山驶去。
仙洞山是国家AAA级旅游胜地,古称瑞峰、陈岩山,海拔580米,位于蓬壶镇之西北面。它吸引了不少游人文客。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上至七十几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他们有的来烧香拜佛,请神还愿;有的登山锻炼,游览名胜。
一路上,道路平坦。我们二十几人,四辆轿车,急匆匆地驶向仙洞山。来到山脚,眺目远望。只见山葱葱郁郁,绿色盎然。一片巨大的岩石镶嵌在山的中上部,怪石嶙峋、奇峰耸秀,甚是显眼。其余的亭台楼榭掩映其中,被椎子树林遮住,有的也只能看到屋脊。
在仙洞山,有十二种树木,其中珍稀树木有六种,是一片罕见的亚热带季雨林,林深树茂。在这深秋中,仙洞山的树木仍然长势良好,一片绿意,一片生机勃勃。走向山坡的水泥路,在一棵独木成林的大树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红色大字“美山经草翠”,笔力遒劲,颇有特色。石刻左边是放生池,池里人造仙鹤屹立,姿态优美;大鱼栩栩如生,嘴尾朝天;青蛙匍匐在石上,仿佛在四季鸣叫,令人耳目一新,有一种活跃之美。
走过一段鹅卵石小道,可看到一只石象,身形巨大,惹人注目。据说在原始时代,神农氏教民耕地,是以象拖犁。后来将野牛驯化后,代替象耕。石浩似象型,加以雕刻,犹如真象,常伴神农于仙山之中。它颇受人们喜爱,不少人与象合照,以留下美好的回忆,留下独特的留念。
在鹅卵石小道两边,一些茶花树一字排开,姿势优美,绿叶亮泽;万年青鲜翠欲滴,随路而行。小道旁边一尊弥勒佛塑像,体型巨大,耳垂至肩。他安然静坐,笑容可掬,带给人们一片好心情,带来一个个好希望。
登上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真宝殿。殿前钟楼鼓楼互相对望,甚是庄严,有气派。殿里供奉的神农大帝,香火不断,紫烟袅娜,烛光闪烁。好些人烧香朝拜,祁佛保佑,保佑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一路登山,拾阶而上。不久,我们来到“神农洞府”。它又名“鼓石室”。相传神农大帝驾祥云南游时,因爱慕逢壶胜境,降居此山,在这石室中设坛传道,教化人民。洞中的底部以石击之,杳如鼓声咚咚。给那简陋的石室赋予了美丽的传说,不由得令人神往。在仿佛中,在此时此刻,神农大帝在给我们讲道。据说该洞是八仙拜访神农氏的居所,内有天然石桌,可容八人环坐。但现在,已不见石桌,只留下我们的想象,与佛神交。
山中有九曲岭,曲径通幽,是通往仙洞山峰顶之路。道路全用石头砌成,迂回曲折。在这林荫小道中,品尝山林石景,享受仙洞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一行人历经九曲,也不禁微汗流出,气喘吁吁。
在九曲岭路上,可见“逢壶仙界”四个大字。该摩崖石刻为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所书。他是福建晋江人,万历35年进士,官至大学士。他的字令人难忘,让人在欣赏中不忍离去,真是魅力十足,光芒四射。
仙洞山峰顶,古代是座古寨,整个寨有三个寨门,即南门,北门和东门,非常险要。人们要攀藤附壁才能爬上峰顶。如飞鸟行走的路线,因而,人们将通往山上的道路称为“鸟道”。但现在,攀上峰顶有路可循,有路可走,不必费太大的劲,经“鸟道”而至天后宫。里面供奉“海神”天后娘娘。她祖籍莆田,自小生于海边,熟悉水性,通晓天文气象,平生救人无数,终生未嫁,是中国影响最大,供奉最多的女神。后世称其为“马祖”,“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有些人烧香礼佛,虔诚祈祷,甚是诚恳,甚是真切。
经过诵经堂,我们来到峰顶的无极殿。它系双层仿天坛圆形殿宇,高度与底部直径约为999厘米。上层供奉神农大帝,下层供奉弥勒佛,保佑国家安泰,人民康安,笑口常开。在无极殿眺目远望,远处的景物被树木遮挡,只能从树的缝隙看到部分的远景,这真是一点小小的遗憾。我只能感叹树林的高大与雄伟,感叹绿色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我们二十几人在无极殿前留影,作为一群人重阳登山的见证。既见证了同学情,朋友谊;见证了仙洞山与人的密切联系;也见证了人舍不了山,山与人不可分。
仙洞山真是令人留恋往还,仙洞山的殿老径幽,胜景殊多。他引人入胜,美丽迷人。它将留在记忆的深处,伴我长行。
登高 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晨练
下一篇:永别了!大海
返回顶部